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2/7页)
是感觉有人在室内移动,绝大多数的人,无法感觉出这种变化现象。 片刻,静得可怕。 魔剑感觉出什么了,突然跳起来,闪电似的旋身伸手便抓。 一抓落空,身后鬼影俱无。 “孩儿在丹室。”内间传出姚文仲的叫声。 门窗都是关闭的,人怎么可能无声无息进去的?至少启门闭门该有轻微的声息发出。 魔剑一闪即至,拉开了丹室门。 “爹,如何?”身后传出姚文仲的语音。 丹室内鬼影俱无,魔剑闻声放门转身。 “咦!你到底藏在何处?梁上?”魔剑惊问,真的吃惊了。 姚文仲安坐在原先所坐的蒲团上,状极悠闲,仅呼吸有点紧而已。 “影随人转,折向传音。爹,这是遁形术的玄奥境界。”姚文仲微笑着说:“孩儿一直就附在爹身侧,气流呼啸只是转移注意力的技巧而已。” “我一直就觉得有淡淡的人影急速闪动变幻。” “那是爹太过全神贯注,是爹的心在闪动变幻而被视觉欺骗了。假使爹能凝神内视,就可以察觉出孩儿的位置了,小技巧是逃不过行家法眼的。” “晤!真不错。”魔剑回到自己的蒲团坐下,赞许地说:“假使你用这种绝技,做丧心病狂的事,一定会遭到天谴的。” “孩儿不曾做丧心病狂的事。”姚文仲郑重地说,有如神圣的誓言。 “那就好。白眉横行天下,神憎鬼厌,但他一生中,从不做丧心病狂的事。他要整治一个人,会给对方一千个该整治的理由,从没要任何非份之财。” “从不杀害不会武功的人。”姚文仲加以补充:“他要是伸手管事,就不管对方是何根底。因此,似乎又恨又怕他的人中,白道人士要比黑道朋友更多些。所以,他的绰号被称为魔。” “真正与你师父别苗头争雄长的人,是一僧两尼三散仙,还有一位击衣剑廖无痕。这七个人,都是以静制动的武林超绝高手,他们虽然已经息隐多年,但迄今恐怕仍然健在人间。 日后你如果碰上这些人的子弟门人,必须十分小心。” “孩儿自当小心在意。” “你大哥二哥已经在京都有了基业,生意兴隆置产甚丰,城外东乡的田庄,他们让给你继承…” “爹,我不要。”姚文仲一口拒绝,语气坚决。 “这…你不要也得要。” “孩儿…” “你给我听清了,落叶归根,连白眉也返乡纳福,你还能不要根?我给你五至十年时间历练,如果象为父一样一事无成,只赚了二流的虚名,那你必须急流勇退回乡握锄头,记住了没有?” “孩儿记住了。”姚文仲极不情愿地回答。 “假如你能幸运名满天下,三十年后你也得自隐。三十年是一世,一世之雄也该心满意足了。现在,我们去晚膳。晚上再谈。” “三十年,一世…”姚文仲喃喃地自语。 一世,三十年,一个历练江湖的武林人,能有几个一世岁月来排命争荣耀?绝大多数的人,一出道便路死路埋了。 世间是rou食者的天下,江湖人是天下的悲剧性人物。不管你是什么人,一生一世都得在名利场中打滚。绝大多数的人,都跳不出酒色财气四堵场,都得受七情六欲所支配。 出家人摆脱了七情六欲吗?不见得,成佛成仙,何尝不是欲的一种? 和州城内的百福寺,是本州的第一大丛林。 从和州乘船,一天一夜就可以抵达南京。它本身就是南京的直隶州,商业繁盛的大埠。 江对面,就是有名的名胜采石矾。 百福寺有百余名僧侣,全都是中年以上的人。这些和尚们,十个之中,总有三五个身上有酒rou气。 住持百袖大师,红光满脸白白胖胖,身上不但酒rou气甚浓,而且带有铜臭味,天生的一双势利眼,但当地的士绅们,居然称他为有道高僧。 这得归功于现任知州倪大人的知遇。知州夫人信佛极为虔诚,大和尚三天两头往知州大人的公馆跑,为夫人讲佛法。大和尚真读了几卷经,自然说起法来天花乱坠。郑州大人夫妇称大和尚为有道高僧,士绅们还能不跟着起哄?简直把大和尚捧上了西天,最好捧为菩萨的化身,这才能博得知州大人另眼相看。 在和州,谁敢过问百福寺的事?尤其不敢过问百袖住持的事。 其实,出家人的俗务事并不多,谁闲得无聊去过问呀?实在没有人去注意一个出家人的事。 住持是一寺之长,自己有静室禅房,禅房位于经楼的西隅,是全寺最清静的地方。全寺最少人走动的地方就是经楼,和尚们几乎天天为人做法事,赚香油钱要紧,那有工夫认经? 那些佛经的一百个字当中,至少有三十个字的字义一般和尚看不懂。那些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波罗密”什么四阿合(修多罗藏)、俱舍婆沙(阿毗昙藏)、五部毗尼(戒藏)…恐怕真能念而又能懂的人,真找不出几个。 也许百袖大师能念得正确又能懂;因为只有他才不时到经楼走动,至于他是否去读经,就无人得悉了。 五月天,夏汛正盛,大江浊狼滔滔,江上帆影片片。一艘客船靠上了岸,旅客在纷攘中拥上了码头。 姚文仲穿了一袭青长衫,青腰巾悬着精致的荷包,提了一只大包裹跳上码头。他比六年前长高好不少,也更壮实了,只是脸上稚容退尽,他已是成熟了的青年人,但面貌却没有变,剑眉虎目,轮廓分明。 由码头夫子提了行囊领路,疾趋清淮市。 清淮市是城外自然形成的小市集,北面就是横跨在横江河上的清淮桥。站在桥头向北望,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城门进出形成人潮,似乎每个人都在忙碌。 通常,不在和州办事的旅客,宁可在清淮市的客栈落店,不进城投宿,在城外比较不受拘束。有事进城也方便,过了桥便是城门口。 已经是未牌初,还有充裕的时间进城活动。姚文仲在桥头附近的悦来老店投宿,洗漱毕换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