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皇后_第一百四三章猪年生小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三章猪年生小猪 (第4/8页)

伞和武备的数名内使以及侍奉御前的女官恭敬侍立。

    “如今贡使满剌土儿即刻便要带着使团回吐鲁番,朕欲放归之前扣押的吐鲁番使臣,并遣内官监左监丞张芾伴送至甘肃,且令内阁写敕与之,”端坐于奉天门内金台之上的人故意顿了一下,对着分班立于丹墀上的众臣道“众卿以为如何?”

    众朝臣都知道,这次吐鲁番苏丹阿麻黑派遣贡使满剌土儿带着狮子等厚礼前来朝贡,八成是目的不纯。而这件事牵扯到如今陷入僵局的哈密问题,不可大意。看陛下这架势,似乎是在试探。只是众臣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暂时无人出班。

    内阁阁臣徐溥和刘健垂首互望一眼,似乎都对此有异议。两位都是倍受重用的老臣,刘健又是陛下青宫时的恩师,关键时刻站出来出谋划策是责无旁贷的。

    静默片刻,刘健出班,朝着御座上的人行礼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妥。如今阿麻黑霸占哈密拒不归还,还杀了朝廷本要册封的忠顺王罕慎,足见其强占之心。此番厚礼朝贡,不过是意欲迷惑圣听,陛下切不可上当。”

    下面朝班中的许多臣子都点头赞同,吏部尚书王恕和左春坊左庶子李东阳也在其中。

    似乎就是在等着这句话,祐樘微微笑道:“那么依刘先生看,此事当要如何?”

    “启禀陛下,”刘健犹豫了一下“微臣尚未想出万全的良策。”

    站在徐溥身边的刘吉偷眼看看表情不一的各位同僚,眼珠子转了转,那八面玲珑的心思又开始飞速运转起来。

    虽然刘吉是内阁首辅,但是同为阁臣的刘健和徐溥都是直臣,看不上他那溜须拍马、阴险滑头的小人做派,不屑与他为伍,刚才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不过奇怪的是,陛下却偏要重用这么个人品低劣的小人。登基之初清理jianian佞的时候,他的同伙都卷铺盖滚蛋了,他却奇迹般地留了下来。陛下不仅留任刘吉,还顶着满朝的一片哗然声提拔他做内阁首辅,总领百官。朝中耿直的臣子对此只有一个感受——小人得志。

    刘吉刘阁老,因其不怕弹劾的坚韧脸皮,江湖人称“刘棉花”先帝在位时,跟万安之流蛇鼠一窝,整日上蹿下跳地没少做缺德事。及至新皇登基,他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按照他以前的劣迹,他琢磨着他能保住小命已是万幸。但没想到的是,陛下不但没有办他,还将他从漫天的谩骂声中提溜起来,直接放到了内阁首辅的高位上。

    这简直堪比再造之恩,刘阁老感动得老泪纵横,认定陛下是他的再生父母,挖空心思地在他面前表现,充分发挥溜须拍马的看家本事,陛下喜欢什么他就紧随其后。

    比如,陛下喜欢正直能干的贤臣。

    于是刘阁老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从此再也不敢混日子,积极主动地搞好各项工作,当初拨乱反正的时候,他为讨好陛下,六亲不认铁面无私,倒是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除此之外,刘首辅还学着朝中的言官和直臣,整日摆出一副直言敢谏的样子,正义凛然地上奏规劝。虽说仍是难改小人本性,但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一个能臣的良性作用。

    “启禀陛下,微臣有话要说。”在一片静默中,刘吉不知何时出班站在了金台前。

    祐樘似乎对此一点也不意外,点头道:“刘阁老请讲。”

    刘吉行足了礼,才正义凛然地道:“方才刘健刘大人所言甚是。如今阿黑麻名义上是进贡狮子,但其实是在设诈缓我兵备。吐鲁番本是一蕞尔小夷,往来进贡多受恩赏,之前居然背恩忘义,将朝廷所立都督罕慎杀死,这是在轻侮我大明国威啊陛下,实乃罪恶甚矣!若命一大将统领雄兵,捣其巢xue、灭其种类,揆之人心天理亦不为过!或者暂时不讨伐,效法古之帝王,封闭玉门关,绝其贡使,不容许其往来朝贡,如此方不失我大明国体,陛下万不可遂了他们的心啊!”一席话,不但给出了分析,也给出了对策。尤其是后面那法子,简直又妙又狠。

    侍立在金台旁负责记录御前言语的沈琼莲,听后也禁不住感叹刘吉的老谋深算。

    吐鲁番每次来朝贡都能得到丰厚的赏赐,他们每年也就指望着来京朝见天子捞一大笔回去,闭关绝贡之后这些就都没了,吐鲁番以后的日子可谓举步维艰。而且,这样一来,也绝断了哈密的往来贸易,使得哈密完全成为一个无用的大负担。这整个就是绝了阿麻黑的活路,硬逼着他将哈密归还朝廷,不可谓不狠。

    虽然她同样不屑刘吉的为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个有才之人。

    她忽然想起当初陛下曾对她说过的话——“无用的小人留不得,但有用的小人还是可以用一用的。”他料定了刘吉会为了跟他表忠心夹起尾巴做人,用心做事,这就是他提拔这个小人的原因。而事实证明,他已经将知人善任四个字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她忍不住偷偷看向金台之上那个自始至终都从容淡定的人。他的唇角时而泛起一丝温煦的浅笑,倾听臣下奏事时,专注的神情之中又会伴着一抹思考之色。他身上有一种天成的帝王威势,令人见之即觉仰之弥高。然而那种暖玉一样的温润气质又极好地消解了些许距离感,使人莫名想要亲近。

    在入宫的这两年多时间里,她侍奉御前的日子是不短的。她一点点发现,他不仅是个几乎无可挑剔的上位者,也是个学识广博的雅士。他琴书皆精,他学养深厚,他即兴出的对子至今无人对出,包括她。

    她自幼便饱读诗书,诸子百家亦有涉猎,对家国朝堂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才女之名她虽然一直都淡然处之,但她骨子里是有一股倨傲的。见到他之前,在她所见之人中,没有人能让她心服口服。陛下出题考核之时,她骨气很硬地写出了不少大胆之论,而他看后不但没有丝毫不悦,还衷心赞赏。从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这位少年天子跟他父皇是不同的,大明的百姓有盼头了。

    其实当初入宫后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她就莫名觉得他们似曾相识。她一直都没有忘记之前惊马的那件事,当时那位公子也不知是要故意气那位姑娘还是怎样,跟她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