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4/9页)
,你的报告江永年早就拿走了。省委宣布任命我为书记后,第一件公务就是签署同意你停薪留职的报告,你的面子不小吧?”丛林说:“感谢我们的大书记了。”高志强说:“应该说感谢的是我啊。如果你没出一马,恐怕这个时候我也就不是站在这个迎紫亭上了。”丛林笑道:“您应该感谢的是您自己,如果您不亲自去那趟北京,早有人取代您了。” 高志强有些惊讶,说:“你听谁说的?”丛林说:“听谁说的?圈子里有几人不知道您抚棺悲哭《琵琶行》的壮举?”高志强摇摇头说:“纯属谣传。”丛林说:“从前我见您写的那幅《琵琶行》,以为您仅仅是书生意气而已,其实您不是。” 高志强不想过多去说这事,便转换话题说:“你怎么要急着走呢?谭主任就要退了。”丛林当然懂得高志强的意思,她说:“过去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可我到深圳走一趟回来,看看人家的事业,那才真叫事业,所以现在我再也提不起这方面的兴趣了。”高志强不知说什么好。他意识到此时的丛林,已完全不是过去的丛林了。 沉默着在山上走了一阵,高志强看看表,时间已经不早,说:“我们下山吧,今天我还有一个会要开。” 两人开始往山下走。高志强无话找话地说:“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丛林说:“我当然知道您在这里,我还知道您想到这里来做什么?”高志强说:“你倒说说,我想到这里来做什么?”丛林说:“想在这里栽几棵树,像过去的行政长官一样。”高志强笑道:“可惜这不是栽树的天气。”丛林说:“是呀,如果不是这个天气,我也要栽棵树到这里?” 高志强侧了头望着丛林,说:“你也想栽树?真有意思。”丛林说:“是呀,我也想学颜知府样,栽一棵槐树在这里。” 这个槐字让高志强心头砰然一动,他脚下的步子就凝住了。 丛林没有理会高志强,继续一步步朝坎下迈去。高志强在石阶上的积雪里站了许久,望着丛林那挺拔的身影在雪地里晃动着,最后消失在公园门口。 大雪过后是晴天。积雪在悄悄融化。 眼看着春节一天天临近。每当逢年过节,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以及各路老板都会按惯例往市领导家里跑,以沟通关系,联络感情。加上高志强正式任命为市委书记,他们更加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高志强想好了,打算过两天回一趟省城,先把高洁送到乡下老家去,然后将宁静接到临紫来,找个秘密点的地方住上几天,反正不能让这些人逮住。主意已定,高志强就给宁静打了一个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 接着高志强又吩咐银秘书长,把常委们召集拢来开个会。这可是高志强正式任命为市委书记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常委会。高志强还像以往那样,往他常坐的那个位置走去。这回银秘书长无论如何也不干了,一定要高志强去坐党旗和国旗下面的首席位置。银秘书长说:“当初您代理主持常委工作时不肯上去就座,我们也拿您没法,现在您已正式任命为市委书记了,再不到那个位置上去高就,我们可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赞成了。” 银秘书长这句半认真半戏谑的话,高志强听着舒服。他瞧一眼自从文书记离开临紫后就一直空着的那个首席位置,勉为其难地走了过去。银秘书长便小跑上前,将那个位置扶正,弓身,摆手,向高志强做了个请的动作。 半推半就落座后,高志强顿觉底气足起来,腰杆子仿佛也硬挺了许多似的。他居高临下地望望各位常委,心里无声地说,这个位置的确不同凡响啊,不仅仅角度光线极佳,还给人以提纲挈领和综揽全局之感。 坐在下面的毕云天,见高志强那志得意满的样子,就忍不住笑道:“你们瞧瞧,高书记一坐到那里,这个常委会就完整正规了,像个正儿八经的常委会了,我们心里也跟着踏实起来,要不总觉得会议室里的气氛有点怪,好像我们的常委会是非法组织似的。”说得众人都笑起来。高志强也跟着笑了,说:“你是说以往的常委会都是非法活动啰?”毕云天说:“不是完全非法,也并非完全合法,不然怎么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说呢?” 这话的确不无道理。高志强的嗓音于是略高了些,他说:“好吧,从今天开始,我就既在其位,也谋其政了。”说得大家不由得鼓起掌来。也是一时高兴,高志强还掏钱让值班秘书买了两条大中华,一人发了一包,喜得大家眉开眼笑的,会议气氛变得空前浓郁。 根据高志强的意思,今天常委会的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简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得失,研究部署新年工作;二是具体安排布置春节期间活动;三是听取春节后即将召开的全市人代会筹备方案。 会议开到一半,不想常委值班室一位科长走进来,悄声告诉高志强,一伙老兵围住了会议室,说是要向他汇报几句。高志强只得让常委们先讨论,出了会议室。是一伙颤颤巍巍,东倒西歪的老人,细问,才知是解放初期国民党投诚老兵。 原来1949年下半年,共产党的部队从省城方向朝临紫浩浩荡荡开了过来,打算花一天一晚时间攻下临紫城。谁知城里的军队与别处有所不同,是蒋介石的一支老牌嫡系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蒋氏的电令下,高筑工事,严防死守,解放军在城外连续攻了三天三晚,也没能攻下来。蒋介石的军队中有一些就是临紫本地人,见临紫城被枪炮轰得百孔千疮,战士和父老乡亲死伤惨重,又想想国民党已是强弩之末,就有了投诚的念头。这时城外的解放军也了解到了这个信息,便派人进城做瓦解工作,双方于是约好了信号和时间,当天深夜里应外合,大破城门。这支原本强硬的国军见势不妙,投的投降,逃的逃跑,部分负隅顽抗的,也没了先前的士气,没几下就被冲个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天亮后全城就全部掌握在了解放军手中,从而保全了这座城市。不用说,那些投诚的战士是这次战斗中的有功之臣,年轻的被解放军收编,年纪大的就地安置,留在了城里。如今这批投诚人员大部分已经故去,活着的十几位也老弱病残,不成人样。他们平时的生活费主要靠民政部门发放,但标准多年不变,越来越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需要。这天也不知他们从何得知,市委和政府主要领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