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回桃仙却被无情恼 (第3/5页)
愤不平。 方才辱骂陶林,等于指桑骂槐,此刻先向陶林敬酒,无疑也是藉机给两人难堪。 陶林只好也端起杯来,却又不便迳自饮下。 纪无情又斟一杯,端起来道:“陶老前辈,是否还要我纪无情再敬您一次?” 蓝秀生怕场面弄僵,忙道:“陶林,纪公子敬你,你为什么不喝?” 陶林嗫嚅着道:“老奴…老奴…” 蓝秀叱道:“别老奴老奴的了,人家纪公子就是看不惯你这一套!” 她边说边端起杯来说:“纪公子,小妹敬你!” 纪无情冷冷一笑道:“夫人用不着客气,今天在下是主人,哪有客人先敬主人的道理。” 蓝秀双颊泛起两朵红云道:“不,应该小妹是主人!” 纪无情道:“常夫人,纪某难得做一次主人,难道你连这么一次仅有的机会都不肯让给在下?” 蓝秀只得放下酒杯,无奈的幽幽一叹道:“小妹有一事不明,想在纪公子台前请教!” “不敢当,常夫人有话只管直说,纪某洗耳恭听!” “司马山庄每年三次桃花盛会,十年来从未间断,天下武林各大门派莫不如期赴的,唯独不见纪公子大驾光临,为了这事,玉岚十年来一直于心难安,不知纪公子为什么不肯赏光?” 纪无情摇摇头,带点自我解嘲的神态,笑道:“纪某从未接到常夫人和常庄主的请柬,如果不请自来,在下还没有那样厚的脸皮。” “可是…”蓝秀顿了一顿:“小妹和外子并不知道纪公子尊址何处,这请柬又如何下法?” “不错,纪某这十年来的确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所以,我根本就没打算参加贵庄的桃花盛会,而且,纪某现在早已今非昔比,又何必自寻烦恼,在武林同道面前丢人现眼!” “纪公子这样说话,就未免太见外了,当年南阳、金陵两大世家,北刀、南剑相交莫逆,这是江湖上人人尽知之事,你和外子还分的什么彼此?” “笑话,常三公子现在何止是金陵世家的豪门子弟,更是司马山庄堂堂庄主,一支桃花令符,武林中谁不低头。” “而我纪无情却是个无家可归,天涯漂泊的流狼汉,彼此际遇不啻霄壤之别,我自惭形秽还来不及,何敢高攀!” 蓝秀紧蹙蛾眉,又是幽幽一叹道:“这教小妹说什么才好呢? 纪公子,司马山庄外子永远为你扫榻以待,随时欢迎你的大驾,连小妹也不例外。” “在下先行谢过了,”纪无情笑得毫无表情:“常夫人,彼此难得一见,咱们不谈这些好么?” “只要纪公子肯赏光驾临司马山庄,彼此不就可以经常见面了么?” “相见不如不见,常夫人,若再提这些事,纪某只有送客了!” 蓝秀神色凝重的点点头道:“也好,此番一别,不知纪公子又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在下方才已经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连自己也难以预料今后的动向,令人不解的是常夫人为何离开司马山庄,来到这里?” “实不相瞒,小妹和陶林是出来寻找外子的,外子离家已经将及半月了,至今不见消息。” 纪无情哦了一声道:“原来常庄主不在庄上,天下之大,常夫人和陶老前辈又到哪里去找呢?依纪某看来,二位不如且回司马山庄,不久必有消息。” 蓝秀神色一紧,急急问道:“莫非纪公子有他的消息?” “在下的意思,是常庄主目前已俨然身为中原武林领袖,他到处都可去得,二位总不能找遍天下,一动不如一静,依在下预料,他不久之后,必可回到司马山庄。” 蓝秀何等机伶,似乎在纪无情的语气中,听出一些端倪。 刚要询问,忽听身后响起一声佛号道:“纪兄,怎么连贫僧也不通知一声,便一个人在这里喝起酒来!” 蓝秀和陶林悚然回头,只见来人竟是个面目俊秀但却双目已盲的年轻和尚。 纪无情忙道:“待在下为大师叫一份素餐来!” 无我和尚单掌立胸道:“不必了,同座好像还有两位,不知他们是谁?” 纪无情顿了一顿道:“这两位都是难得一见的稀客,一位是司马山庄的女主人,一位是当年桃花老人陶老前辈。” 无我和尚双颊微微抽搐了几下,道:“难得难得,见面也算有缘,贫僧这厢稽首了!” 蓝秀呆了一呆道:“这位大师可是司马…” 无我和尚摇摇头,哈哈一笑道:“贫僧无我,哪里来的司马? 常施主和常夫人目前才是司马山庄的主人。” 蓝秀颇为尴尬的道:“大师,可否坐下来一叙,听说大师已经离开了少林?” “贫僧若不离开少林,怎会来到这里?常夫人未免多此一问了。” “大师离开少林之后,不知要到何处去?” “四海云游,行踪不定,也许有一天贫僧会到司马山庄拜访常施主。” “那很好,愚夫妇随时欢迎佛驾光临!” 无我和尚似笑非笑的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贫僧能埋骨司马山庄,也算死而无憾了!” 这几句话,说来轻松,但蓝秀和陶林却都听得入耳惊心。 无我和尚说完后,又诵了声佛号道:“三位请继续饮宴,贫僧失陪了!” 蓝秀哪里还坐得住,由座位上霍然而起,叫道:“大师慢走,我还有话讲!” 无我和尚头也不回,边走边道:“常夫人有话要讲,何必急在一时,等不久之后,贫僧拜访贵庄时,当然要把话讲明白。” 他最后一句说完时,人已步出客栈大门。 只听陶林叹口气道:“想不到这人出家十年,竟然名利之心仍在。” 纪无情哼了一声道:“人不为名利,天诛地灭,贵庄主常玉岚若不为名利,为何要把司马山庄据为己有?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