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_卷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三 (第6/10页)

,都把战车和步卒骑兵相互掺杂,与形似鹿角的障碍物一起布成方阵,骑兵在方阵之内。

    杨素对别人说:“这只是巩固防御的途径,而不是夺取胜利的方法。”于是全部废除了原来的作法,命令诸军布设骑兵方阵。

    达头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是天助我!”并且下马直拜上天,然后率领精兵十多万攻来。

    杨素奋力出击,大败敌骑。

    达头受重伤逃走,其余被杀死杀伤的不计其数,幸存者都哭号着逃跑了。

    高祖下诏书大大表扬杨素,赏赐给他细绢两万匹,外加一条万钉宝带,加封他的儿子玄感为大将军,玄奖、玄纵、积善一并升为上仪同。

    杨素很有随机应变的谋略,总是把握好时机去同敌人作战,他应对情况的变化并不拘泥于一定的方法,而控制军队严厉有序,如果有谁违犯了军令,他就立即斩首,没有宽容的。

    每次临战之前,他总是寻找别人的过失而将其杀掉,多时达一百来人,少的时候也不下十来个,血流满地,他仍然谈笑自如。

    等到两军对垒,他总是先命令一两百人前去和敌人交战,攻破敌阵倒还罢了,如果没能攻破敌阵而败回来的,不管有多少人,他都一律处死。

    然后再派两三百人继续进攻,作法和先前一样。

    将士们两腿发抖,害怕至极,认为进退大不了都是一死,因而战无不胜,杨素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名将。

    杨素当时受到重用宠信,他说的话高祖没有不听的。

    那些跟随他出征讨伐的人,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功劳,就会记载下来,至于跟随其他将军的,即使立了大功,也多被文官所排挤掉。

    所以杨素虽然严厉残忍,士兵们还是愿意跟着他。

    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

    晋王降低自己的身份交结杨素,后作太子,也是杨素的主意。

    仁寿初年,杨素取代高赹做了尚书左仆射。

    高祖赏赐给他好马一百匹、母马两百匹、奴婢一百口。

    这一年,高祖又拜杨素为行军元帅,前往云州攻打突厥,连连破敌。

    突厥逃跑,杨素率领骑兵紧追不舍,到夜里终于赶上。

    杨素想再次进攻,又怕敌人分散逃跑,就命令骑兵稍稍跟在后边。

    他于是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个投降的突厥人潜入敌阵,同敌人一起前行,敌人没有发觉。

    等到敌人停下来,止宿屯驻的地方还没安排好,杨素命令后边的骑兵突然袭击,大败他们。

    从此,突厥人逃得远远的,碛南再没有他们的踪迹了。

    因为这次的战功,高祖让杨素的儿子玄感进位柱国,玄纵为淮南郡公,并赏赐给他织物两万段。

    文献皇后去世后,墓葬的规模制度,大多出自杨素之手。

    高祖认为很好,下诏书大大表彰他的功劳,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义康郡公,食邑一万户,世代承袭,并赏赐给他良田三十顷,绢一万段,米一万石,金钵一个,装满了金子,银钵一个,盛满了珠宝,外加绫、锦共五百段。

    当时杨素一天比一天显贵荣耀,他的弟弟杨约、叔父杨文思、杨文纪以及族父杨异,都是尚书,位列公卿。

    诸子虽无汗马之劳,也都官至柱国、刺史。

    杨素家童几千人,后院披罗挂绮的乐妓小妾就以千计。

    府第华丽奢侈,规模体制摹仿皇宫。

    当时有一个叫鲍亨的人,很会写文章,还有一个叫殷胄的,精通草书、隶书,都是江南的读书人,却因为高智慧的缘故埋没为杨素的家奴。

    杨素的内外亲戚和过去属下的官吏,都位列清静显要之职。

    杨素的显贵,近代无人可与他相比。

    炀帝刚做太子的时候,非常顾忌蜀王杨秀,就和杨素谋划陷害他,最后使杨秀被废黜。

    朝臣之中如果有违背冒犯他的,即使其非常忠诚地为国事着想,像贺若弼、史万岁、李纲、柳。。等,杨素也在暗地里中伤他们。

    如果归附奉迎他或者是他亲戚,即使无才可用,他也一定加以推荐提拔。

    朝廷内外没有不怕他、不归附他的。

    只有兵部尚书柳述凭着自己驸马的身份,多次在高祖面前说杨素的坏话。

    大理寺卿梁毗上书高祖,说杨素作威作福。

    高祖于是逐渐疏远和猜忌杨素,后来下来力令说:“仆射是朝廷的辅政大臣,不可亲自处理那些细小的事务,只须三五天到官署一次,讨论一些国家大事就行了。”表面上显示对他的尊崇、优待,实际上剥夺了他的权力。

    直到仁寿末,杨素不再处理事务。

    高祖曾赏赐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杨素名列第一,高祖亲将外国进贡来的金精盘,价值万两,赐给了杨素。

    仁寿四年(604),杨素跟随高祖驾临仁寿宫,高祖又多次赏赐宴席。

    等到高祖病重,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入宫侍候。

    当时皇太子杨广住在宫内的大宝殿,怕高祖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须要预先防备,于是亲自写了一封信,封好送出来问杨素。

    杨素记下宫外的形势,来报告太子。

    宫人却将回信误送到了高祖的住处,高祖见信大怒。

    这时,高祖宠爱的陈贵人又说太子对她无礼。

    高祖于是大发脾气,要召见已废的皇子杨勇。

    太子与杨素谋划对策,杨素假传圣旨派东宫的士兵入宫守卫,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决定,又命令张衡守候皇上的病情。

    高祖就在这天去世了,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非议。

    汉王杨谅谋反,派蠕蠕天保占领蒲州,烧断了河桥,又派王耳冉子率领几万人与他合力防守。

    杨素率领五千轻骑前去偷袭,他先隐蔽在渭口,夜间悄悄渡河,黎明时发动进攻,蠕蠕天保大败而逃,王耳冉子因害怕而开城投降。

    炀帝下诏书召回杨素。

    起初,杨素出发之前就计算过几天可以打败敌人,结果不出所料。

    炀帝又拜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领几万人讨伐杨谅。

    当时晋州、绛州、吕州州城都被杨谅守住,杨素各派两千人去牵制他们。

    杨谅命令赵子开拥十余万之众,占领了所有的道路,盘踞在高壁,摆开五十里的战阵。

    杨素命令部将带兵正面对敌,自己则率领一支队伍潜入霍山,沿着悬崖深谷前进,直捣叛军老巢,一举击败了他们,杀死杀伤的数以万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