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话 (第2/5页)
成为你 最后一句看了两遍,犹如中了咒语般僵坐着,良久后恢复思绪,秋和感到身体的哪部分突然不明所以地疼起来。被人看透?虽然明知道不可能,但却很难不被扰乱意志。 笔记是顾楚楚被杀之前借给同班同学的,意味着这是一封杀人预告信。 除此之外,秋和混乱的思路已经理不出更多线索。 【三】 学校里正值期末考试阶段,连平素最吊儿郎当的学生也静下心看几眼书了。学校外的世界可没这么平静。虽然第一时间就在征稿网屏蔽了关于苏灵抄袭的告状帖,但还是有无法找斑竹删帖的网站,比如百度贴吧。贴吧吧主或许是个在校学生,也忙考试,薛涛和秋和一连数日轮流挂在线上等他,都联系不上。在这一连数日中,贴吧里德口水战进行得如火如荼。 有作者在后面跟帖投诉—— 我也觉得她发表的好几篇文章都和我被退稿文章的情节一模一样。 苏灵自己也跟帖反驳—— 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这样说。不过校园故事能够写的情节确实有限,也许有时候我想到的故事情节你们也想到了,又或者别人也写过。但不同的是我的叙述手法,以及,就算故事情节主线很相似,但细节地方,不同人写绝对有不同的特色和感觉。特别是,当你看完一本书后开始写文时,文风就会情不自禁地带上那人的风格和一些小细节,这些都是人之常情的,所以我写文章之前都尽量不看别人的文章,以免受到干扰。 我只能说,我能走到现在这步,完全是靠我自己的努力,我在圈子里的人品怎样大家都很清楚,所以,如果没有证据的话请不要在贴吧里乱说话。 另外说一句,《烟凉》是我在杂志五月创刊开始约稿之前就写好的。之前有给过两个编辑看文她们可以帮我作证,既然那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开始约稿,又何来的抄袭呢?楼主的指责未免太过漏洞百出,荒谬可笑了。 “你对这辩词作何感想?”秋和问薛涛。 薛涛撑着头想了想说;“挺诚恳的。但我不清楚她到底想说自己‘受了干扰’还是‘没受干扰’。” 但有些作者对这辩词倒很不买账—— 她的情节分明就是抄袭,大部分作者应该都被她抄过。编辑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要联合起来跟编辑斗争到底。真好笑,还好意思说自己的叙述手法很特别所以不算抄。她自己的辩解才荒谬可笑呢。如果这次杂志不处理她,我以后肯定不会再买这本杂志了,真叫人失望。 页面下拉到此,连薛涛也无奈地叹了口气,虽然她对苏灵的信任度也甚微,但这些舆论使杂志社没了退路,就算想站在苏灵一边都已经不能。 这时,秋和的QQ发出了信息提示音。是在杂志上经常发表文章的一个老作者过来打探消息:“苏灵的抄袭事件是咋回事啊?她怎么又出这种事了?” 秋和抓住她话中的“又”字回过去:“以前也有过吗?” “就前段时间还有一篇别的文在别的杂志被投诉了。她那文有很大争议的。” “怎么啦?” “和纪小澄的文很像。还跟一个文隐含的意思很像,总之当时看了就以为不是她写的。” 秋和没急着表态,打着哈哈蒙混过去:“唉…现在这种是真是防不胜防。”“这种事”是什么事也没明说。 那位作者接着又详细解释道:“那篇文是写jiejie的男朋友去她的家乡看看,然后又喜欢上了meimei,我有篇文写的也是这个意思,但那个男主不是jiejie的男朋友,而且苏灵中间穿插的日式的段落和纪小澄那个简直一模一样,这件事也听说不止一个人反映…啊好混乱。” 秋和依然不下定论,含糊地附和些有的没的,不动声色地,问起那作者有没有写新的稿子,转了话题,又鼓励了几句,直到她下线。整个过程薛涛一直在身后看着,感慨万分:“墙倒众人推啊,揭发前科的也出现了。” 秋和在QQ好友中找到那个杂志的编辑询问详情,编辑也说苏灵确实被投诉了,还在调查中。 秋和隐身了,又被薛涛叫去,让她看自己与告状作者的对话。 “你大概是什么时候投稿给她的?” “去年七月。” “好吧,这件事我们再调查一下。没有确凿证据我们也不好妄下定论,你能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么?” “作者留的是深圳一所学校具体到年级班级的通讯地址并留下姓名:“我是住校生,平时都在学校。对了,我这篇稿子投给她之前在校刊上发表过,算证据吗?” “当然算,你能给我们寄来吗?” “我今天就寄。” 校刊不是商业杂志,这也不算一稿多投。薛涛对秋和说:“这下就好办了。” “去年七月。”秋和喃喃念叨。她很快打开自己电脑的浏览器找到苏灵的博客,那上面征稿启事的发表时间显示为去年6月30日07:30:14。虽然秋和接手杂志进行改版是今年五月,但改版前苏灵就已经是杂志的特约编辑,她第一次帮杂志进行征稿是在去年六月,作者七月投稿给她合情合理,可苏灵在贴吧里却口口声声说“那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开始约稿” 而苏灵博客中的另一个发帖纪录又勾起了她的回忆,秋和在QQ中找出与苏灵很早前的一段聊天记录,发生在被投诉文章发表当期的制作时—— 秋和: 《烟凉》不能上稿了。 苏灵: 吓? 秋和: 因为《烟凉》曾经发表过。 苏灵: …烟凉发表过?怎么可能!你是相信我还是别人! 秋和: 什么别人?你自己登记在博客里说发表在别的杂志了。 苏灵: 哦,吓我一跳,没发表。当时编辑是跟我说要发这文,结果后来我拿另外一篇换掉了它,可是后来因为另外一篇字数过长,所以那一期我根本没上文! 秋和那时候并没有觉得这段对话有什么疑点,既然澄清了一稿多投,就按照原计划刊登了《烟凉》,如今再回顾却觉得哪儿都有点不对劲,秋和的确一直在指一稿多投的问题,可苏灵一开始却不像在回应一稿多投,尤其是“你是相信我还是别人!”这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