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_卷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三 (第5/7页)

为视正七品。

    上开府、开府府长史、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府掾属,上柱国、嗣王、郡王、 柱国府诸曹参军事,盐池总副监,盐州牧监,诸屯监,国子学生,侯、伯国令,公 国大农尉、典卫、雍州萨保,为视从七品。

    上仪同、仪同府长史、司马,上大将军、大将军府诸曹参军事,上柱国、嗣王、 郡王、柱国府参军事,诸曹行参军,行台诸监,同州诸监,盐池四面监,皮毛监, 岐州监,同州总监、陇右牧监等丞,诸大冶监,雍州州都主簿,子、男国令,侯、 伯国大农尉、典卫,王、二王后国常侍,为视正八品。

    行台尚书都事,上开府、开府府诸曹参军事,上大将军、大将军府参军事、诸 曹行参军,上柱国、嗣王、郡王、柱国府行参军,五岳、四渎、吴山等令,盐池四 面副监,诸皮毛副监,行台诸副监,诸屯副监,诸中冶监,诸缘边交市监,盐池总 监丞,诸州州都主簿,雍州西曹书佐、诸曹从事,京兆郡正功曹,太学生,子、男 国大农、典卫,为视从八品。

    开府府法曹行参军,上仪同、仪同府诸曹参军事,上大将军、大将军府行参军, 上柱国、嗣王、郡王、柱国府典签,同州诸副监,岐州副监,诸小冶监,盐州牧监 丞,诸大冶监丞,诸缘边交市副监,诸郡正、功曹,京兆郡主簿,诸州西曹书佐、 祭酒从事,雍州部郡从事,公国常侍,王、二王后国侍郎,公主家令,诸州胡二百 户已上萨保,为视正九品。

    仪同府法曹行参军,上开府、开府府行参军,上大将军、大将军府典签,上仪 同、仪同府行参军,上开府府典签,行台诸监丞,盐池四面监丞,皮毛监丞,诸中 冶监丞,四门学生,诸郡主簿,诸州部郡从事,雍州武猛从事,大兴、长安县正、 功曹、主簿,侯、伯、子、男国常侍,公国侍郎,为视从九品。

    又有流外勋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之差。又 视流外,亦有视勋品、视二品、视三品、视四品、视五品、视六品、视七品、视八 品、视九品之差。极于胥吏矣,皆无上下阶云。

    京官正一品,禄九百石,其下每以百石为差,至正四品,是为三百石。从四品, 二百五十石,其下每以五十石为差,至正六品,是为百石。从六品,九十石,以下 每以十石为差,至从八品,是为五十石。食封及官不判事者,并九品,皆不给禄。 其给皆以春秋二季。刺史、太守、县令,则计户而给禄,各以户数为九等之差。大 州六百二十石,其下每以四十石为差,至于下下,则三百石。大郡三百四十石,其 下每以三十石为差,至于下下,则百石。大县百四十石,其下每以十石为差,至于 下下,则六十石。其禄唯及刺史二佐及郡守、县令。

    三年四月,诏尚书左仆射,掌判吏部、礼部、兵部三尚书事,御史纠不当者, 兼纠弹之。尚书右仆射,掌判都官、度支、工部三尚书事,又知用度。余皆依旧。 寻改度支尚书为户部尚书,都官尚书为刑部尚书。诸曹侍郎及内史舍人,并加为从 五品。增置通事舍人十二员,通旧为二十四员。废光禄寺及都水台入司农,废卫尉 入太常尚书省,废鸿胪亦入太常。罢大理寺监、评及律博士员,加置正为四人。罢 郡,以州统县,改别驾、赞务,以为长史、司马。旧周、齐州郡县职,自州都、郡 县正已下,皆州郡将县令至而调用,理时事。至是不知时事,直谓之乡官。别置品 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佐官以曹 为名者,并改为司。六年,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 侍郎阙,则厘其曹事。吏部又别置朝议、通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 文林等八郎,武骑、屯骑、骁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羽骑八尉。其品则正 六品以下,从九品以上。上阶为郎,下阶为尉。散官番直,常出使监检。罢门下省 员外散骑常侍、奉朝请、通事令史员,及左右卫、殿内将军,司马督,武骑常侍等 员。

    十二年,复置光禄、卫尉、鸿胪等寺。诸州司以从事为名者,改为参军。

    十三年,复置都水台。国子寺罢隶太常,又改寺为学。

    十四年,诸省各置主事令史员。改九等州县为上、中、中下、下,凡四等。

    十五年,罢州县、乡官。

    十六年,内侍省加置内主事员二十人,以承门阁。

    十八年,置备身府。

    二十年,改将作寺为监,以大匠为大监。初加置副监。

    仁寿元年,改都水台为监,更名使者为监。罢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置博士 五人,从五品,学生七十二人。

    三年,监门府又置门候一百二十人。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上下阶。 罢诸总管,废三师、特进官。分门下、太仆二司,取殿内监名,以为殿内省,并尚 书、门下、内史、秘书,以为五省。增置谒者、司隶二台,并御史为三台。分太府 寺为少府监。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学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并都水监, 总为五监,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为左右骑卫。左右武卫依旧名。改领军 为左右屯卫,加置左右御。改左右武候为左右候卫。是为十二卫。又改领左右府为 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依旧名,凡十六府。其朝之班序,以品之高卑为列。品同则 以省府为前后,省府同则以局署为前后焉。

    尚书省六曹,各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又增左、右丞阶,与六侍郎并正四 品。诸曹侍郎并改为郎。又改吏部为选部郎,户部为人部郎,礼部为仪曹郎,兵部 为兵曹郎,刑部为宪部郎,工部为起部郎,以异六侍郎之名,废诸司员外郎,而每 增置一曹郎,各为二员。都司郎各一人,品同曹郎,掌都事之职,以都事为正八品, 分隶六尚书。诸司主事,并去令史之名。其令史随曹闲剧而置。每十令史置一主事, 不满十者亦置一人。其余四省三台,亦皆曰令史,九寺五监诸卫府,则皆曰府史。 后又改主客郎为司蕃郎。寻又每减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