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只血海深仇上普陀 (第5/5页)
那尚在襁褓之中,古家的孤儿,虽经补锅怪人千里奔波,求得青灵上人的“保命金丹”延长了他在人世间半年岁月。 但,这是徒然的,无名和尚尽了他所有的力量,不惜干犯本门森严的戒律,闯关上山,那也是徒然的… 只见他小小的身子,被包裹在襁褓之中,陨星飞坠般,疾然向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之中落下… 无名和尚站在临海崖边,俯视着,一团黑影,由大而小,疾降——他喃喃低颂经文,为在未知人世为何的稚子默祷… 然而,又一声激越的雕鸣,惊动了无名和尚。 他看到一只硕大无比的黑雕,宛如一朵乌云,白天边急降,径奔那行将掉落大海的孤儿急翔而至—— 随即,那黑雕又是一声清鸣,鸣声中,隐隐透出一声慈和而沉凝的佛号,那黑雕振翅之间,在海面回旋了一匝,便振翼上升,穿云排空而起。 无名和尚望空合十,直待雕影不见,才转身向莽头陀行去。 只见莽头陀这时已渐渐陷入昏迷之中,他倚石盘膝趺坐,手持一百单八颗佛门念珠,依然勉强断续念着经文。 脸上虽则流露极端的苦痛之色,但却充溢着祥和之态,嘴角之间,隐隐流露着殉道者的笑容。 无名和尚百感丛生,不由暗叹:“我无名,也算得是一个佛门中人,但怎及他礼佛之忱…” 感慨之中,出手点了莽头陀三处大xue,遏止了出血之势,然后,自怀中取出药来替他敷设。 莽头陀并不挣扎,只睁开灼灼的环眼,注视无名和尚,无力而平静地说: “阿弥陀佛——佛说:无生、无灭、无嗔、无欲,莽头陀已在这一瞬之间,得悟我教真谛。” “无名大师!万事须求不着‘色相’,‘着相’便非真解脱,莽头陀错了——你即速上山去吧,不用费心了!” 无名和尚听得心头一凛:“阿弥陀佛——贫僧经年来所作所为,岂不是处处‘着相’?岂不是事事‘生嗔’?…” 这时,山上飞也似奔下一位僧侣,只见他来到礼佛坡问,躬身合十,向无名和尚顶礼道: “弟子昙德,参见师叔——” 无名和尚合十还礼,低声慢道: “阿弥陀佛——贫僧待罪之人,当不得比丘大礼。” 只听那昙德又道: “老和尚入定方回,恰值坐下神雕,迎接南海无恒师叔回转,在崖下救起一个行将落海的稚儿——老和尚得知师叔已经法驾莅临,谕命弟子前来请师叔即速上山。” 无名和尚听说,那古家孤儿已被南海无恒大师救上山去,不由宣声佛号,道: “罪过罪过——贫僧恭领大师兄法谕!” 转身朝莽头陀深施一礼,迈开步子,缓坡而上,却听昙德说了一声:“弟子恭送师叔法驾——” 他说毕,便转身看护莽头陀伤势去了。 礼佛坡至山顶无住大师参佛之所,其问尚有数处阻扼之地。但那些护法弟子,因有无住大师放行之谕,是故见了无名和尚,只各合十一礼,便自退过一边。 待无名和尚到得山顶,这时距无住大师坐缸证果之时,尚有一个多时辰,只见苍松掩映之中,那无住大师静修其间的茅屋四周,前后环坐着数十名佛门高僧,垂帘合目,手持念珠,为这位行将涅盘的一代圣僧祈祷… 茅屋之前,一株千年古松之下,莲花形的蒲团之上,坐着他大师兄无住大师,六七个本门弟子,伺立两边。 在无住大师左前方的一只蒲团上,也端坐着一位年约五旬,瘦小的女尼,这女尼抱着那孤儿。 身边蹲着的无住大师坐下神雕,金睛火眼,翎毛光滑,顾盼生姿。 无名和尚举目四顾,见数十名护法高僧之中,竟有半数不是本门子弟,心头不由地闪过一抹疑虑:“护法僧中,既有这多外人,恁地却反拒我于山下?…” 但见他缓步行至无住大师蒲团之前,伏身礼见道: “弟子无名,参见大师兄法驾,并为犯戒闯山请罪——” 无住大师两道其自如雪的长眉,微微一掀,念一声“阿弥陀佛”睁开他不怒而威,神光盈足的双目。 注视着低头俯视的无名和尚,缓缓说道: “无名——你知罪吗?” 无名和尚闻言,如同焦雷轰顶,心头大震,低头复道: “弟子知罪。” 只见无住大师双掌合十,闭目沉思,似在思考一件重要之事。 半晌,才开口说道: “阿弥陀佛——无名,知罪即已无用,这佛家至深之义,你可悟得吗?” 无名和尚闻言,但觉心中一明,顿如醍醐灌顶,灵台莹澈,正在喜欢参悟之际,却听无住大师一声佛门“狮子吼”大声问道: “无名!我令门中弟子,守山护法,其中实有深意,你也悟得吗?” 无名但觉他这番言语,一字一句深透心腑,这时他但觉灵台莹澈,胸中嗔怨之意,尽形消弭。 只见他俯首至地,恭声说道: “师兄修持深远,透悟我教精义,弟子愚昧,何足臻此?望师兄授我大法。” 却听无住大师说道: “老衲本拟在示寂之前,将我禅宗掌门之责,传与无恒师妹,是故遣得坐下神雕,去南海将她接来。” “如今你来至普陀,并不知我示寂在即,却不惜干犯戒律,闯关求见,老衲反拒你于山下,按说均属同门,老衲此举不无厚彼薄此之嫌,但——老衲此举,其中实含深意,无名,你万不可萌生嗔怨之心!” 无名猛可想起适才心中的愤怒之感,越发地惊佩大师兄神目如电,不由心头一震,急道: “阿弥陀佛,弟子不敢!” 这时,忽听一阵悠扬的钟声,自茅屋之中传出,只见在场众僧,于悠悠钟声之中,庄严地站将起来,同宣佛号,遥遥对无住大师顶礼合十,然后鱼贯地向四面山头,护法之所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