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_卷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三 (第9/10页)

叛贼都归附了他。

    他自以为海路险阻,北方人不习惯,就没有设置海上防御的队伍。

    杨素却偏偏从海上掩袭而至,王国庆惊慌失措,弃州而逃,余党逃散海岛,或者据守山洞。

    杨素派人从水陆两路分头追捕,并且暗中叫人对王国庆说:“你的罪状,累计起来处以死刑还不够。

    只有斩送高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责。”王国庆于是把高智慧押来,在泉州将其斩首。

    其余那些被打散的党羽,也都来投降,江南大为安定。

    高祖派遣左领将军独孤陀到浚仪迎接犒赏杨素。

    等杨素回到京城,来问候他的人每天都有。

    高祖拜杨素的儿子玄奖为仪同,赏赐黄金四十斤,外加一个银瓶,里面盛满了金钱,细绢三千段,马两百匹,羊两千口,官田一百顷,住宅一处。

    并且任命杨素取代苏威做了尚书右仆射,和高赹一同执掌朝政。

    杨素性情粗疏而口才好,尊卑贵贱都放在心里,朝廷大臣之中,他非常推举高赹,敬重牛弘,深交薛道衡,而对苏威却不屑一顾。

    朝中其余的权贵大多被他欺凌。

    他的才学、本领、气度、风格比高赹要强;至于用自己的诚心体察国事,处理事情公平适当,有宰相的见识气度,就比高赹差远了。

    不久,高祖命令杨素监管营造仁寿宫,杨素指挥平山填谷,督促劳役十分严急,做工的很多都累死了,宫殿旁边经常听到鬼哭声。

    仁寿宫修好后,高祖命令高赹前往察看,高赹报告说宫殿修得过于绮丽,损失民工太多,高祖心里颇不高兴。

    杨素忧虑惧怕,却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好在北门启奏独孤皇后说:“帝王理当有一些行宫、别墅,现在天下太平,我们仅仅修造了这么一座宫殿,哪里就谈得上浪费了呢!”皇后把这番话转告高祖,高祖这才消除了心中的不快,于是赐给杨素一百万钱,三千段锦绢。

    开皇十八年(598),突厥达头可汗进犯边塞。

    高祖拜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伐,并赐给他织物两千段、黄金一百斤。

    这之前,众将和突厥人作战,总是担心胡人的战马横冲直撞,都把战车和步卒骑兵相互掺杂,与形似鹿角的障碍物一起布成方阵,骑兵在方阵之内。

    杨素对别人说:“这只是巩固防御的途径,而不是夺取胜利的方法。”于是全部废除了原来的作法,命令诸军布设骑兵方阵。

    达头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是天助我!”并且下马直拜上天,然后率领精兵十多万攻来。

    杨素奋力出击,大败敌骑。

    达头受重伤逃走,其余被杀死杀伤的不计其数,幸存者都哭号着逃跑了。

    高祖下诏书大大表扬杨素,赏赐给他细绢两万匹,外加一条万钉宝带,加封他的儿子玄感为大将军,玄奖、玄纵、积善一并升为上仪同。

    杨素很有随机应变的谋略,总是把握好时机去同敌人作战,他应对情况的变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军队严厉有序,如果有谁违犯了军令,他就立即斩首,没有宽容的。

    每次临战之前,他总是寻找别人的过失而将其杀掉,多时达一百来人,少的时候也不下十来个,血流满地,他仍然谈笑自如。

    等到两军对垒,他总是先命令一两百人前去和敌人交战,攻破敌阵倒还罢了,如果没能攻破敌阵而败回来的,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一律处死。

    然后再派两三百人继续进攻,作法和先前一样。

    将士们两腿发抖,害怕至极,认为进退大不了都是一死,因而战无不胜,杨素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名将。

    杨素当时受到重用宠信,他说的话高祖没有不听的。

    那些跟随他出征讨伐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功劳,就会记载下来,至于跟随其他将军的,即使立了大功,也多被文官所排挤掉。

    所以杨素虽然严厉残忍,士兵们还是愿意跟着他。

    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

    晋王降低自己的身份交结杨素,后作太子,也是杨素的主意。

    仁寿初年,杨素取代高赹做了尚书左仆射。

    高祖赏赐给他好马一百匹、母马两百匹、奴婢一百口。

    这一年,高祖又拜杨素为行军元帅,前往云州攻打突厥,连连破敌。

    突厥逃跑,杨素率领骑兵紧追不舍,到夜里终于赶上。

    杨素想再次进攻,又怕敌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骑兵稍稍跟在后边。

    他于是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个投降的突厥人潜入敌阵,同敌人一起前行,敌人没有发觉。

    等到敌人停下来,止宿屯驻的地方还没安排好,杨素命令后边的骑兵突然袭击,大败他们。

    从此,突厥人逃得远远的,碛南再没有他们的踪迹了。

    因为这次的战功,高祖让杨素的儿子玄感进位柱国,玄纵为淮南郡公,并赏赐给他织物两万段。

    文献皇后去世后,墓葬的规模制度,大多出自杨素之手。

    高祖认为很好,下诏书大大表彰他的功劳,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义康郡公,食邑一万户,世代承袭,并赏赐给他良田三十顷,绢一万段,米一万石,金钵一个,装满了金子,银钵一个,盛满了珠宝,外加绫、锦共五百段。

    当时杨素一天比一天显贵荣耀,他的弟弟杨约、叔父杨文思、杨文纪以及族父杨异,都是尚书,位列公卿。

    诸子虽无汗马之劳,也都官至柱国、刺史。

    杨素家童几千人,后院披罗挂绮的乐妓小妾就以千计。

    府第华丽奢侈,规模体制摹仿皇宫。

    当时有一个叫鲍亨的人,很会写文章,还有一个叫殷胄的,精通草书、隶书,都是江南的读书人,却因为高智慧的缘故埋没为杨素的家奴。

    杨素的内外亲戚和过去属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静显要之职。

    杨素的显贵,近代无人可与他相比。

    炀帝刚做太子的时候,非常顾忌蜀王杨秀,就和杨素谋划陷害他,最后使杨秀被废黜。

    朝臣之中如果有违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诚地为国事着想,像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等,杨素也在暗地里中伤他们。

    如果归附奉迎他或者是他亲戚,即使无才可用,他也一定加以推荐提拔。

    朝廷内外没有不怕他、不归附他的。

    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凭着自己驸马的身份,多次在高祖面前说杨素的坏话。

    大理寺卿梁毗上书高祖,说杨素作威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