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八 (第7/8页)
古,贱目讵知今。 早扌票劲草质,久有背淮心。 扫逆黎山外,振旅河之阴。 功已书王府,留情《太仆箴》。”史祥上表辞谢,炀帝亲草诏书说:“往年有劳你问罪兴师于河北,反贼那时占据了两关之路,占据粮仓,阻断黄河,百姓胁从,人也很多了。 你尽忠奋勇,一举克定。 《诗经》上不是说‘丧乱既年,既安且宁’吗?如不是有雄才大略,谁能到这一步呀?所以我略略表示一下感谢之情,你又何必推辞呢?”不久,史祥升任鸿胪卿。 当时,突厥的启民可汗请求朝拜炀帝,炀帝让史祥去迎接他。 跟随炀帝征讨吐谷浑,史祥率部从小路袭击贼人,打败了他们,俘虏男女一千多人。 炀帝赐他奴婢六十人,马三百匹。 升任左光禄大夫,拜授左骁卫将军。 辽东战争中,他率部出蹋顿道,不利而还。 因此削职为民。 不久授他燕郡太守,被贼人高开道所包围,史祥装病不管事。 城陷后,高开道对他很客气。 ○杨义臣 杨义臣,代人,本姓尉迟。 父亲尉迟崇,仕北周,为仪同大将军,率兵镇守恒山。 当时,隋高祖任定州总管。 尉迟崇知道高祖相貌非常,常常与他交结,高祖对他很亲近。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造反,尉迟崇因与反贼是同族的缘故,把自己关在牢里,派人赴京请罪。 高祖下书慰问他,让他乘驿车回朝,把他老是安排在身边。 开皇初年,封尉迟崇为秦兴县公爵。 过了一年多,他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到周盘反击突厥,力战而死。 追赠他为大将军、豫州刺史,以尉迟义臣承袭他的官爵。 当时义臣还年幼,养育在宫中。 不满二十岁,就已奉诏像千牛那样当侍卫几年了,皇上给他的赏赐很多。 皇上闲谈时曾说到过去的一些朋友,看着义臣,嗟叹很久。 因此下诏书说:“我刚受命登基时,群凶尚未平定,有识之士,有足可怀。 尉迟义臣与尉迟迥,本同骨rou。 尉迟迥既已作乱于邺城,其父尉迟崇当时在常山,统帅部队,既与尉迟迥相邻,又与尉迟迥是至亲。 他知道逆顺的大理,认识天人的意思,就陈述丹心,担心被反贼牵连,于是自己把自己抓起来,请求到丞相府来。 到北狄入侵时,他又横戈杀敌,轻生重义,马革裹尸。 他的节cao表现在生死之上,他的事迹贯穿于人间地下。 即使是给他高官大赏,并让官爵延及于他的子孙,也不足以表彰他松柏一样的壮志,也不足以表彰他的节义门庭。 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把他编入杨门家谱,作皇帝我的堂孙。”不久,授杨义臣为陕州刺史。 义臣谨慎忠厚,长于骑马射箭,有将领之才,因此皇上很器重他。 其后,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义臣以行军总管身份,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马,出白道,与贼人相遇,交战,大破贼人。 次年,突厥人又进犯边塞,雁门、马邑二地多受其害。 义臣打击他们,他们于是逃到塞外,义臣率兵追击,追到大斤山,与贼人相遇。 当时,太平公史万岁的人马也赶到了,义臣与万岁合力击贼,大败突厥兵。 史万岁被杨素陷害致死,义臣的功劳竟不被著录。 仁寿初年,义臣拜授朔州总管,赐给他御用的甲胄。 炀帝继位后,汉王杨谅作乱于并州。 当时,代州总管李景被汉王的部将乔钟葵包围,有诏让义臣去救援他。 义臣率领骑兵、步兵二万,夜出西陉,快天亮时,已赶了几十里路。 乔钟葵侦悉义臣人马少,于是全部上阵来抵抗义臣。 钟葵的副将王拔,骁勇无敌,特善用矛肖,射他又射不中,他常带几个骑兵冲锋陷阵。 义臣特担心他,于是招募能够抵挡王拔的人。 车骑将军杨思恩请求与王拔交战。 义臣见思恩气貌雄勇,对他说:“真是壮士!”赐给他一卮酒。 思恩远远望见王拔站在阵后,就把酒斛往地上一丢,策马而赴敌。 思恩冲了两次,都没有克敌制胜,义臣就又选十几个骑兵随他前去。 思恩于是向前猛冲,杀了几个敌人,一直冲到王拔的军旗下。 两人短兵交战,思恩的随从骑兵退后,于是思恩被王拔所杀。 王拔于是乘胜进军,义臣军退了十几里。 义臣于是赎回思恩的尸体,放声痛哭,三军无不流泪。 思恩的随从骑兵都被腰斩。 义臣因自己兵少,于是把军中的牛和驴子全部清出来,清了几千头,又令兵卒几百人,每人拿一个鼓,偷偷地把牛和驴子赶到山谷里,出其不意。 吃了晚饭,义臣又与钟葵交战,两军刚交手,义臣就命令驱赶牛和驴子的疾速前进。 一时间,战鼓震天,尘埃弥天,钟葵军不知究竟,还以为是伏兵大发,因此大大地溃败。 义臣纵兵反击,大破钟葵。 义臣因战功升任上大将军,赐缣采二千段,杂采五百段,女妓十人,良马二十匹。 继而授他为相州刺史。 三年后,调义臣任宗正卿。 不久,转任太仆卿。 随炀帝征讨吐谷浑。 炀帝令义臣驻军于琵琶峡,军营相连达八十里,南接元寿,北连段文振,把吐谷浑国主包围在覆袁州。 此后又随炀帝征讨辽东,义臣率军直指肃慎道。 到了鸭绿江,与乙支文德交战,义臣每次都当先锋,一天打了七次胜仗。 后与各路人马都打了败仗,竟坐罪免职。 不久复职。 次年,以义臣为副将,与大将军宇文述去进攻平壤。 到了鸭绿江,碰上杨玄感作乱,班师回朝,代理赵郡太守。 妖贼向海公聚众作乱,寇掠于扶风、安定两地之间,义臣奉圣旨扫平了他们。 继而随炀帝再征讨辽东,义臣升为左光禄大夫。 当时渤海人高士达、清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