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_第二十章大清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大清洗 (第3/5页)

的悲壮,又无可争议的愚蠢,完全不像克莱尔将军平日优雅睿智的指挥。

    尽管将军的最后一战以惨败而告终,却并不妨碍他因此成为英国的民族英雄,他那柄著名的断剑,也从此成为圣物,被虔诚地供奉起来,供后人观瞻景仰。

    然而,真相往往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将军的最后一战,非但并不愚蠢,反而充分展现出了他杰出的智慧和冷静。

    一切要从将军那不为人知的秘密说起。

    克莱尔将军一方面是显赫的名将,另一方面却是一个穷奢极欲的家伙,在最后一战之前,他已经身负巨债,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向敌人出卖本国军队的情报,以获得巨额金钱。将军的卖国行为被手下的一名少校发现,少校在陪将军散步之时,要求他马上辞职,否则就要把他送上军事法庭枪毙!

    将军拔出佩剑,刺死少校。但不幸的是,由于用力过猛,剑尖折断在了少校的身体之内。这便给将军出了一道棘手的难题,他知道人们将会发现这具无法解释的尸体,将取出这无法解释的剑尖,将注意到他那无法解释的断剑,或是发现他的剑无缘无故地失踪。他杀了人,但无法把它隐瞒起来。

    于是,二十分钟之后,八百名英国壮士就在将军的指挥之下,盲目地向敌人发起了自杀式的进攻。

    藏起一片树叶,最好的地方便是树林。而藏起一具尸体,最好的地方便是一个到处都是尸体的战场。将军愚蠢的进攻,正是为了高明地制造出这样一个战场。

    将军走得最妙的一步棋,是他貌似无奈的投降。他知道,敌方统帅奥里维亚素以仁慈闻名,通常都会释放战俘,从不杀害。

    的确,敌方统帅奥里维亚释放了将军,他释放了所有和将军一起被俘的英国士兵。至此,一切都在将军算中,他的计策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和他一起被释放的士兵,已经猜出了他的秘密。他们把绞索套在将军的脖子上,把他拖去吊在那棵象征耻辱的树上。只是为了英国的荣誉,他们彼此起誓,将卖国贼的钱袋和刽子手的剑尖永远地隐瞒了起来。

    赵高虽然没有机会读过这则故事,但他同样明白,只有制造出一场大规模的杀戮,才能掩盖起他要杀害蒙恬的私心,才能不引起胡亥的警觉,才能不使世人怀疑到自己。

    赵高于是顺着胡亥的话头,道“此贤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臣请言之,不敢避斧钺之诛,愿陛下少留意焉。”

    然后,先是假公,道“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

    接着,再是济私,道“且蒙毅已死,蒙恬虽囚禁于阳周,然积威犹在,大军惟其令是听。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

    就这样,在赵高的洗脑之下,胡亥突然意识到他这个皇帝居然成了全民公敌,皇位岌岌可危,于是惶恐问道“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赵高道“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即便以陛下之尊,大臣也是阳奉阴违,并不放在眼里,以为陛下才智不如先帝,皆暗中替先帝的皇位可惜。大臣如此,遑论诸公子。诸公子皆年长于陛下,不得继位,日夜怨望,心不能甘。陛下危也。”

    胡亥面色大变,执赵高之手,急道“赵君救我!”

    赵高反握胡亥之手,摩挲着,道“陛下初继位,当立威天下,使天下知陛下之所以为陛下也。立威莫如杀。为今之计,当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rou;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如此则可害除而jianian谋塞。新进群臣,莫不被润泽,蒙厚德,敢不效忠陛下,誓死相从!如此则陛下威振天下,惊世骇俗,从此可高枕无忧,肆志宠乐矣。计莫出于此。”

    胡亥大喜,道“幸赵君之教。谨依君言,看天下谁敢再轻视于我?”

    此后,便是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大清洗,让帝国一时间血流成河。

    第五节手足相残

    大清洗中第一个殉难的便是名将蒙恬。胡亥和赵高使出的依然是他们惯用的招数——赐死,派遣使者到阳周监狱,向蒙恬宣读诏书,道“君之过多矣,而卿弟蒙毅有大罪,法及内史。其赐死。”

    在此之前,蒙恬已被赐死过一回,而他强硬地拒不从命。这固然是出于他军人剽悍的天性,另一方面,他也不相信嬴政会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他之所以不肯死,是期待着嬴政迟早将收回成命。

    现在他知道了,嬴政早已死去,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胡亥这个小屁孩。想要他死的,不是嬴政,而是胡亥。

    蒙恬和他的兄弟蒙毅一样,对嬴政的儿子胡亥还是抱有幻想,老子如此英雄,儿子总不至于太过cao蛋。只要有人进谏,胡亥总会明白过来,诛杀重臣,自毁长城,对一个君主来说是何其的愚蠢。

    蒙恬于是对使者道“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故曰,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察于参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自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蒙恬希望面见胡亥,进谏之后再死不迟,对此使者也是爱莫能助,叹道:“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之言闻于陛下也。”

    蒙恬喟然叹息道:“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使者催促道“事已至此,请将军领诏。”

    蒙恬仰天长笑,道“当年燕人卢生入海还,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