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白雀二 (第5/6页)
啦!”蒋一轮微微弯腰,并伸出手来,轻轻扶了一下大娘的后背,那意思在说:“请进屋坐吧。” 正当桑桑犹豫不决时,蒋一轮发现了他:“桑桑!”他大步走出院子,十分惊奇地望着桑桑“你怎么来了?” 桑桑不知如何回答,只是望着蒋一轮那张显得很清秀的脸。 蒋一轮拉了他一把,把他拉到一个僻静处:“桑桑,你有什么事吧?” 桑桑摇了摇头。 蒋一轮对桑桑说:“今天,我要结婚了。本来是想通知你爸你妈还有你的,但怕你们听了消息,今天一定要大老远地赶来。心想,等过几天,给你们将糖送过去就是了。” 桑桑的一只手,不自觉地又伸到了怀里。他感觉到那封信已被他透出衬衫的热气烘软了。 “桑桑,”蒋一轮望着桑桑的眼睛“你今天一定有什么事!” 桑桑就将那封信慢慢拿了出来:“她的。” 蒋一轮用手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将信接到手中,然后转过身去,走到一棵树下,倚在树上,打开了那封信。 桑桑听到了信在被蒋一轮打开时的沙沙声。他没有去看蒋一轮,而是将目光转过去,看那一边正越聚越多的人群。他们好像在不时地向河上张望,正等待着什么。 蒋一轮一直倚在大树上。 桑桑看到蒋一轮双手抓着信,放在胸前,头靠树干,脸微微朝着天空。信却被打开着,在风中索索地抖动,犹如树上的那几片未落的残叶。 河边上出现sao动。 有人问:“一轮呢?”不少人跟着问:“一轮呢?”就有一个大嗓门的叫起来:“一轮——!” 蒋一轮一惊,如梦初醒。他将信匆匆放入口袋,转过身来。他对桑桑说:“你千万不要走。我去去就来。 这时,河边上响起一片爆竹声。紧接着,三支琐呐同时吹响。锣鼓声也随即响起。 小孩们就在河边上乱窜乱跳,叫着:“新娘子船到了!新娘子船到了!” 一片喧闹声,立即驱净了冬日的寒冷与枯索。 桑桑也站到了河边上。 一只被打扮得花花绿绿的木船,正往这边行来。船舱是封了的,舱门挂了一面红布帘,在河上吹来的风里,不时地撩起一角。 眼尖的孩子看见了什么,就叫:“新娘子!新娘子!…” 一个孩子平常叫顺了口,就大声地叫起来:“新娘子白鼻子,尿尿尿到了屋脊子…”大概是他的母亲,赶紧踢了他一脚。那孩子知道自己冒失了,不吭声了,很老实地站在河边上。 鞭炮声更加稠密地响起来。河边上一片淡烟。 船靠岸了。 “让一轮过来,让一轮过来。”一个年纪大的老婆婆,显然是管这件事的,叫着。 人群闪开了一条路。 蒋一轮走向了水边。 “一轮,你上船去。” 蒋一轮上了船 船上已上去了两个年轻姑娘。她们一个撩起了舱口的门帘,一个走进舱里,扶起了新娘。 岸上一片寂静。 新娘低着头,被扶出舱来。 岸上就哇地一声惊呼,仿佛一朵花,在他们面前突然地一下子就完全开放了。 新娘子身着一身长长的飘逸的红纱衣,头上戴了一顶镶满了珠子和挂了许多银丝的彩冠。风一吹,霞衣飘起,露出一对粉红色*的绣花鞋来。 那个年轻的姑娘,轻轻托起新娘子的一只胳膊来。于是,就有一只微微垂挂着的手,放在了蒋一轮的面前。 蒋一轮愣着。 那个老婆婆就轻声叫着:“一轮!一轮!” 蒋一轮这才连忙伸过自己的手,搀住了新娘子。 岸上的人欢呼起来。 在鞭炮声中,蒋一轮将新娘子搀到了岸上。然后,他松开新娘子的手,像一个引路人一样,走在前面,新娘子就低着头,小步走在后面。 蒋一轮似乎走得太快了,将新娘子落下了。老婆婆就走过来,拉住他,让他等等新娘。 一颗冲天雷落下,在新娘子的头顶上方不远的地方,炸开了。新娘子一惊,抬起了头。桑桑与许多人一起,都在刹那间看到了她的脸。桑桑觉得新娘子长得很好看,是与白雀jiejie不一样的那种好看。 蒋一轮走在人群里。他仿佛没有感觉到周围有这么多人在看他、他后面还跟了一个新娘子,而是独自一人走在一条无人的小径上,在看黄昏或深秋时的景色*,眼中流露出几丝茫然。 人群随着蒋一轮与新娘子全部离开了。现在,河边上就只剩下桑桑一人,呆呆地望着一地粉碎的爆竹纸屑… 五桑桑读六年级的第一学期时,因蒋一轮多次向桑乔请求、桑乔又十分爱惜蒋一轮的才能,在桑乔与上头进行了多次疏通之后,蒋一轮又得到同意,被调回到油麻地小学。 从此,油麻地人又听见了那如泣如诉的笛音。 蒋一轮到了星期六傍晚才回去,而星期天下午,太阳还有好高,又赶回到学校。 老师们跟他开玩笑:“新娘子别跟人家跑了。” 蒋一轮朝老师们笑笑。 收完了秋庄稼,地闲,人也闲,有人想看戏,油麻地文艺宣传队又恢复了排练。桑乔还忘不了那出《红菱船》,就对蒋一轮说:“《红菱船》不能丢。”蒋一轮头天晚上就把那支新买的笛子擦了又擦,擦得像支金属作成的笛子。 但,白雀说她要去江南看她的母亲,没有来参加宣传队。 桑乔丢不下《红菱船》,另找了一个女孩儿来顶白雀。 排练起来之后,桑乔觉得这女孩儿虽不及白雀,倒也有另一番情调,不算满意,但也谈不上不满意。 但蒋一轮吹笛子,只觉得吹得没意思。他心里老恍惚着。先以为是白雀在那儿表演,等认清了不是,笛子就吹得不上劲。心思一走,吹得熟透了的一支曲子,还时不时地打磕巴。 桑乔不该再捡起这出《红菱船》。 这天晚上,蒋一轮将桑桑叫到花园里,犹豫了一阵,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来:“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