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段二卧听风吹雨 (第1/3页)
段二 卧听风吹雨 从奉诏去福建平定郑芝龙,到现在回到京师,一共不过一年。赵谦又坐到了京师的府邸院中。除了院子里那几颗桃树好像又长大了些,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 只是院子里冷清了许多,没有了秦湘,饶心梅,还有韩佐信,张岱等人,连王福,也留在了杭州。身边只剩下孟凡和长随小林两个熟人而已。 因赵谦的待罪之身,不说一般的小官同僚不再上门拍马溜须,就是高启潜杨嗣昌这些人,都刻意避嫌,赵谦回京几个月来,连面也没见着。 朱由检也一直没有召见赵谦,也不降罪,只有锦衣卫暗里明里盯着。 赵谦觉得有些寂寞,不由得生出了一股沧海桑田一般的感叹来了。 墙外不知哪家种的桂花,飘来一阵带着秋意的淡香,提醒着人们,中秋又要到了。长随小林正站在一旁念朱由检写的《罪己诏》: “…朕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夫建州本属我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无奈夸诈得人,实功罕觏,虏乃三入,寇则五年。师徒暴露,黎庶颠连。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而加派难停。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今年四月,复致上干皇陵。祖恫民仇,责实在朕。于是张兵措饷,勒限责成,伫望执讯歼渠,庶几上慰下对。又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已再留多饷,今再调劲兵,立救元元,务在此举…” 诏书中说的“不期诸臣失算,再令溃决猖狂。甚至大军辱于小丑,兵民敢于无上。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是今年四月皇陵被焚,朱由检悲愤交加,从各地调集大军,意图复仇。以兵部左尚书梁廷栋为总理,陈琦瑜为总督,两线出击,协同围剿,不期数月便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长随念完罪己诏,低声说道:“今儿个晌午,梁廷栋已被斩,陈督师在家服毒自尽…” 赵谦全身不自觉地出现一阵恶寒,急忙喝了一口热茶,才说道:“陈琦瑜文武双修,乃我大明不可多得之人才…仓促应战,方有此败,惜之也。” 这时,仆人急冲冲地走进内院“东家,东家,高公公来了。” 赵谦大惊失色,回到京师都三四个月了,高启潜从来没有过登门造访,今天所谓何事?赵谦忙问道:“高公公手里拿了东西没有?比如酒,剑之类的。” 仆人思索了片刻,说道:“高公公端着一个东西,但是用绸布盖着,小的没看清楚。” 赵谦摸出手帕擦了擦额头,在这个当口,他现自己的手竟然在颤抖“去回高公公,我换件衣服,亲自到府门迎接。” “是。” 赵谦颓然坐在藤椅上,喃喃道:“这会儿的桂花糕又甜又酥软,才吃了一回,小林,府里还有没有?” 小林哽咽道:“有,有,小的这就去给大人拿。” 赵谦吃了一口,觉得十分苦涩,却不是想要的那股味儿,放下盘子,走进屋里,换上了二品朝服,到府门口迎接高启潜。 走到门口,果然见高启潜手里端着一个盘子,里面有个什么东西用绸布盖着。赵谦忙拱手道:“下官拜见高公,高公里面请。” 高启潜面带笑意,不过在赵谦的眼里,那笑却十分勉强,更像阴笑。 高启潜一句话不说,走进赵府,找了个向南的地儿,站定,然后说道:“口谕。” 赵谦急忙跪倒。 “着兵部右尚书赵谦,即刻进宫见驾。” 赵谦口呼万岁,叩拜毕,从地上爬起来,却不知为何双腿软,用手在地上撑了两次才站了起来。 “高公,皇上叫下官进宫所为何事?”赵谦看了一眼高启潜手上的盘子,低声下气地说。 高启潜见到赵谦的目光,撩开盖布,露出一枚大印来,说道:“恭喜廷益了,这是皇上赐的兵部大印,廷益好生收着。” 赵谦急忙再次跪下,双手接过了盘子,谢恩。 高启潜左右看了看,没什么人,实际上整个赵府本来就没多少人了。 “咱们觉着,皇上是要用廷益围剿中原流寇。” 赵谦脑子里想着刚刚才被斩的兵部尚书,还有服毒自尽的陈琦瑜,惊讶道:“皇…”随即又痛哭流涕道:“皇上不计臣之过错,反而委以重任,臣…” 高启潜忙好言相劝,又低声说道:“杨阁老编撰实录,字字珠玑,很得圣心,这会儿,也不再呆翰林院了,常常在内阁值房参议军机。廷益好生出力,方不负皇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