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3/5页)
的茶叶末现在反而不大好买了;康杰喝了一口,因为冲的水很热,茶叶末没有浮在表面,喝起来味道居然不错… 康杰和漆师傅坐在沙发上说话,漆大嫂到门外走廊对面的小厨房去坐开水什么的;康杰觉得漆大嫂不仅并不怎么出老,眼神也未见得差到了哪儿去,如不是听了楼下大妈的一番报告,他甚至会认为她一切都正常呢…他决定,如果人家两口子都不提起那猪囊虫的事,他也就别问… 康杰先跟漆师傅叙叙旧。他注意观察漆师傅,确实满脸褶子,不过,只能说他是未老先老,而不能说他是未老先衰;因为漆师傅那脸上的皱纹,两边挺对称,从拍电影的角度说,这样的皱纹出现在男人脸上,挺阳刚的呢!漆师傅身板还是那么硬朗,背没驼,脖子上的几根粗筋还是那么钢条似的;至于身上穿的嘛,想必不至于是只那么一身了吧,可还保持着当年那洁净得没有道理的状态… 说起厂里的变化,和他的下岗,漆师傅的平静,令康杰吃惊;尤其是说到自己的选择,更让康杰大感意外:“…我办妥退职手续了,领出了三万多块钱来…” 这很不合乎《爷们儿歇菜》里的描写。心态情绪跟楼下大妈也很不相同。康杰这下意识到,从某种概念,比如“老北京人的惰性”来诠释所有的人和事,显然是不行的;人,永远是多样而复杂的… 听说漆师傅领出了三万多块退职金来,康杰心中松了口气;他原是很担心漆师傅来跟他借钱的,当然千把块钱倒也无所谓,要是漆师傅并非退职而是停薪留职,想借本钱做生意,那他就为难了——刚借了“十四点”两万块啊!他虽拍了些个影视,有了些个钱,可他并非财主,更不是慈善机关,是不?…漆师傅不是找他借钱,那是找他帮什么忙呢? 漆师傅不紧不慢地,条条理理地,说到找他的目的:“…我跟你嫂子合计了一下,决定从退职金里,拿出八千块钱,买下一台电动爆花机…我们联系好了,就在百货公司一进门的地方,租一个摊位,讲好是一个月六百块钱,先预付他们半年,他们优惠我们一百块,收三千五…我们再进玉米豆、糖浆、纸口袋什么的…前期投入,满打满算,怎么着省,也得一万三左右…这就把我十多年工龄的价儿,都投进去了!…估摸着头一年要是卖得俏,能收回成本来,第二年就能赚了…可那机器是最要紧的,要是刚过半年,嘎嘣坏了,过保修期了,我可就崴泥了…所以,我得请个电工,帮我再检验检验,买上一台质量最好的…这不就想到你了吗?…” 原来如此!这有何难?康杰高兴地说:“那没问题!我全套电工家伙,连万用表都是现成的,帮您测试,检验,不成问题!那机器一定没啥复杂的,原理很简单!…明天我正没戏——就是拍电影没我的镜头,正好给您练这个活儿…您说吧,明儿个是到这儿来集合,还是直接到那提货的地方去?…” 漆大嫂走进来,闻声说:“…我说大杰他肯定帮忙吧?…大杰兄弟,我们铁宝这回是只能赢,不能输啊!…” 康杰离开漆师傅家,迎着秋风骑车回宾馆时,鼻息里竟氤氲着美式爆玉米花的气息…他想,《爷们儿歇菜》虽是个轻喜剧,可也不能一味地拿“老北京人吃惯了皇粮的惰性”来开涮…他一定要说服编剧和导演,往那戏里糅进些深刻一点的东西… 对主演《爷们儿歇菜》,康杰更有兴致,也更有信心了! 61 电视台的一个专题节目里,要请纪保安的奶奶露面,对当今的青年人讲几句话。宁肯扛摄像机,春冰随机采访。 春冰是头一回进入这样的干休所。她觉得那里面的空间感特别好。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楼的门、窗、阳台也都拉得很开,显得阔大;走进楼里,楼梯也宽,楼梯拐弯处的面积足够当一个小厅;进到纪保安奶奶的住处,更觉得处处阔朗,光线充足,一扫一般住宅内的局促繁琐之感。 春冰后来进一步归纳自己的印象,又感到干休所里的情景,确可用朴素二字来形容。那些三层的灰砖坡顶小楼,用料、施工不消说都是极好的,但外观上绝无任何装饰性的部件;单元里面的房间虽多,厅虽大,但纪奶奶家大概不仅不会是例外,恐怕还相当典型——所有的东西几乎都重在实用性,而绝少考虑装饰性、趣味性;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套沙发:笨重、茁实,方方正正,罩着灰米色味叽布罩子;这种沙发,春冰在以往看过的表现高干生活的影视片里早已熟悉,现在亲临其境,所看到的并非布景道具,而是鲜活的现实,甚觉亲切…纪奶奶本人,也是朴素之气迎面扑来,她穿的衣衫质地都很好,但上面几乎没有任何细节是为取得装饰效果而存在的…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纪奶奶性格爽朗,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弱,然而也是句句短捷质朴,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词语。拍完宁肯说简直不用怎么剪辑,整个儿搁进片子里就是。 纪保安平时并不跟着奶奶住,一般是一个月来看望奶奶一次,这天因为事先知道拍电视的事,所以赶来,一则看望奶奶,二则可以跟宁肯他们再聊聊。 宁肯和春冰来到纪奶奶家才知道,纪爷爷抗日战争期间就牺牲了。纪奶奶现在一个人过,只有一个家乡来的,几辈人都称做四嫂的中年妇女,在照顾她的生活。纪奶奶的住房很大,但她不要子女跟她一起常住,她说她住房大,那是党给她的待遇,儿孙们现在应该用自己为党做出的贡献,去换取自己的待遇,包括住房待遇;儿孙们常来看望他,有时留宿一下,她也就满意了。在这一点上,干休所里的老同志们多与她不同,也有人说她未免性格太过刚硬了;然而纪奶奶我行我素,倒也自得其乐——别看她早已离休,一天到晚过得还蛮充实;如无外出的社会活动,她每天下午的精神生活之一,便是与一些老战友通电话,有时一个电话要打很久。接受完采访后,她便进到最里面房间,打她的电话去了;于是纪保安和宁肯、春冰在纪奶奶的客厅里侃上了大山。 三个年轻人在那儿放谈,都没注意到,纪保安的父亲进来了。纪保安的父亲马上就到六十五岁,眼看要离休了,心情正趋复杂;他进去后,无意中听了三个年轻人的几句话,顿时不悦;他且隐忍一时,四嫂迎上来,他随四嫂进里面见母亲去了。 三个年轻人的什么话,使得这位老同志大为不快? 原来,他们议论到,国外一位中国留学生,叫崔之元,还有一位洋人,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叫昂格,俩人都挺年轻,他们对当前中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