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一章天道何迢迢 (第3/9页)
鼻腔里就又漫出了汩汩血流。 漪乔手指发抖,擦拭了好几次,可他的出血依旧不见停。 她愣了愣,再次动作时,才感觉到自己满头满身都是汗。 施钦领着一帮太医慌慌张张赶来时,看到皇后面色惨白,情知不妙,面面相觑,连忙上前查看。 漪乔没在人群里看见汪机师徒,当下问道:“汪先生和陈桷呢?” 施钦心道他身为院使都没被尊称先生,汪机一个院判倒是好大的面子。 “回娘娘的话,汪院判和陈御医回去翻医典了。”施钦道。 漪乔眉头紧蹙:“翻医典?这个时候?” 施钦垂眉敛目道:“这个…臣便不知了。” 漪乔招手道:“那你快先来看看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施钦应了一声,仔细诊视后,脸色一变道:“娘娘,这是温热邪气入了血分了!这才会有动血之症…” 漪乔见祐樘血流不止,急道:“那你有法子么?这血不能总流着啊!”施钦苦思片刻,拱手答道:“只能先开止血药再说了。” 漪乔沉吟片刻,道:“那你…”“不能用止血药!” 漪乔后面的话被打断,循声看去,就见汪机和陈桷直接推开门口的内侍就疾步闯了进来。 两人上前来,俱是匆匆一礼。汪机道:“情况紧急,娘娘请恕臣二人无状…” 漪乔不等汪机说完便示意两人免礼平身,问道:“汪先生方才所言何意?血流不止不该用止血药么?” “这正是多数医家容易出现的错谬,”汪机语速极快,着急道“臣请求为陛下诊脉。” 漪乔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汪机迅速搭指切脉,紧接着又查看了舌苔和面色。他眉头紧皱,回身拱手,径直道:“娘娘,请用臣的方子。” “汪先生不止血么?” “止血,但臣用凉血散血药,”汪机沉着脸断然道“施院使之言不可取。” 施钦在这么多人面前被抢白,心里不甘,分辨道:“陛下如今血流不止,自然是要先用止血药止住血!你还用治温热病那一套,不是不分轻重么?!” 汪机怒而转头,正要驳斥他,就听皇后果断道:“用汪先生的方子。” 施钦和其他太医都是一怔。 这关乎圣体的事,皇后决定得也太干脆了吧! 汪机自己也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还要费些唇舌解释的。 陈桷看着皇后坚定的神情,不禁牵起嘴角笑了笑,暗道她八成是想起了当年在百泉书院时,看到师父和一个自以为是的迂腐老头的那场争论了,当时她便站出来力赞师父。 漪乔本要差人准备纸笔让汪机开方子,但转眼就见他走到陈桷跟前低声说了几句,随后陈桷便亲自跑去煎药去了。 汪机解释说,下午陛下吐血之后,他就怀疑这是血分之症,但脉象上没查出来,不敢轻易用药。他随后便一直在与陈桷商讨陛下的病情,为了能在病情恶化时及时拿出最好的方子应对,两人还特地跑回去翻了几本前代的医书。回来的路上已经商量出了药方,只等给陛下诊脉确认后去煎药了。 漪乔安置祐樘躺回床上,又帮他擦了擦血,声音虚浮道:“入血分和动血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看你和施钦说到这个都如临大敌?” 汪机思虑了一下,回道:“简而言之,入血分意为病在血里。温热病邪沿卫分、气分、营分、血分逐层深入,血分已经是最里最深重的一层了。”汪机沉声一叹“也就是说,病至此已近膏肓,人命悬于一线,下方开药必须当机立断,因为已经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了。这也是为何微臣方才那般焦急的原因。” 漪乔的身子晃了晃。 “深入血分必耗血动血,损伤血液。动血谓温热病邪不仅鼓动血液、迫血妄行,而且灼伤血络,使血不循经、溢出脉外,导致各类出血。” “损伤血液…”漪乔自语一句,深吸一口气“那陛下频繁说渴呢?” “那是耗血之故,耗血即为消耗血中津液。陛下如今已经有津气外脱之兆,”汪机见皇后呆怔着凝视床上的人,那神情似乎是有些反应不过来,遂解释道“津气外脱便是津液快要耗干了。津气遍布人周身,滋润濡养身体皆赖于此,这津气若是都枯竭了…” “那…那不是要生生渴死么?”漪乔觉得头疼渔猎。 汪机面色凝重道:“若论致死,那便不单单是渴不渴的问题,津气外脱还只是危症之一,与之相伴的可能还有其他,比如真阴枯损,虚风内动…” 漪乔缓了口气,道:“缺什么补什么,滋阴生津不就行了么?” “不可。单用滋阴生津的药,只是扬汤止沸,不仅热不能清,反而有滋腻恋邪之弊,因为热邪便是消耗血中津液才越加亢盛的。唯用凉血药,才可清热保津,此乃治标治本的不二法门。” 汪机见皇后手忙脚乱地给陛下按压止血,叹息道:“若能清热保津,这血自然就止住了。之所以不能用止血药,是因为此乃动血诱发的出血,并非一般可比。止血药属收涩性,容易导致涩滞留瘀,敛滞热邪,使邪无出路,反而更加重动血,那时才是真正的血流不止,很可能还会导致多处同时出血,不消片刻便会因失血过多殒命。” 漪乔闻言面色一沉,转眸阴冷地睥睨施钦一眼。 施钦自己也是羞愧难当,低着头不敢说话。其他太医更是往后退了退,埋头噤声。 等到陈桷煎好药,漪乔费了半天气力才给祐樘喂下去,然后遣退了其他太医,只留下汪机师徒跟她一起守着。 不消片时,出血量慢慢减少。 一刻钟后,断断续续的出血也完全停止。 众人都大大松了口气。 漪乔长舒了一口气,心里一松,差点身子一瘫滑倒在地。 她询问汪机这是否就算是渡过了危险期了,汪机刚要答话,但又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踟蹰片刻,说还是要继续守着,再看看情况。 月落日升,东方欲晓。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的黎明悄然而至。宛若划过指间的流光,无声无息,又将转瞬消逝。 鸟雀开始在枝头啁啾蹦跳,缀满朝露的花叶带着初醒的惺忪,在晨风里依依摇荡。宁静里透着盎然,一如以往与将来的每一个明净的破晓。 第一缕晨曦无声浸透入室,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