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澄江如练-第187章金 (第9/21页)
耀,但在忠诚二字下,他放弃了虚名。这样的人断不是那些行诈使jianian的小人可比。因为两者的目的,迥然相异。前者是为国,后者却是为己。两者若是一较,当真是天悬地隔,不可同日而语。” 话音甫落,冰清和璺儿相继颔首,看着他的眸光,也越发炽热。在她们心里,小石头的形象愈来愈是高大,似乎心儿里已有装不下的趋势。 然而,雷倩心思单纯,听其解释,依然没悟到其中涵义。小嘴微张,刚想再问。璺儿道:“倩妹,有话待会再说。石大哥心疼你,但现在大事在即,不要总去烦他。” “哦!”雷倩瘪瘪嘴,算是应了。 小石头莞尔。心道,这淘气包也就璺儿治得住她。 这时节,李世昌正在安抚那些情绪激动的唐军。 只听他道:“诸位,你们随本王守御这大江天堑,也有十数年头了。人说我江南靡弱,然每当有敌人欲想牧马江南之时,你们那次不是槊血满袖,骁勇善战。在我心里,你们均是响当当的铁汉,你们是我大唐无敌的精锐之师…” 李世昌这么一夸赞,万余唐军抽泣不止,纵连那些江湖人也是悲悲戚戚。回想与他一起驰骋大江的岁月,心下不舍之念愈炽。一人忽道:“王爷,咱们再拼一拼,无论如何,终把你保出去。大唐可以没有咱们,但不能没有你啊!”李世昌摇摇头,苦苦地一笑,涩声道:“不必了,不要为我李世昌一人而牺牲大伙。” “可…”那人还想说。 李世昌挥手制止,继而说道:“我鞍马一生,心中求得是我大唐国富民强,能有个承平盛世;唉…可惜我德薄能鲜,又才疏学浅,眼见有人病国殃民,竟无对症下药之策。每日里茶饭无心,独困愁闷,只以避而不谈为解决之法。如今思来汗流至踵,尤是惭愧。” 原本他愁绪倍增,愈说愈轻,更且满面愧疚;但倏忽间,声调突起,亢声道:“李某有感罪愆,时时午夜惊醒。扪心自问,既然上不能为君皇革故鼎新,下不能为百姓除害兴利,那我做这王爷,当这都督,满身金章紫绶,出则高车,回则驷马,岂不愧天怍人,腼颜人世?” 此番话,他声调铿锵,如敲金戛玉,又似金石掷地,铮铮有声。 小石头抚掌而赞:“好,说得好!端王爷不愧为大唐的英雄,江南的奇男子,这番话犹如雕鹗行云,令人壮心不已!又教人思及汗颜!” 李世昌回首一笑,抱拳道:“谢赵王爷的夸誉,不过王爷的为人胸襟,吾辈也须仿效。” 小石头忙道不敢。 斯时,唐军望向小石头的目光,却是怨毒已极。在他们看来,若非小石头的缘故,李世昌焉会被逼自刎? 李世昌又道:“震北王府一门忠烈,三代贤臣,李某是仰慕已久。只恨我大唐没有赵王爷这般的勇将帅才,为我大唐开疆拓土…”说到这里,叹一长气,续道:“李某幼学壮行,少年之时便弃文习武,废寝忘餐之余,相信钝学累功,终会开华结果。初进军营,曾怀有三尺青锋平天下,一骑白马开唐疆的雄志。无奈时不予我,圣上以仁义治天下,朝中又多空谈之辈,要他们风花雪月尚可,一旦兵戈扰攘,便恭默守静…” 说到这里,又是一声长叹:“只怨我命途多舛,缘悭命蹇之余,每有提议,却是倡而不和居多,投袂而起居少。即便刀过竹解之事,朝廷也多鹅行鸭步,怠忽疏慢。如此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至如今,竟是志未酬,人犹苦,回首东南,处处有啼痕。” 听他言来字字由衷,句句切中南唐时弊,感深肺腑之余,小石头不胜唏嘘,说道:“王爷身为李家皇族,与唐皇又是同胞手足,自身又德才兼备,照理江南原该兴盛才对。唉…可惜事与愿违,非但处处受制,更且有才难施。贵国皇上实在是忘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句老话。” 李世昌闻言一笑,道:“李某与皇兄花萼相辉,手足情深,谈不上受制二字。如今国势衰微,其实是我持权合变,想顺宜形势,怎奈本身是朽棘不彫之才;虽有匡天之志,偏无回天之力。直落得徒唤奈何之凄凉!” 一番抑扬顿挫的话语说罢,他脸上隐有泪痕,但仍强自笑颜。由跪叩的江湖人中间走出,行至船头,大声道:“至而今,李某是东风吹醒英雄梦…哈哈…”突然间,仰天长笑,良久后侧身顾望两岸绵岭,又道:“笑对青山万重天。” 听他讲话既有节奏,又有韵律,龙儿诧然不解,问小石头道:“少爷,他在做诗么?” 小石头一愣,道:“算是吧!” 龙儿道:“人说南唐是文人之国,眼下一见,果真不错。连这带兵打仗的家伙,说起话来也是咬文齧字,之乎者也的。” 听她大发牢sao,小石头失笑道:“你听不懂,并不表示旁人也不懂啊!”龙儿道:“谁说我听不懂,他不就先表功,再诉苦,最后又在唉声叹气么?” 冰清等听得有趣,也是掩嘴葫芦。而小石头却忍俊不禁,没好气道:“他这叫长歌当哭,不是表功诉苦。” 二人说话间,李世昌置青锋于喉,大声道:“诸位,数年来,李某与尔等意气相投,生死与共。可惜诸位的云天高谊,李某今生是还不了了。但是,能见及诸位平安归国,李某却是喜不自胜。眼下,李某别无他求,但愿来生,咱们尚能作伴!”话毕,右手用力一勒,登时戛然无声。 其时,惟有大江澎湃,狼滔声声。 良久之后,只闻“叮当”一声。长剑落地,直插木板。殷红的热血顺着剑脊缓缓淌下,滴在褐色的甲板上。 古怪的是,李世昌身躯巍然,长久伫立,竟未倒下。那圆睁的双眼,依旧炯炯地望着南岸,目光里凝聚着对家国故土的深情和期盼… 唐军放声大哭,怆天呼地,叫着他们的大都督。 顷刻后,万余大军在泪光盈盈中垂首下拜,数万人齐声大呼:“恭送王爷英魂归天。” 苍凉而悲壮的祭语化作了长江大河般的声狼,在空中久久的回荡,盘旋。此刻天昏暗,云厚重,风吹过的声音在江面上呜咽嚎叫,似对某位豪情天纵的英雄逝去,寄托着深深的哀思及悲意。 正文第185章感今怀昔 眼见李世昌终于自刎,高子宁兴奋不止。心道,今日当真划算异常。原只是来救援表哥,孰想,祸中有福的却是逼死了李世昌。此事若告予祖父,定让他老人家笑口大开。思忖间,挥旗下令,命散开的舰队重新集合,顺便撤开包围圈,任唐军离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