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方丈_第三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第3/4页)

西河乍平,幽州人卢昌又突然举旗召兵,并引领一支突厥援兵赶往范阳城,企图与范阳王会师后合兵南下。

    宇文孝伯有心令神举再建武勋,奏请宣帝再次令宇文神举前往征讨。宇文神举自然知悉堂兄的深意,不敢有负期望,日夜兼程地一路北进直捣范阳,以奇计诱敌深入后,再次一鼓攻陷敌城,并以生擒敌首而告捷。

    连着几番内外变乱平定后,朝廷江山总算稍稍安定了一些。

    宣帝终于记起了他的复仇计划。

    多年为党争所苦的宣帝,发誓要尽皆清除朝廷党争,使当朝为臣者不再为内难而耗神,专心一意地效忠朝廷。

    清除党争,首先要剔除的就是齐王和王轨二人!眼下,自己初登大宝根基未稳,剔除二人,杀一儆百,使今后朝中无人敢再生争端。而且断此二患以后,令辅臣协太子署理朝政,自己也可以像父皇那样放心离国,亲率六军完成父皇未竟的帝王大业了。

    多少年来,在宣帝的心目中,齐王和王轨二人就像一对匍匐于丛林中阴狠的老狮子,他们的利爪随时都会撕碎他孱弱的身心。

    齐王和王轨不除,他即使是在重重侍卫和壁垒森严的皇宫大内,也无法睡得踏实。

    至今未得真相的遇毒之谜,也是一样始终纠葛于他内心深处的症痼。

    当初,太子妃母女在自己床前低声议说何人下毒时,独孤氏怀疑是齐王。太子妃当时曾问独孤氏:“母亲,他们干脆除掉我不是更直接了吗?我死之后,太子自然会另册新妃啊。”独孤氏说:“太子是重情重义、恩怨分明之人。即令你死了,太子也不会忘了你。

    将来一旦继位,你仍要被谥封为元皇后的,你父亲仍是太子的忠臣。毒死太子是釜底抽薪。

    这样,即令齐王做不了太弟,只要换了任何别人,这场夺嗣之争他们就算获胜了。然后凭着陛下一向的信任,他们自然还会被诏命为辅国重臣的。”宣帝那天虽说神志昏昏,可母女二人的话却也句句听得真切。他当时就咬牙发誓:“有朝一日国玺在手,第一件大事便是诛杀齐王!”遇毒之后,每次的发作都令太子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而且从此之后,每一个夜晚的到来,便成了宣帝一天中最虚弱、最恐惧的时光。每当黑夜来临时分,他便令宫殿内外各处都要灯火辉煌。特别是寝殿里,决不能熄灭灯火。即令这般,只要一合眼入睡,也常常会被各种噩梦惊醒。寝榻上的他虚弱惊惧得就像个怕黑的婴儿一般,只有紧紧地偎依在自己的嫔妃怀里,在她们温柔的抚拍下才能渐渐平静下来。

    作为一个男人,特别是一个主宰万民、至高无上的君主,这种病态的虚弱和怯懦,实在是一种令人难以启齿的羞辱。

    每当这时,他便咬牙发誓:一定要毫不留情地斩杀那些迫害荼毒自己身心的元凶!父皇驾崩前后,宇文孝伯倒也尽心竭力地辅佐他料理内外国事、发兵平定边乱。宣帝心下甚是感动,不觉淡忘了往日的诸多嫌隙,渐渐引为心腹,朝中重大机密也都令他参与。

    宣帝诏孝伯上殿,想借孝伯之手除掉齐王。

    “公卿,朕闻知高祖父皇在世时,齐王便有觊觎大位之野心。还闻听当年皇太后大丧期间,他竟不肯守晚辈人臣之制,在齐王府内饮酒食rou无异平时,分明对高祖心存怨毒。

    高祖因念及手足之情,一直未忍清除。然而留他在世,迟早都是社稷大患,今请公为朕筹谋去除jianian臣之计。”孝伯闻言即刻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来!他原以为新帝虽说才学平平,毕竟天性温软。

    若辅弼得当,倒也可以做好一代治世守成的国主。再没有料到,初承大位不久,他便要大开杀戒、诛除异己了。

    孝伯赶忙跪叩劝谏:“陛下,先帝遗诏不许滥杀骨rou。齐王本系陛下叔父,又是功高德茂的社稷重臣,乃国家栋梁之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阿旨曲从的话,既是臣之不忠,陛下亦难免担当不孝之名啊。请陛下三思!”宣帝闻言半晌不语,疑惑孝伯与齐王一向交好,如今果然仍旧袒护于他。不禁又由此联想起当年他们连成一气迫害自己的事情,其实孝伯也曾多有参与的。待孝伯去后,宣帝便立即下诏:召长孙揽总兵辅政,收夺齐王手中兵权,并密令大将军于智暗中观察齐王府的动静。

    于智一向与齐王不睦,情知宣帝对齐王嫌忌憎恨已久,便派人日夜监视齐王。因见大将军安邑公王兴、开府独孤熊等几位武将近日以来频频出入齐王府,疑惑齐王暗中联络武将,恐有兵变之嫌,便如实奏禀宣帝。

    宣帝大惊,速召郑译等上殿密议。

    郑译道:“齐王乃大泽之龙。虽蛰伏不动,但一遇风雷激荡,必当驾云而上。虽为宗亲,却更系朝廷大患。然而,齐王对大周素有旷世奇勋,且为皇族宗亲。不发则已,一发必得万无一失,方不致酿成诸王变乱,以致引发朝廷动荡…”宣帝以为极是。待与郑译筹划齐全之后,宣帝又召宇文孝伯进殿:命他前往齐王府传敕并代为询问:“三公要位应属亲贤。今欲授五叔齐王为太师,九叔陈王为太傅,十一叔越王为太保,不知五叔意下何如?”孝伯依诏前往。齐王令孝伯回禀:“臣才轻位重,早惧满盈,三师重任非所敢当。

    再者,若三公之位专用臣之兄弟、皇室诸王,只恐引发物议,还请陛下三思。”如此,经孝伯几番往返通报之后,宣帝再次令孝伯传诏:今晚召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