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3/3页)
他装作没听到,眼睛四处乱看,突然指着路旁传出阵阵香味的白云糕,欣喜地叫道:“是白云糕呀,我要吃这个!” 原天霜无奈地看他一眼“那好吧,你在这里吃,我进去烧一炷香。”她指了指旁边的“虚无寺” “嗯!白云糕给我十块!大一点的给我嘛,多一点啦…”勒栖云的注意力已经被白云糕吸走了,才不管她要去哪里。 ---- 当原天霜虔诚地烧完香后欲离开,途中经过一个安静的小庭院,看到一位大师抬头望着天,不知在看些什么。那大师白发白眉,一派慈祥安定。 原天霜诡异地看了看天空,却没发现到什么奇怪的事。 “你看到了什么?”大师忽然出声。 他的声音虽然很轻柔,却彷佛带着一种震人心魄的力量,吓了她一跳。 原天霜奇怪地看向大师,他仍然望着天,似乎对身边的一切漠不关心。莫非这人是得道高僧?她不敢有丝毫怠慢,老实地回答:“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天上有那么多的白云,为什么说没有看到?”大师望和蔼地笑着。 “天这么黑,怎么能看到白色的云呢?”原天霜讶异地问。 大师扬了扬眉“因为它在我的心里是白色的。” 她沉吟不语,若有所思。 “现在你看到了什么?”大师又问。 “我还是什么也没有看到。”原天霜笑了。 “哦?”大师忽然动容“为什么?” 她正视着大师“虽然在您的心里有白色的云,可是在我的心里,还是什么也没有。” 大师哈哈大笑“施主是来祈福的吗?” 原天霜颔首“不错。” “为何人祈福?” 她笑道:“我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平安。” 大师点点头,取出一个平安符“这个平安符可以保佑佩带之人消灾解难,施主可自身携带,也可送给身边重要的人。” 她接过那个平安符仔细端详,看起来是很普通的一个平安符,却似乎带着一种莫名的神秘力量,让人感到安心。 “大师…”原天霜抬起头,还想多问些什么,却发现周围已空无一人,那大师早已消失无踪。 她怔怔地在原地站了好久,才收敛心神步出寺庙。当她走到卖白云糕的地方时,却发现勒栖云不见了。 她心一慌张嘴便叫:“勒栖云!” 当她想回头欲寻找他时,却看到一个恐怖的鬼脸,吓得她马上后退了几步。 她惊魂未定地拍着胸“你做什么?吓死我了!” “行走江湖的人还这么胆小。”勒栖云突然从背后拿出一样东西“别生气啦,喏,算是向你陪罪的!” 原来是刚才那小女孩手上提的灯笼。原天霜又好气又好笑地接过。“谢谢!” 他连忙叫道:“你可别误会呀!因为刚才把你吓坏了,所以这个是拿来哄你的,可不是我特意买来送给你的。”他一脸的不自然,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 她笑着摇了摇头,看向他手中另一个一模一样的灯笼,便故意问道:“难道你有先见之明,知道我会生气,所以预先买了两个?” 勒栖云一愣,逞强道:“今天是好日子嘛,买东西也应该买双双对对的才吉利呀!如果只有一个灯笼,它一定会很孤独,所以我才又买了另外一个来陪它。” 原天霜抿嘴一笑“原来是这样啊!”她的心里早巳笑开了,想不到勒栖云竟是如此好玩的一个人。 “跟我来!”他拉着她跑到江边。这时河边早已聚集了许多放灯的人,成双成对,衬着点点荧光,甜蜜的气氛满天飞舞。 “好美!”原天霜不自觉地赞叹“不过为什么要把花灯放在水面上呢?” “听说把花灯放在水面上,然后许一个愿望,花灯就会随着河水漂走,一直漂到神仙那里,然后愿望就会实现啦!”勒栖云小心翼翼地把灯放在水中,然后闭上眼,喃喃地念着什么。“好了!咦?调皮鬼,你怎么还不走?”他用力地瞪着那个静止不动的花灯,大口大口地对它吹着气。 看着他可爱的模样,原天霜不禁莞尔,也学他放下手中的花灯。可是要许什么愿好呢?她默默念了几句,然后发现两个灯笼竟一同顺着流水,越漂越远… “好神奇啊!”勒栖云不敢置信地看着结伴而去的灯笼,转头看向原天霜“你有什么法力呀?为什么灯笼那么听你的话?” 她故作神秘“心诚则灵嘛!” 他鼓起腮帮子,明显的不高兴。 “你真的是小孩子脾气,一点小事就不高兴。”原天霜似乎想到什么,取出护身符递给勒栖云“喏,如果你天天都带着这个护身符,就会心想事成了!” “真的会心想事成吗?”他把护身符拿在手中把玩着“可是它长得好丑,带着它有损我的形象。” “不要就还给我!”她故作生气,欲夺回那护身符。 “没关系,我会慢慢感化它的。”勒栖云快手快脚将它收起。“谢谢娘子送定情信物给我。” “什么?”原天霜倒抽一口气,什么时候变成定情信物了?这家伙嘴巴不干净,早知道就不要对他那么好。“把东西还给我!” “不行!那么丑的东西放在娘子身上,有损娘子的形象!”他快步逃开。 “我慢慢感化它不就好了。”她气急败坏的,和他在一起,她早就没了形象。 “我不想娘子太累嘛!”勒栖云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有苦有难让我一个人承担就好了!” 这时走来了一对年轻的夫妇,女子羡慕地拍着她相公的肩膀说:“你看人家相公对他娘子多好,你以后可得多学着点…” 原天霜听后哑然失笑;而勒栖云却抱着肚子笑到喘不过气来。 两人每天就这样时而打闹,时而沉默地走着:一路上原天霜也不觉得乏味,反而认为这是种难得的优闲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