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_争议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争议问题 (第2/3页)

Cypress)、美光及三菱电机。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要求索尼公司提供SRAM相关销售资讯,索尼公司表示强调公司将全面配合调查。笔记型电脑锂电池全球召回事件 2005年底,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DELL)公司,连续传出笔记型电脑爆炸意外,并引起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官方的调查。

    2006年8月15日,戴尔公司与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进行“电子产业中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性电池召回通知”召回范围包含约410万颗由索尼公司(Sony)制造的戴尔锂离子电池,在此之后,苹果电脑(Apple)、东芝(Toshiba)的Dyna波ok、联想(Lenovo)的IBM-ThinkPad、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夏普(Sharp)、捷威(Gatway)陆续宣布召回笔记型电脑电池。9月29日,索尼公司决定大规模启用“锂电池自主更换计划”回收在全球生产的笔记型电脑用锂电池,并提供免费更换新品的服务。

    索尼表示召回的原因,是在极度罕见的情况下,相关的电池蕊中有微小的金属屑会接触到电池蕊的其它部位,从而产生短路。一般情况下,在这种情况发生时,电池组会断电。然而在某些极为罕见的条件下,这种内部短路会引发电池蕊过热和可能的起火。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会因为不同电脑制造商使用的电脑系统配置不同而产生差异。

    2006年10月2日,惠普(HP)已与SONY联合发出声明,确定HP笔记本电脑使用SONY电池没有过热问题,不需要召回。 2006年10月17日,索尼(Sony)正式发布旗下电脑品牌VAIO电池召回。

    2006年10月19日,日本索尼公布“2006会计年度第1季财报”由于受到“锂电池自主更换计划”冲击影响,财务长大根田 伸行(Nobuyuki Oneda)表示,全球可能总共需要召回960万颗Sony制笔记型电脑电池,将给公司带来大约510亿日元的损失,远高于此前预计的200亿至300亿日元。索尼博德曼合并争议 2006年7月13日,位于卢森堡的欧盟初审法院推翻了欧盟2004年对索尼音乐(Sony Music)和博德曼公司(BMG)合并案的批准,使得索尼博德曼(SONY BMG)这家全球第二大唱片公司面临被拆分的危险。欧盟初审法院在这项历史性判决中表示当时批准这笔并购的欧盟委员会仅仅对并购的后果进行了非常草率的检查,委员会并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来从法律上证明“并购前两者一起不存在主导市场的地位,而并购后亦不存在此种可能”欧盟法院的判决意味著索尼音乐(Sony Music)和博德曼公司(BMG)将重新向欧盟提交并购计划,而新的计划中将包括目前的市场状况。欧盟委员会将重新审查日本索尼音乐和德国BMG的合并。2005年XCP防拷软件争议 2005年十月,任职于Sysinternals的Mark Russinovich 揭露了索尼博德曼(Sony BMG)所销售的音乐CD,使用了一种称为rootkit黑客技术,在未知会使用者的情况下,安装数位版权管理软件(DRM)到使用者的电脑中。这套软件是由英国公司First 4 Internet所开发,称之为Extended Copy Protection(简称XPC)软件,一般使用者难以侦测与移除。在许多国家当中,这在未告知使用者径自安装软件是违法的行为,并且造成使用者系统的严重安全危害问题,同时影响使用者系统的效能。

    索尼博德曼最初提供的移除软件,在移除rootkit之后又安装了另一个称为dial-home的程序。这造成了另一个更大的安全危害,并且使得索尼博德曼遭受更大的争议。索尼博德曼最后终于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移除软件,并且回收交换含有XPC的音乐CD。同时,索尼博德曼也因此面临了数件相关的法律诉讼案。CCD不良争议 自2004年后,开始索尼所生产的Cyber-Shot数码相机,2002~2003年之间推出的机型持续发生CCD感光元件自动故障问题,2005年10月5日索尼发布了因为一个关键的制程错误导致了除了索尼自身外,甚至采用Sony CCD感光元件的尼康(Nikon)、佳能(Canon)、富士(Fujifilm)、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理光(Ricoh)、奥林巴斯(Olympus),需要回收上百种不同的数位影像商品。此次故障原因之分析,目前一致指向连接CCD蕊片和外框之焊接线发生老化导致脱落所造成,此问题约在使用者持续使用该器材一~二年之后才会逐一浮现。据了解此次存在缺陷的产品是由SONY半导体位于日本九州生产线所制造。两个主要的原因导致CCD缺陷的结果:一是该生产线调整了焊接线设备之设定,结果导致导线与电极的接合力度减小;另一个问题则是CCD表面玻璃封装黏合剂劣化,随著时间增长腐蚀了导线接合部位,进而造成CCD的故障。索尼产品质量问题 2005年10月,索尼提供的CCD摄像元件质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