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_序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序言 (第2/3页)

致入微地攫取他人的**。他又好炫耀炫耀其学问和精明。他认为他有非凡的洞察力能看透一切。他认为至少在他的领域自己是一流的。所以当史达琳第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一眼就看出了她卑微的出身和争强好胜的性格。他开始猫玩老鼠似的逗玩这位实习生。他开始吊史达琳的胃口主动提及行为科学部一直在设法缉拿却始终没有成功的杀人凶犯剥了五张人皮的性变态者“野牛比尔”他这一提倒还真把史达琳的胃口给吊了起来从而也就引出了全书那惊心动魄的主线:追捕“野牛比尔”

    线索是莱克特先提供的然而他又不直接告诉你;更甚于此的是每到关键时刻或每当你差不多摸清了头脑时他就不再往下说他要你把你的**告诉他作为继续往下谈的条件就是要“投桃报李”史达琳深埋在心底的邻段童年的故事就是这样被莱克特一点一点地挖出来的。他知道史达琳在“野牛比尔”的案子上会坚持到底的因为从她在蒙大拿牧场的那段经历莱克特已经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史达琳的心中其实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尖叫那便是可怜的任人宰杀的羔羊。在他俩最后一次见面时莱克特问史达琳“是不是现在仍然会半夜里醒来在铁一般的黑暗中醒来听到羔羊在尖叫?”史达琳没有否认。莱克特接着又问“要是你亲自抓住了野牛比尔…你是否认为就可以让那羔羊不再尖叫?”史达琳说是的。如果说史达琳童年时在牧场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是真实的话那么她长大后心中时不时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它代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征了这些人在孤苦无援中所出的呼号。在本书中这些弱者、受害者又全为年轻女性这就使史达琳似乎更多了几分切肤之痛。她想象着她们生前的处境回忆着她们受害后的惨状最后一切便凝聚到一个声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那是一种召唤一种不可抗拒的动力只要这声音一天不止史达琳就不得安宁她会做噩梦会半夜里醒来会不顾一切地闯入一处处令大胆的男人都闻而生畏望而却步的罪恶的场所。自然史达琳最终成功了她逮住并击毙了“野牛比尔”所以她终于可以“睡得很沉很甜因为羔羊已经安静”

    这大致就是这个令人怵的故事与“羔羊”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沉默的羔羊”的译法是明显不妥的不知当初是谁最先赐了它这么个译名。我曾想另起译名但终于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是“沉默的羔羊”似乎已为我国广大观众或读者认可而且真正研读过原小说了解其中这些细节的来龙去脉的人恐怕并不多大家关注的多半还是这个故事的本身。我也曾征求过出版社的意见他们也认为改名不妥。这样便将错就错读者现在看到的就依然是一部所谓(沉默的羔羊)。

    说实在话《沉默的羔羊》算不上一部怎样出色的文学作品。要说“思想性”呢也不是没有或者就是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吧但这样的说法实在是一种陈词滥调也显得过于肤浅因此我更倾向于不来谈它的思想性它不过一部小说讲了一个故事无所谓思想不思想。“艺术性”呢也不见得多么高明这大家一读它的文字就可以大致感受到了。然而这又终究是一部畅销小说读者踊跃地购买与阅读总不能是无缘无故的。畅销的原因何在?到底是什么紧紧抓住了读者使他们能手不释卷地一口气将书读完?

    书一出来同样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评论中有一个词出现得最多那就是“悬念”确实托马斯·哈里斯是位制造悬念的高手。一如莱克特向史达琳提供有关“野牛比尔”的线索那样哈里斯也很“吝啬”地跟我们讲他的故事。他讲一点停一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将我们的胃口吊起来然后漫不经心地走开了重新制造一种紧张、一个兴趣点让读者气喘吁吁地跟着他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意外。制造悬念是侦探小说由来己久的传统也是其生命之所在能否将一个原本平常的故事演绎得曲折多姿遂成为决定侦探小说成败的第一因素。哈里斯以前也曾写过相同或类似题材的小说如《黑色星期天》、《红色龙》等但显然悬念的制造都不如在《沉默的羔羊》中这么成功。

    另外一点不少评论家也提到了:恐怖。侦探小说大多要涉及到凶杀凶杀本身已够恐怖的了一般人眼中血淋淋的场面总是惨不忍睹的。哈里斯在凶杀性质的选择上似乎为读者考虑得很少他不由商量地给你带来一个强刺激:剥人皮!并细致入微地、甚而津津有味地跟你描述剥人皮做衣服的具体构思:哪儿开衩哪儿贴边哪儿做缝褶…许多看过电影的朋友都说不少场面太恐怖甚至我的一些美国朋友也说看过片子后常常做噩梦。然而跟小说比影片不过小巫见大巫了许多细节性的描写在影片中都被略去了。所以说《沉默的羔羊》是一部“恐怖小说”是并不为过的。在一百多天的翻译中我就历经噩梦的折磨几度在夜半醒来而感觉着恐惧的缠绕。人是奇怪的动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偏要去闻去见这也就是大家明知其为恐怖小说却依然要来阅读的原因吧其情形大致与我开头提到的小孩子听鬼怪故事相仿佛都是感觉着一种异样的刺激或颤栗。

    小说的主要人物并不多除史达琳外就是莱克特、克劳福德和“野牛比尔”我以为塑造得最成功的是莱克特。他几乎一直被囚在精神病院里后来虽然挪到了孟菲斯但依然是被困兽一样地囚着。他的活动空间不过一间小小的囚室他也无法接触看守以外的别的什么人。描述这么一个人物是颇有难度的。哈里斯深知这一点所以只要他一出场立即就是整段整段的对话其间很少加入作者的议论和评说。对话中莱克特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一位造诣很深的精神病专家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自己就是一名精神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