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2/4页)
也笑了。 贺营长心中舒服了些,把话转回到“老秃山”上来:“‘老秃山’确是不好打;不过,要是打呢,我们能够把它打下来!” “咱们的伤亡能够很小吗?”团长问。 “恐怕不会小!”营长回答。 “咱们需要多少兵力呢?” “强攻得至少用两个连!敌人踞高临下,有五六十挺机枪、有七道到十一道铁丝网、有七八辆坦克、有迫击炮、有火焰喷射器!” “两个连!”团长低声地说。他和贺重耘一样,向来惯用以少胜多的战术,以一个组打敌人一个班,以一班打一排…现在,贺重耘一开口就说两个连,他看了政委一眼。“团长,”政委微笑着说“你忘了,山上的敌人是一个加强连,可能有四百人左右!” “对!对!”团长也笑了一下。“你看不能再少?” “地堡就有二百来个,两个人打一个不是还得用四百人吗?”政委反问团长。 团长用手摸了摸长而大的脸。 “一次攻不上去,第二次就更难攻了,所以一下手得多用几个人!”贺重耘补充上。 “可是别忘了,我们有几个炮群配合步兵作战!”团长提醒政委和营长,他的眼极快地看一下政委,看一下营长。“我算计到炮火的支援了!”这是使营长最感到满意的一句话。以前,咱们的炮少,一位营长很难想到炮兵。入朝以后,我们越打越强,营长不但知道了用炮,而且知道了炮兵与步兵协同作战的战术。这使贺重耘感到骄傲。“用两个连,你怎么打呢?”团长问。 “我有个初步的方案!”英雄营长回答。 团长看了政委一眼,政委点了点头。他们尊重这样肯经常用心思的干部。“说说吧!” 贺营长楞了一小会儿,然后说:“我的方案可还不成熟!”他愿先听听首长们的意见,不便说出自己还没有想成熟的计划,耽误首长们的时间。 团长似乎看出营长的心思,笑了一下。“你看,咱们一下子把力量全拿上去,一下子把敌阵插乱,敌人还手不及,咱们已占领全山,怎样?” 贺营长的眼明亮起来:“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要用两连人!一下子打上去,不容敌人喘气!” “那么,刚才你为什么不敢说呢?有困难?”团长问。“有困难!这是个新打法!” “困难在哪儿?” “战士们好办,战前有充分的学习,到时候怎么指挥就怎么打。” “困难是在干部!”政委抢着说。 “对!”贺营长笑了。“干部们有些作战经验,总以为老经验最可靠!” “好!”乔团长闭了一下眼,为是把贺营长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你看,攻下来,咱们守得住吗?”“守不容易!可是我守敌攻,敌人的伤亡必大。为大量杀伤敌人,非守不可!好在呢,攻的时候,全山都在敌人手里;守的时候,敌人只能从后面反扑,咱们容易布置。” “别忘了敌人的炮火和飞机!”政委慢而有力地说。“那的确不好办!”营长点点头。 “咱们的脑子可就是为应付困难用的!”团长笑了笑。“你我的想法一致,你去就你所能想到的把具体的部署写给我。” 团长又问了些营中的情况,特别问到三连,而后看了看腕上的小表。“好吧,你回去吧。”他把大手伸出去。营长先敬了礼,而后和团长与政委握手。 握完手,营长的眼对准了团长:“团长!我要求把打‘老秃山’的任务交给我!” “打不打,什么时候打,谁去打,都要由党和上级决定;我不能答应你什么!”团长极诚恳地说。“这是个不小的战斗,只要一开火,就必须打到底!你回去吧,刚才的话都要严守秘密!” 营长又敬了礼,走出来。 “这是个既有胆子,又肯用脑子,求进步的人!”政委低声地夸赞。 (6) 从营到团,有三四里路。离交通壕一百多米的小山坡下,原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村子,一共也不过有七八间矮小的茅舍。山坡下有一片田地,旱地多,水地少。村中的十来口人,就靠耕种这点地亩过日子。在从营到团的半途中,一探头就可以看见这个小村,象“盆景”那么小巧美丽。 这个小村已随着朝鲜的多少城市乡镇被暴敌炸光,连村里的一头黄牛,十几只鸡,一条小花狗,都被炸死,只剩下三个年纪不同的妇女。她们不是一家人,患难迫使她们在一块儿过活。埋了她们的亲人,拾了些没有炸碎的物件,她们几乎是赤手的,在山坡上有一株古松的地方,挖了一个仅足容下三个人的窑洞。洞口上沿安了一两块木板,作为前檐;木板上放些青青的松枝,雨水就顺着松枝流到两旁去。两个旧麻袋结合成一个门帘。 她们不碍我们部队的事。她们的小山上既没有我们的工事,她们的田地也不靠着大路。可是,部队首长除了时时派人给她们送些粮米之外,还屡次劝她们搬到第二线去,因为敌人的“威风”就在于经常乱开炮,乱轰炸,她们的窑洞又是那么浅小。可是,她们不肯走。她们的田地在这里,亲人埋在这里,她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也愿死在这里。敌人的炮火吓不走她们! 我们也报告给地方政府,政府派来人向她们劝告,仍然无效。“我们没有牛,没有农具,可是我们的地并没有荒了啊!在我们自己的家乡里,不是更快乐些吗?”三位妇女这么答辩。她们没有把敌人的炮火炸弹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