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绿市级领导 (第3/8页)
里办公室,刚才还在开会。沈刚文说现在都这样,会议室里边的字个个都懂,会议室外边的字老不会念,小时候还记得几个,当个小官就忘得差不多了。 “身边有没有山边本地人?要老家伙。” 那人说有一个,是他老娘,住在他这里,年纪已上六十。 “这个差不多。快去问。” 人家老娘也不明白。沈刚文让方霖在电话里一遍遍虚心请教,老人家根本搞不清什么叫做漂流,何况各种漂流工具。 她说过河还是得用筏子嘛。以前都是的。 “问她,除了筏子,还有什么能使?” 问了半天。老人一口咬定,什么都不行。 “翁存那是布田用的。”老人说。 这一下居然就搞明白了。原来真有那么一个东西叫做翁存,它的准确叫法应当是“秧船”山边那地方口音比较奇特,当地人管秧苗叫“翁苗”管“小船”叫“小存”所以“翁存”就是“秧船”秧船这种东西绝对不是河上摆渡漂流的用具,因为它很小,实际上只比农人晚间洗脚的木盆大一点而已。这东西是木质桶帮,用竹篾箍成,平底,很浅。早年间到了插秧季节,农人们把秧地上育成的秧苗拔下来,扎成一束一束,肩挑车运,弄到田间地头,这以后就得用上秧船。人们下田插秧,把一束束秧苗装进秧船,满满装上一桶,拉下水田,放在身后,然后弯腰插秧,左手抓一束秧苗,分出一撮一撮,右手把那一撮一撮插进田里,有如在水田里纵横织秧,这就叫做“布田”当年农人插秧是倒着走的,秧船丢在脚后水田里,插一排退一步推一下秧船,待手中这一把秧插完,反身从秧船里抓出一把,接着往下插,省得爬上水田岸去地头再取秧苗。该船就管这个。 如今这种“翁存”还用,范围已经小了。因为乡间推广抛秧,用机器把秧苗直接抛到田中,无须再推个木桶一撮撮插。有的地方用插秧机,也是让机器替人干活。还有一种技术是把稻种直接撒到田里,不再育秧插秧。这些新技术都不用,拿老办法种地时,也多有铁桶铝盆塑料器具替代旧式“翁存”于是那般纯天然很绿色的用品渐渐不为小辈人知,也属正常。 方霖却觉得不解,说这个东西不对啊,说它是船,撑大了也就是个小桶,只能装十来束秧苗在田里推,哪里可以装一个人在水上漂?哪怕是个小孩也不成啊!范秘书长让咱们拿这种小木盆代替充气皮艇到水上漂流,他糊涂了? 沈刚文说什么叫吃透领导?把这个搞明白,那就吃透了。 2 一路上范平不太说话。张小梅说,范副秘书长很惆怅,这里边一定有故事。 范平说:“哪有什么故事。” 张小梅说怎么会没有?她猜可能比较缠绵,起初很感人,后来很悲伤,刻骨铭心,永生难忘。一定是初恋什么的。 刘一江赶紧制止:“小张,别乱说!” 张小梅让主任不要着急。她说范副秘书长一路板着个脸,像是主持哪位老领导的悼念仪式,现在终于有了一点笑容,这是她的功劳。 范平不禁也笑,要刘一江别多干涉,让她说。 于是张小梅格外来劲。张小梅三十来岁年纪,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自称最会表扬领导。该小张用于场面上活跃气氛,很拿得出手。刘一江为人平和沉稳,是张小梅他们研究室的主任。省政府办公厅的研究室归范平管,他知道这两个干部文字都不错。这一次出门,范平就带这一男一女,说是带剑一对,干将莫邪,足够打他一场。 张小梅打听此行调研内容。她说,范副秘书长这回任务比较奇怪,临时调集,匆匆动身,神秘兮兮。她感觉好奇不已。 范平说到地方就知道了。 他们乘范平的车离开省城。小张坐前排助手位,刘一江陪范平坐后排。轿车一通过收费口,驶上高速公路,范平就让驾驶员给点音乐。驾驶员赶紧找CD片,按键。张小梅不禁发笑,说范副秘书长今天心潮澎湃。 范平感叹,说哪有呢。 张小梅说她发现问题了。以往跟范平出差,领导很风趣,有说有笑。对部下很亲切。今天不一样,不说不笑,要听音乐。领导一定心事重重。 范平说没那么严重。 张小梅说挺严重。领导一沉重,下属就受惊吓,只好跟着沉重。今天天气多好,不该这么沉重的。否则到地方就得抬进医院,还研究个啥? 范平不禁哈哈,说他批准了,到地方让他们抬小张进医院,在那里研究。 张小梅说她清楚,这是好办法。领导生病了,大家就有机会,可以表示表示,亲切慰问,烟酒烟酒。可她还没当领导,不抽烟,也不喝酒,研究啥呀。 范平说:“让你研究吃,绿色食品。回头你就拿这个写文章。” 张小梅笑,说这个好。给什么吃啊?土鸡蛋? 刘一江说土鸡蛋算什么。不知道这去的地方跟范副秘书长什么关系吗? 张小梅说知道,范副秘书长的二乡,第二故乡。 刘一江说哪有这么讲的。 张小梅说这个可以创新。先例也有,第二中学叫二中,第二医院叫二院,还有二婚二奶二渠道什么的,一个道理。知道范副秘书长是回二乡,情绪比较特别,所以才打听是否涉及初恋。 范平说有点那个味道。 张小梅发笑,更来劲,请求范平讲这个故事。她说她两个叔叔那时都下过乡,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些事听起来挺有趣。知道范副秘书长也是那时代过来的,当知青,就在那个二乡。范副秘书长的故事里一定有个姑娘,很淳朴很漂亮。是吗?叫什么呢?小芳? 范平说:“也不能都叫小芳,像那歌唱的。我这个叫溪温。” 张小梅说这名字挺怪,姓溪吗? 范平说姓鱼,溪温是一种鱼。 于是就说溪温。范平说,那地方溪流里鱼类很多,有一种淡水鱼个儿小,身子细长,像一片小树叶,游动敏捷,成群结队在溪流里飞快来去,梭子一般。这种鱼不好捉,但是特别好吃。拿去煮鱼汤,不用油,撒一点盐就可以了,味道极其鲜美。当地人管这种鱼叫“溪温”是土名,它的学名是什么没人知道。 张小梅笑道:“范副秘书长转移视线。问他小芳,讲一条鱼,肯定有问题。” 刘一江说不是秘书长有问题,是咱们没有领会清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