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_卷二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二 (第5/6页)

史》,史成,迁著作佐郎。 及越王侗称制东都,王世充之僭号也,军书羽檄,皆出其手。世充平,以罪伏诛。 所有文笔,多行于时。

    史臣曰:二三子有齐之季,皆以辞藻著闻,爰历周、隋,咸见推重。李称一代 俊伟,薛则时之令望,握灵蛇以俱照,骋逸足以并驱,文雅纵横,金声玉振。静言 扬榷,卢居二子之右。李、薛纡青拖紫,思道官途寥落,虽穷通有命,抑亦不护细 行之所致也。

    部分译文

    ○卢思道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

    祖父卢阳乌,是西魏的秘书监。

    父亲卢道亮,隐居不愿做官。

    卢思道聪明善辩,通达脱俗。

    十六岁那年,有一次,碰上中山人刘松替别人写碑铭,刘松把文章给他看,思道读了,有很多地方不理解,因此感触很深而受到激励。

    回家闭门不出苦读经书,并拜河间人邢子才为师。

    后来,思道再写文章给刘松看,刘松也不能透彻理解。

    思道于是感慨地说:“学习很有益处,不是没有道理啊!”因此找魏收借阅奇书,几年里,学识才智有明显长进。

    但是,他不讲品德,喜欢轻视侮辱别人。

    齐天保中(550~560),《魏史》还没有发行,思道已先诵读了,由于这个原因多次被鞭笞受辱。

    思道因前后多次违犯禁例,所以长期没被调用。

    后来左仆射杨遵彦向朝廷推荐了他,才由平民百姓升做司空行参军,长期兼任员外散骑侍郎,在中书省值班。

    文宣帝去世,当时朝廷文官各作挽歌十首,供皇宫择优录用。

    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人只被选其一二首,惟独卢思道被录用了八首。

    所以当时人称他“八米卢郎”

    后因泄漏省中机密,调出中书省而担任丞相西阁祭酒,历任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等职。

    每每做官,常常遭谴受辱。

    后来因擅自动用库钱,被罢官回家。

    他曾在蓟北感叹万千,写了一首五言诗表达心中的情思,人们都认为写得很好。

    几年后,又做京畿主簿,历任主客郎、给事黄门侍郎,待诏于文林馆。

    周武帝平定北齐时,授他仪同三司,赶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各写了《听蝉鸣篇》。

    思道所作词意清切,被当时文人所推崇。

    新野人庾信看完他们同题诗作后,惊叹不已,并高度称赞。

    不久,思道因母亲有病而回乡了,正好遇到同乡的祖英伯和他的堂兄昌期、宋护等率兵叛乱,思道参与了这件事。

    北周派柱国宇文神举前往讨伐,一举平定。

    依法论罪思道应判死刑。

    但神举平时知道思道的名气,从俘虏中把他提出来,让他撰写布告。

    思道提笔成章,文不加点,神举很赏识他的才华而宽恕了他。

    后来思道提升为掌教上士。

    一年多后,思道被调回京师,奉皇上命令在郊外慰劳陈国使者。

    不久,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没多长时间,又出仕做散骑侍郎,代理内史侍郎事。

    此时,朝廷商议设置六卿,将废除大理寺。

    思道陈奏皇上说:“省设驾部,寺存大仆,省有刑部,寺撤大理,这是重畜产而轻法度,的确不合适。”还申述:朝廷大堂不是杖罚臣子的地方,朝臣犯法受笞,应允许赎罪。

    皇上都高兴地采纳了。

    这一年,思道在京师去世,死时五十二岁。

    皇上很惋惜,派使臣吊唁祭奠。

    思道有文集三十卷,流传于世。

    儿子卢赤松,大业年间(605~617)官至河东长史。

    ○薛道衡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

    祖父薛聪,西魏齐州刺史。

    父亲薛孝通,常山太守。

    道衡六岁就成了孤儿。

    他专精好学。

    十三岁时,读《左传》,见子产相郑国之功,写下了《国侨赞》,文辞、情致都很不错,看见的人都感到很惊奇。

    此后才名更加显著。

    北齐的齐州牧、彭城王高氵攸,任他为兵曹从事。

    尚书左仆射、弘农人杨遵彦是一代伟人,见了薛道衡,十分叹赏。

    授为奉朝请。

    吏部尚书、陇西人辛术与他交谈后感叹说:“郑玄的学业不会中断失传了啊!”河东人裴讠献看见他后说:“自从周鼎迁离河北,我还以为关西再没有孔子那样的人了,不料今日遇到薛君!”北齐武成帝作丞相时,召他为记室。

    武帝即位后,几次升迁他,后至太尉府主簿。

    一年多后,他兼任散骑常侍,负责接待北周、陈国的使者。

    武平(570~575)初,朝廷让他和诸儒生修定《五礼》,任尚书左外兵郎。

    陈国使者傅纟宰来齐,朝廷让薛道衡兼任主客郎中,接待陈国使者。

    傅纟宰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人北人都认为诗很美。

    魏收说:“傅纟宰这么作,只是人们所说的把蚯蚓投给鱼吃罢了。”薛道衡待诏于文林馆,与范阳人卢思道、安平人李德林齐名,与他们很友好。

    他又以本官身份在中书省值班,不久拜授中书侍郎,仍任太子侍读。

    后主时,他渐渐被亲近重用,当时对他颇有些附会皇室的讥讽。

    后来,他与侍中解律孝卿参与朝政,道衡备陈防备北周国的计策,孝卿不采用。

    到北齐灭亡后,北周武帝任他为御史二命士。

    他后来回到了乡里,从州主簿当起,后入京任司录上士。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薛道衡随元帅梁睿攻打王谦,任陵州刺史。

    大定元年(581),授为仪同,任邛州刺史。

    高祖受北周禅让,薛道衡因事受牵连,被除名。

    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召他掌管军书,回京后授他内史舍人。

    这年,他兼任散骑常侍和出使陈国的大使。

    薛道衡上奏高祖说:“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