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话 (第4/5页)
跳下去。” “那也只不过从二楼跳到一楼。” “说真的,不是我自我感觉良好,我觉得排除目前杀人嫌疑犯的身份,我哪点都比那疯子强啊。” “行,你是比他靠谱。我和他还是以前那样。最近见面也不太频繁,就是我和哪个男生走得比较近他就闻风而动冒出来把人打一顿,逮谁打谁,不啰嗦也不解释,完全‘我来,我见,我征服’,而且看都不看我一眼,打完就跑,好像彻底跟我没关系。” 王一鸣佯装紧张:“哟哟哟,那我可跟你保持距离。” 秋和笑:“你和陈妍还好么?” “好得很,陈妍昨天还跟我谈心来着,她说,我看顾楚楚就像是秋和弄死的,秋和这丫头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骨子里坏掉渣了。” “她是还记着上学期那交流名额的仇吧?” “能不记么?陈大小姐从小被世界宠爱到大,从来也没人敢跟她对着干。你哪根筋搭错了跟她较上劲?你就不怕走夜路被锤子敲头?不过说实话,我没想到陈妍会这么轻易让这事算了。” “她其实挺大度的,小心眼的人是我。跟她对着干是我的错,我是有点嫉妒她。” “王一鸣听见秋和的话先被饭噎着,赶紧喝口汤,又被水呛着,等到恢复了平静与镇定,对秋和说:”jiejie,你能别说那么违心的话么?听得我毛骨悚然。” “怎么违心了?我是真心的。” “好吧,你真心地嫉妒她,不过你可别指望我把这话转达给她缓和你俩关系。羞于启齿。” “你在她面前说我坏话最好了。我口碑特差特没人缘,陈妍才会怜悯我,对我好点。” “这倒也是。我不知道你哪句话是真心的,但陈妍人的不坏。就你和叶玄这么轮番打击她、试探她的底线,她也没采取什么报复行动。” “叶玄怎么了?” “陈妍实挺喜欢叶玄,叶玄也挺喜欢陈妍。喜欢,你懂么?不是爱情,但是比朋友稍微亲密点那种喜欢。” “我知道。”秋和心想,自己和叶玄也一样。 “要不是他俩爸妈极力想促成他俩,我看他俩反倒有发展成爱情的空间。问题是,陈妍是一个非常喜欢和她爸妈作对的姑娘,叶玄是一个更喜欢和他爸妈作对的疯子。爸妈反对他们才有机会为了真挚美好的爱情抗争,现在双方父母都拍手叫好,那激情还去哪儿宣泄啊?爱情的矢志不渝还去哪儿体现啊?那么些幽会啊绝食啊私奔啊殉情啊之类的都经历不了了,心里多别扭啊?他本来在学校里一起疯疯癫癫挺开心,双方父母掺和进来就变质了,越发展越像封建包办婚姻,本来瞅着挺顺眼的都不顺眼了。” 秋和边听边笑,她也觉得陈妍和叶玄确实是那么回事。 “所以他俩分手就是因为没处折腾,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就是现在,陈妍不想和叶玄谈了,她爱的是我,但也没有‘讨厌叶玄‘这一说,他俩青梅竹马,变不到哪儿去。真的,倒不是我天真烂漫,我们三个真的关系挺好的。可不谈恋爱没关系,叶玄你不能去追个陈妍讨厌的人吧——对不起,我无意冒犯,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叶玄这边大张旗鼓改弦易辙,陈妍那边心里多添堵啊?” “我明白。可我现在也拦不住叶玄。我估计他也就折腾这一阵,过了这阵就好了。” “只要你没真和叶玄好,陈妍就不会来找你麻烦,她刚保送研究生,春风得意,人也顺带着变得宽阔宏大量。再说,她跟你不是一届,没什么利益冲突。你倒是得小心同届的人。我那天听陈妍不知跟谁打电话,说‘她怎么收拾秋和我不管,但你转告她,要是为难薛涛我可跟她没完’。” 秋和的筷子停住了。 王一鸣察言观色,问:“那个‘她’,你觉得会是谁呢?” 她不吱声。 “我感觉像是钱筱颐。她始终觉得她是唯一的女王,但你最近风头太盛。” 【六】 吸取苏灵事件的教训,为了使杂志工作更加透明化,又不能让文编组和美编组见面,秋和想了个办法,申请了一个加密的网络硬盘,所有内部工作人员都知道密码,大家把审完的稿子和做好的专题一律上传到网盘上,谁都可以将这些内容下载查看进行监督。文字稿件按规定一律三审定稿,也就是说这些稿件在到达秋和这里之前,每个文编都至少看过一遍。 秋和正打算主动联系沈芃说网盘的事,这天中午就在三角地碰见了正忙于社团招新的沈芃。沈芃向骨干社员交待了几句,便跟着秋和取了东校门外的一家咖啡馆。 网盘一事三言两语就谈完,虽然工作流程变繁琐了,但也更规范,沈芃没什么异议。秋和又给她看了杂志的春季改版策划案,沈芃发现自己变清闲了,挂了个美术总监的头衔,其实也就做做把关终审之类的事,她挺高兴。 末了,沈芃终于转向题外话——或许对她而言,这才是正题:“不知你听没听见风声,筱颐要对付你,她觉得你某些方面妨碍了她。” 秋和不紧不慢地呷了一口咖啡:“我知道。” “那,我怎么办?”沈芃提问的目的并不是寻求答案,只是在向秋和表明自己两难的立场,因为两难,到时候得罪秋和也不为过。 “能什么都不办是最好的了。” 这正是沈芃最想听见的答案。 在改版计划中,秋和取消了星座运程,改为心理测试。以前写星座运程的人是网络星座家,不专业,与她打过交道后,秋和自己再也不相信任何杂志的星座运程栏目了。虽说只是个娱乐性杂志中的娱乐性栏目,秋和还是觉得应该专业一点,所以和沈芃分开后,她没有回学校,而是打车去了以前一门心理学课任课老师的研究所。 练习之前和薛涛、沈芃都分别商量过,她们觉得想法固然很好,但能请动这位业界出名的教授来做这样小儿科杂志的小儿科栏目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要他做栏目那稿费该给多少呢?给多少都不算高,我们的预算负担得起么?” 秋和的回答是:“给多少都不算高,另一方面,给多少也不算低。问题就是谁给、给什么。” 秋和这学生勤学好问,不像其他时髦女生那样浮躁,课题和论文在同级学生中都很出挑,而且是当时的课代表。期末时,陆教授给了她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