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八 (第2/5页)
寸,太簇笛,长三尺四寸,夹钟笛,长三尺二寸,姑洗笛,长三尺一寸,中吕笛, 长二尺九寸,蕤宾笛,长二尺八寸,林钟笛,长二尺七寸,夷则笛,长二尺六寸, 南吕笛,长二尺五寸,无射笛,长二尺四寸,应钟笛,长二尺三寸。用笛以写通声, 饮古钟玉律并周代古钟,并皆不差。于是被以八音,施以七声,莫不和韵。 是时北中郎司马何佟之上言:“案《周礼》‘王出入则奏《王夏》,尸出入则 奏《肆夏》,牲出入则奏《昭夏》。今乐府之《夏》,唯变《王夏》为《皇夏》, 盖缘秦、汉以来称皇故也。而齐氏仍宋仪注,迎神奏《昭夏》,皇帝出入奏《永至》, 牲出入更奏引牲之乐。其为舛谬,莫斯之甚。请下礼局改正。”周舍议,以为“ 《礼》‘王入奏《王夏》’,大祭祀与朝会,其用乐一也。而汉制,皇帝在庙,奏 《永至》乐,朝会之日,别有《皇夏》。二乐有异,于礼为乖,宜除《永至》,还 用《皇夏》。又《礼》‘尸出入奏《肆夏》,宾入大门奏《肆夏》’,则所设唯在 人神,其与迎牲之乐,不可滥也。宋季失礼,顿亏旧则,神入庙门,遂奏《昭夏》, 乃以牲牢之乐,用接祖考之灵。斯皆前代之深疵,当今所宜改也。”时议又以为 《周礼》云:“若乐六变,天神皆降。”神居上玄,去还怳忽,降则自至,迎则无 所。可改迎为降,而送依前式。又《周礼》云“若乐八变,则地祇皆出,可得而礼”, 地宜依旧为迎神。并从之。又以明堂设乐,大略与南郊不殊,惟坛堂异名,而无就 燎之位。明堂则遍歌五帝,其余同于郊式焉。 初宋、齐代,祀天地,祭宗庙,准汉祠太一后土,尽用宫悬。又太常任昉亦据 王肃议云:“《周官》‘以六律、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以和邦国, 以谐兆庶,以安宾客,以悦远人。’是谓六同,一时皆作。今六代舞独分用之,不 厌人心。”遂依肃议,祀祭郊庙,备六代乐。至是帝曰:“《周官》分乐飨祀, 《虞书》止鸣两悬,求之于古,无宫悬之议。何?事人礼缛,事神礼简也。天子袭 衮,而至敬不文,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则以少为贵矣。大合乐者,是使 六律与五声克谐,八音与万舞合节耳。岂谓致鬼神只用六代乐也?其后即言‘分乐 序之,以祭以享。’此乃晓然可明,肃则失其旨矣。推检载籍,初无郊禋宗庙遍舞 六代之文。唯《明堂位》曰:‘禘祀周公于太庙,硃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 弁素积,裼而舞《大夏》。纳夷蛮之乐于太庙,言广鲁于天下也。’夫祭尚于敬, 无使乐繁礼黩。是以季氏逮暗而祭,继之以烛,有司跛倚。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 子路与焉,质明而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不知礼乎?’若依肃 议,郊既有迎送之乐,又有登歌,各颂功德;遍以六代,继之出入,方待乐终。此 则乖于仲尼韪晏朝之意矣。”于是不备宫悬,不遍舞六代,逐所应须。即设悬,则 非宫非轩,非判非特,宜以至敬所应施用耳。宗庙省迎送之乐,以其閟宫灵宅也。 齐永明中,舞人冠帻并簪笔,帝曰:“笔笏盖以记事受言,舞不受言,何事簪笔? 岂有身服朝衣,而足綦宴履?”于是去笔。 又晋及宋、齐,悬钟磬大准相似,皆十六架。黄钟之宫:北方,北面,编磬起 西,其东编钟,其东衡大于镈,不知何代所作,其东镈钟。太簇之宫:东方,西面, 起北。蕤宾之宫:南方,北面,起东。姑洗之宫:西方,东面,起南。所次皆如北 面。设建鼓于四隅,悬内四面,各有柷爆。帝曰:“著晋、宋史者,皆言太元、元 嘉四年,四厢金石大备。今检乐府,止有黄钟、姑洗、蕤宾、太簇四格而已。六律 不具,何谓四厢?备乐之文,其义焉在?”于是除去衡钟,设十二镈钟,各依辰位, 而应其律。每一镈钟,则设编钟磬各一虡,合三十六架。植建鼓于四隅。元正大会 备用之。 乃定郊禋宗庙及三朝之乐,以武舞为《大壮舞》,取《易》云“大者壮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以文舞为《大观舞》,取《易》云“大观在上”,观天之 神道而四时不忒也。国乐以“雅”为称,取《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 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止乎十二,则天数也。乃去阶步之乐,增撤食之雅焉。 众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俊雅》, 取《礼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也。”二郊、太庙、明堂,三 朝同用焉。皇帝出入,宋孝建二年秋《起居注》奏《永至》,齐及梁初亦同。至是 改为《皇雅》,取《诗》“皇矣上帝,临下有赫”也。二郊、太庙同用。皇太子出 入,奏《胤雅》,取《诗》“君子万年,永锡尔胤”也。王公出入,奏《寅雅》, 取《尚书》、《周官》“贰公弘化,寅亮天地”也。上寿酒,奏《介雅》,取《诗》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也。食举,奏《需雅》,取《易》“云上于天,需,君子 以饮食宴乐”也。撤馔,奏《雍雅》,取《礼记》“大飨客出以《雍》撤也。”并 三朝用之。牲出入,宋元徽二年《仪注》奏《引牲》,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 《涤雅》,取《礼记》“帝牛必在涤三月”也。荐毛血,宋元徽三年《仪注》奏 《嘉荐》,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牷雅》,取《春秋左氏传》“牲牷肥腯”也。 北郊明堂、太庙并同用。降神及迎送,宋元徽三年《仪注》奏《昭夏》,齐及梁初 亦同。至是改为《诚雅》,取《尚书》“至诚感神”也。皇帝饮福酒,宋元徽三年 《仪注》奏《嘉祚》,至齐不改,梁初,改为《永祚》。至是改为《献雅》,取 《礼记-祭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今之福酒,亦古献之义也。北郊、明 堂、太庙同用。就燎位,宋元徽三年《仪注》奏《昭远》,齐及梁不改。就埋位, 齐永明六年《仪注》奏《隶幽》。至是燎埋俱奏《禋雅》,取《周礼-大宗伯》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也。其辞并沈约所制。今列其歌诗三十曲云。 《俊雅》,歌诗三曲,四言: 设官分职,髦俊攸俟。髦俊伊何?贵德尚齿。唐乂咸事,周宁多士。区区卫国, 犹赖君子。汉之得人,帝猷乃理。 开我八袭,辟我九重。珩佩流响,缨绂有容。衮衣前迈,列辟云从。义兼东序, 事美西雍。分阶等肃,异列齐恭。 重列北上,分庭异陛。百司扬职,九宾相礼。齐宋舅甥,鲁卫兄弟。思皇蔼蔼, 群龙济济。我有嘉宾,实惟恺悌。 《皇雅》,三曲,五言: 帝德实广运,车书靡不宾。执瑁朝群后,垂旒御百神。八荒重译至,万国婉来 亲。 华盖拂紫微,勾陈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