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注_系辞下卷八周易系辞下第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系辞下卷八周易系辞下第八 (第2/3页)

涂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不二。苟识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贯之,不虑而尽矣。 (7)精义,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之微,会而通其用也。 (8)利用之道,由安其身而后动也。精义由于入神,以致其用;利用由于安身,以崇其德。理必由乎其宗,事各本乎其根。归根则宁,天下之理得也。若役其思虑,以求动用,忘其安身,以殉功美,则伪弥多而理愈失,名弥美而累愈彰矣。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1)。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2)!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3)。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4)。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5)。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6)。《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7)。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8)。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9)。 (1)括,结也。君子待时而动,则无结阂之患也。 (2)形而上者况之道。形而下者况之器。于道不冥而有求焉,未离乎谄也。于器不绝而有交焉,未免乎渎也。能无谄、渎,穷理者乎? (3)几者去无入有,理而无形,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者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朗然玄昭,鉴于未形也。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吉凶之彰,始于微兆,故为吉之先见也。 (4)定之于始,故不待终日也。 (5)此知几其神乎? (6)在理则昧,造形而悟,颜子之分也。失之于几,故有不善。得之于二,不远而复,故知之未尝复行也。 (7)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得一者于理不尽,未至成形,故得不远而复,舍凶之吉,免夫祗悔,而终获元吉。祗,大也。 (8)致一而后化成也。 (9)夫虚己存诚,则众之所不迕也。躁以有求,则物之所不与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1),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2),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3)?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4)。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5)。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6)。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7),其事肆而隐(8),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9)。《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10)?是故履,德之基也(11)。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12)。恒,德之固也(13)。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14)。困,德之辨也(15)。井,德之地也(16)。巽,德之制也(17)。履,和而至(18)。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19)。恒,杂而不厌(20)。损,先难而后易(21)。益,长裕而不设(22)。困,穷而通(23)。井,居其所而迁(24)。巽,称而隐(25)。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26)。恒以一德(27)。损以远害(28)。益以兴利。困以寡怨(29)。井以辩义(30)。巽以行权(31)。 (1)撰,数也。 (2)备物极变,故其名杂也。各得其序,不相逾越,况爻繇之辞也。 (3)有忧患而后作《易》,世衰则失得弥彰,爻繇之辞,所以明失得,故知衰世之意邪,稽,犹考也。 (4)易无往不彰,无来不察,而微以之显,幽以之阐。阐,明也。 (5)开释爻卦,使各当其名也。理类辨明,故曰“断辞”也。 (6)讬象以明义,因小以喻大。 (7)变化无恒,不可为典要,故其言曲而中也。 (8)事显而理微也。 (9)贰则失得也,因失得以通济民行,故明失得之报也。“失得之报”者,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 (10)无忧患则不为而足也。 (11)基,所蹈也。 (12)夫动本于静,语始于默,复者,各反其所始,故为德之本也。 (13)固,不倾移也。 (14)能益物者,其德宽大也。 (15)困而益明。 (16)所处不移,象居得其所也。 (17)巽,所以申命明制也。 (18)和而不至,从物者也。和而能至,故可履也。 (19)微而辨之,不远复也。 (20)杂而不厌,是以能恒。 (21)刻损以修身,故先难也。身修而无患,故后易也。 (22)有所兴为,以益于物,故曰长裕。因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