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第3/4页)
。”他说:“生死存亡,至今未明。” “她也是府上的侍儿?” “也可以这么说。” “叫什么名字?” “叫绣春。” “姓什么?” “王达臣的meimei,自然也姓王。” “对了!”方观承不好意思地笑道:“我也闹糊涂了。”他接下来问:“雪芹,你跟王达臣的交情怎么样?” “也谈不到交情。不过他虽是习武的,倒没有那种江湖上的习气,彼此谈得来而已。” “他呢?对你怎么样?” “他,”曹雪芹想一想答说:“对我算是尊敬的。” “那好!”方观承说:“今天的事,请你搁在心理,连通声面前都不必提。” “是。” “过两天,也许还有事求你。不知道你肯不肯帮忙?” “只要力所胜任,自然谨遵台命。” “言重,言重!”方观承拍拍他的背说:“老弟,好自为之。” 辞别回家,一路上心里七上八下。他是个无法独享秘密的人,但想起方观承的告诫,连曹震面前都不能提,可见是极有关系的事;自然得瞒着杏香,而且也不必跟她谈,因为以前的那些情形,形象是隔膜的,就跟她谈了,她也不能对他有什么帮助。 曹雪芹心想,能谈的只有两个人,一个秋月,一个是老何;比较之下,又以跟秋月商量为宜。不过,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谈出结果来的,得避开人找个清静的地方,才能细谈。 这个地方真还不好找。想来想去,想到了一条路。回家找个机会问秋月说:“你明天是不是要到菩提庵去抄经?” “老早抄完了。怎么又说要去抄经呢?” “编一套说辞就是了。回头在太太那里,你顺着我的语气说就是了。” 到了晚饭以后,照例大家都聚集在马夫人屋子里,陪着她闲谈。曹雪芹故意后到;进门便先跟秋月说话。“秋月,你上次不是告诉我,鸠摩罗什译的那本《心经》,是个线本,所以没有能抄全,是不是?” 秋月照约定,毫不迟疑的答说:“不错。” “我替你找到了,可以借来给你用。” “经呢?”秋月问说。 “你要用我才去借。你如果不用,我借来干什么?” “明天就可以。” 秋月完全明白了。原来去年马夫人发病时,形势也颇为险恶;有人说菩提庵的观音大士极灵,秋月便去烧香许愿,许下马夫人病好了,她用泥金抄一本《般若波罗蜜夺心经》,供奉在菩提庵。后来完愿时,觉得《心经》的经文极简,不费多大工夫,更不费多少泥金,许愿时没有想到,此刻发现了,倒象心欠虔诚似地,但许的是《心经》,又不能改学别的经,因而颇为踌躇。 结果是曹雪芹替她出了个很好的主意。他说大家都知道般若心经是玄奘大师所译,其实有七个译本,在唐朝就有五个;唐以前有姚秦的高增鸠摩罗什的译本;唐以后有北宋施护的译本。将这七个译本各写一遍,许的愿就不显得轻了。因此,曹雪芹故意编出这么一套话,马夫人和形象哪里想得到其中的玄虚?便由得秋月去掉花枪了。 “太太,我明天就到菩提庵去抄全了它,功德就算圆满了。” “那好。”秋月向马夫人说道:“我看就这么好了。” “随便你。” “泥金呢?”杏香的心也很细,这样问说。 亏得她这一问,曹雪芹才被提醒;不然就会露马脚“秋月,上回抄经,有多余的没有?”他问。 “余是有余,当时就送了菩提庵的当家师太了。” “那你拿一两金子给我,我明天顺路到珠宝市替你换一两泥金,送到庵里。” 秋月立即在她的私蓄中,找了个一两的金锞子,交了给曹雪芹。第二天秋月到了菩提庵,也有一套说辞;说上次抄得七本经中,有一本可能错了。曹雪芹可以捷译本校勘无误的善本来做一个比对,果然错了,愿意重写一本。 菩提庵的当家师太妙能很高兴。她也认识曹雪芹——由于马夫人是清真的缘故,比丘尼是不上门的,不过马夫人也很尊重他人的信仰,所以不反对秋月去烧香,有时在亲串家遇到比丘尼,也不妨交谈。妙能跟锦儿很熟,曹雪芹便是她在锦儿哪里见过的;听说他要送经来,当下关照知客师备素斋款待。 那菩提庵香火不盛,又是大正月里,家家堂客都忙,所以来烧香的绝无仅有。秋月最爱那里大殿前面的两株松树,老木砮定、浓荫覆地,每来必在树下徘徊,心里常想,到明净的秋天,在松荫下沏一杯好茶,听凛凛松风,那才是一段清福。不过,这天还很冷,知客师不容她在松下留连,半劝半拉的将她延入东面的禅房。 这间禅房,也就是他过去抄经之处;那七本“泥金心经”已经从神柜中请了出来,整整齐齐的叠在方桌上。秋月洗了手,焚起一炉香,端然正坐,开始看经;见此光景,知客师悄悄退出,顺手将门掩上。 不久,听的人声,辨出是曹雪芹来了。果然,知客师推门而入,后面跟着曹雪芹,手捧一个布包;略一招呼他将布包放在桌上打开,里面一本《心经》、一个油纸包。 “劳驾”曹雪芹向知客师说:“请弄点清水来调泥金。” “不忙。”知客师答说:“如果不错,就不用秋姑娘费事重写了。” “错是不错,可惜原来的本子不全,一定要从新写过。” 原来曹雪芹这天醒来,将整个情由细想了一遍,觉得跟秋月私下相晤,恐怕不是一次可以了事的,所以决定让她重写一本,一天写不完,第二天再来,便又有了密谈的机会。等知客师一走,他将自己的意思告诉了秋月,秋月也告诉他,当家师太请他吃斋,有一上午的功夫,可以从容谈话。 “芹二爷替我仙庵里做功德,当家师太交待,无论如何青芹二爷吃了饭再走。” “多谢!多谢!”曹雪芹合十答道:“我们要校对经文,比较费事,恐怕也非叨绕不可了。” “既然如此,我不敢打扰,回头再来奉请。” 知客师辞出时,又要掩门,秋月开口了“门不必关,帘子也不必下。”她又加了一句:“今天不算太冷,不要紧。” 知客师只知她是避嫌疑,不知她是怕有人突然闯了进来,开着门,便好及时住口,以免泄密。两人对面而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