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劫_第二十二章卖梨女赢夜借奇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卖梨女赢夜借奇祸 (第3/6页)


    诸若愚道:“令尊生前侠名甚著,乃是仗义疏财的人物,因是之故,料恩公家道虽不清苦,却也肯定不会是富裕的。”

    沈宇道:“不错,寒家虽然有点儿田产国地,但为数不多,而且从发生巨变之后,这些田地,在下也都卖掉啦!”

    诸若愚道:“这便是困难之所在了,以老朽约略的估计,恩公若是要展开周密而又隐秘的调查,就算老朽把敝村财力全都赔上,也还差得远呢!”

    王玉玲柔声问道:“这调查之事,可以亲力亲为,何必花费许多钱财才行呢?”

    诸若愚反问道:“如是亲力亲为地调查,试问你打算耗时多久?而且,假如当年沈老先生杀死好友之举,乃是有某种原因,或者是中了人家的圈套jianian谋,或者是艾家被人摆布而发生误会,则幕后之人,岂有不全力掩饰,设法湮没罪证之理?所以进行之时,绝对不能明查,只能暗访。”

    他停歇了一下,又遭:“不但需要暗访,同时事过境迁,昔日一切关系人物,例如沈老先生居处附近的人家,有来往的店铺,艾家的所有亲友、邻舍,以及曾经有过接触之人等等,每一个都须得加以访问。”

    王二郎一听,头都大了,道:“这样岂不是要访问上千的人?”

    诸若愚道:“还不止呢!沈老先生平生事迹,认识过什么人,也须-一调查清楚。但凡他到过的地方,一处都不能遗漏。”

    沈宇道:“若须如此,就算在下有大量财富,亦无法办到。”

    诸若愚严肃认真地道:“从前这句话就对,现在情况不同,恩公可以办得到了。”

    沈宇不解道:“何以现在就办得到?”他突然恍悟,点头道:“村主敢是打算相助么?

    可是…"

    王玉玲马上插口道:“沈恩公不必推辞了,请想想看,敝村现在晓得I恩公有事,还能置身事外么?”

    沈宇道:“假如这件奇祸,竟是有人在幕后推动的,则贵村还是不要卷人的好。”

    诸若愚道:“沈恩公且勿在这等问题上浪费了气力,敝村正如玉玲所说,绝对不能置身事外。纵然沈恩公就此离去,我等还是要出动一切力量查一查的。”

    沈宇耸耸肩,道:“好,在下不说了,虽然贵村相助之举,对在下大有益处,但在下却宁可独自行动,免得连累别人。”

    诸若愚不再在空虚问题上与他评论,说道:“敝村眼下堪以差遣的能于手下,就有二十名左右。其次,老朽尚可继续训练人马。至少也得有一百人以上,方可组成一个调查网。此外,老朽尚须亲自主持一项工作,那就是从各方面收集到的资料,-一加以整理研判,然后指示每个人调查的方向。除了老朽之外,别无他人足以胜任这个工作。”

    沈宇听得目瞪口呆,道:“照村主这等说法,这真是一件庞大复杂的行动。但如是动用偌大的人力,恐怕会打草惊蛇,闹得江湖上风风雨雨,反为不美。”

    诸若愚拂髯一笑道:“恩公请放心好了,若是人数太少,力量不能普及周全,反而容易露出风声。如是有足够的人手调动,保证更为安全。”

    他停歇一下,又道:“举个例子说,假定咱们调查府上所有认识之人,包括邻舍在内,如果只有三五个人去办这件事,这些人的面孔,马上就被人认出了。如果有几十个人,身份都不相同,有的是商贾,有的是过路人,有的是和尚道士,有些是官门捕快等等,每个人只访查一节,谁能瞧得出来?但所有资料送回来之后,咱们就可以得到最完整的事实了。”

    王玉玲道:“如果如此,有几十个人也足够啦!”

    她乃是牢牢记得村主说过必须有巨量金钱,方敷应用之言,所以强调人数不必太多这一点。

    诸若愚摇头道:“不行,这个调查网本身最少就须有一百个以上的精干之人,其余联络的人,跑腿做各种杂务之人,专门制造掩护身份的人等等,通通加起来,最少也得有二百至三百人。”

    王玉玲道:“就算要二三百人吧,也不要花很多钱呀?”

    诸若愚皱眉道:“你哪里懂得调查行动的情形,我告诉你,这是最花钱的事,往往只为了达到能够跟某一个人见面,就得花上上百的银子,再加上这么多的人,天南地北的到处跑,你想想看,每天得花多少钱才行?”

    王玉玲不得不承认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事实。如果这么一算,每天最少也得花个上千两的银子,三五天还可以应付,如果是三五个月,则纵然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也难以为继。

    她默然摇摇头,暗暗感到心灰,也替沈宇失望和难过。

    沈宇想了一下,才道:“关于钱财这方面,在下可能有法子解决。”

    众人闻言,都大感惊讶。王二郎心直口快,道:“恩公这话怎说?咱们就算去抢,也枪不了这么多的银子,何况咱们决对不能做出行劫之事。”

    诸若愚马上道:“别胡说,沈恩公乃是当代大侠,哪有行劫之理。”

    王玉玲道:“沈恩公钱从何来?可不可以告诉我们?”

    沈宇道:“当然可以啦,我有一幅地图,乃是昔年吴王张士诚的藏宝地点。在偷窍门中,乃是五大秘密传说之一。在线上称为白骨家,此家其实就是黄金窟,只要前往查探确实,就不愁没有足够的财力了。”

    这番话只听得那老少三人发愣不已,王二郎道:“那么沈恩公快快前去瞧瞧,看是真也不真?”

    诸若愚定一定神,忖道:“沈恩公虽然不是寻常之人,说话份量不同。但这等藏宝阁的传说,往往只是传闻,查无实据。老朽不但听得多了,而且也看到许多人为了掘宝而倾家荡产,只怕不可相信。”王玉玲也没有评论,可见得她亦不敢相信。

    沈宇微微一笑,道:“村主说得甚是,若以常情而论,藏宝之说,往往荒诞无据,但这吴王张士诚的宝藏,却与一般传说不同。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