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楔子 (第1/2页)
楔子 正逢春节,整个大理京城淹没于迎新纳福的欢乐气氛中。 喜庆丰收、祭祖祭神,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笺、张灯结彩、垒旺火、杀猪宰羊、向亲友馈送糕点果品和酒类,忙得不亦乐乎。 市集广场燃放爆竹、烟火,十分热闹。初一至初五期间,举行着各种传统的民间活动,像是秧歌、龙灯、狮舞、高跷、花鼓等节目。 这会儿,双燕拱桥边万头钻动,挤满黑压压的人群,个个满心期待、引颈高盼,全是为了这一年一度的重头戏而来。 怎料戏码尚未上演,原本占位子占得好好的市井小民,瞬间起了大騒动。 “闪开!闪开!” 刺耳严厉的驱离声,迎着一座黑轿挤进原就密不透风的人海里,霸道的行径惹得民怨四起、咒骂声不断。抬轿的轿夫红着脸,惭愧无奈地硬是往前冲,一个身形挺拔、面貌端正、身穿绿袍劲装的男子跟随在侧,面无表情的叱喝着不识相的挡路民众。 来到队伍最前端,轿身总算停住,平稳落于地面。黑抹抹的布幔忽地狠狠掀起,乍现的一只柔荑…或称是五只爪子?强悍的挥开碍人的布幔,紧接着,一个约莫十四出头的女娃儿自轿内大步跨出。 黑发、黑色毛背心、黑色军衫、黑色棉裤、黑色绣鞋,除了肤色是绝对的白皙无瑕,唇色是绝对的艳红如杏,在她身上,几乎找不出第四种颜色。 “哼,又是那个刁蛮千金!” “黑心肝那一家子没几个好东西,这个刁蛮千金尤其嚣张。” “才十四岁就无法无天,简直是造孽!” 女娃儿似乎听不到民众的怨声载道,圆嫩的玉腮,正得意洋洋地涌现浅浅梨涡,绿袍男人将随后送到的红木太师椅放好,她即大剌剌地坐上去,却又马上蹙起两道弯弯黛眉。 “坐惯了家里铺有金绒的大理石椅,这些个烂木材可真折腾人!”未经矫饰的嗓音不怎么细腻娇脆,反倒流露出过分成熟粗鲁的声调。 “请小姐暂且忍耐,此处不比府里。”绿袍男子小心翼翼地回答。 “也罢,我连外头的糟空气闻了都不舒服。” 绿袍男子隐忍心中无奈,保持一贯的恭敬有礼。“等小姐看完‘狮子舞’,稍啤会马上送小姐回府。” “嗯…还没开始么?”支手托着下颚,她不耐地反复提出问题。 “应该快了。” 连稍啤正担心着戏码怎么还不开始,眼前忽感一花、耳朵一竖,九头颜色不同的狮子伴随着锣鼓喧天的戏曲,从四面八方跳进了场子中央。 大头、凸额、勾角,外身节有斑斓花纹,前额装了面镜子,眼睛安上玻璃球,不但造型可爱,还显得光彩夺目。 每头狮子分别由两名伎人担当,穿着与狮身同色的裤子和花靴,一前一后、忽上忽下。 “嘿咻!嘿咻!” 这会儿,两名身穿密钮扣的唐装袖衫,及灯笼裤的狮子郎翻着筋斗出现。 一个头戴笑呵呵的大头和尚面具,手拿大蒲扇,大腹便便,动作夸张,诙谐而风趣,按其身形看来,是个年纪稍长的中年男子;另一个头戴红巾,手拿红拂逗引狮子的年轻少男,脸上涂满五颜六色,与九头小狮玩成一片。 “咚咚咚锵~锵咚锵~” 场子边的伴唱队敲奏着高昂热闹的乐曲。 九头小狮表演着搔痒、添毛、洗耳、朝拜、打滚等动作,善于嬉戏的性格一览无遗。在大头和尚的牵引下,小狮们攀上高架,上楼台、过天桥、出洞、下山、滚球、吐球、采青,各种高难度的演出,让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 包惊奇的是,少年的身体仿若柔软无骨,金鸡独立、俯仰下腰、跳跃翻滚,与小狮配合着滚绣球、过跳板、窜桌子、走梅花桩、盘桥探海等危险动作,利落精采的绝顶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