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剑京华_第十八章二次靖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二次靖难 (第6/7页)

时郭追也跳到台上说道:“各位!我等并非不通情理之人,若是有人还想跟着汉王造反,请在一炷香内,带着自己的东西离去,我等绝不留难!”接着,郭追就命人点香计时!

    香刚点上之时,并没有任何人移动,到了这炷香快要烧完时,才见到有五人,各自施展极为快速的身法,逃离此地!众人见到赵威等人,确实遵守刚才的诺言,并未追赶,对这五位千户的信心,立刻又增强几分!

    逃走的这五人,原本也都是江湖好手!只因受了计全的骗,来到乐安!又被王三更的毒药制住!他们虽然也不想造反,但若是不回去,只会死得更惨!

    隔天,赵威等人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由臂力最强的章胜引弓射入城中!中箭的那名士兵,还以为自己死定了,吓得差点昏过去!但看清这箭原来是去头的,这才安下心来!小兵以为箭上附的是战书,连忙呈报上去,交到薛禄面前!

    薛禄心中原本对于昨晚,城外大军喧闹之事,感到百思不解!当他展信阅读后,薛禄这才恍然大悟!尤其这封信上头还画着南宫少秋特别交代给薛禄的暗记,薛禄的信心更是增强不少!但薛禄毕竟是个谨慎之人,他也写了一信,命赵威等人先派两人进城,向薛禄说明!

    赵威收到回信后,和郭追等人商议,该派谁进城?王炯说道:“赵老大昨晚的威风不小,还是留在这里坐镇比较好,免得情况有变!这件事由我和章老大去就行了!”于是章胜和王炯一同走到济南城外,两人站在那里双手高举,跳了几下,表示自己身上没带武器!

    薛禄站在城楼上,见了此景,这才命人打开城门!王炯见了薛禄,立刻说明:自己等人实际上是奉了南宫少秋之命,才混入汉王军中!汉王派他们来攻打济南,他们这才藉机发动,削减汉王的力量!

    薛禄闻言大喜,又问王炯等人是在何时,混入汉王军中?王炯说了之后,薛禄在心中暗自计算时日,才知道当时南宫少秋根本还未进京!薛禄这时可说对南宫少秋佩服得五体投地!难怪南宫少秋只让自己带着五千兵马,就有把握能守住济南!于是薛禄请王炯留下继续深谈,让章胜回去带大军进济南城!

    赵威得报之后,立刻命人埋锅造饭,让众人饱餐一顿!然后叫众人整肃仪容,要求得比平时更加严格!众人不但得把自己的武器擦得雪亮,身上的衣服配件,赵威更是检查得一丝不苟!若有人不合格,赵威一定是当场一顿责骂!凡是骑着战马的,这下子更得将马毛刷得一丝不乱!让众士兵啧有烦言!

    赵威听了众人的诉苦,立刻说道:“各位!咱们虽然是自愿投降,但并不是战败被俘,怎么可以让人小觑了呢?咱们虽然不是正式的官军,今日进城,倒要让这些真正的官军瞧瞧,咱们也是能耐久战的精锐之师!”

    众人听了赵威此言,都觉得很有道理!身为军人,本就荣誉第一,若是失了荣誉,那还不如死去算了!于是众人也都心甘情愿整肃起来!

    事实上赵威此举,只是为了不想弱了南宫少秋的名头!赵威当年得了南宫少秋的传授,这才得以报了杀父大仇!在混混帮三十三位分舵主中,以赵威对南宫少秋的感激最深,得到南宫少秋的传授也最多!所以只要是有关南宫少秋的事,赵威一定豁出死命来办!

    郭追等人深知赵威的往事,也明了赵威的心情,他们虽然觉得不必做到这样,但也都帮着赵威!薛禄看着赵威带兵进城,看着这班严整的队伍,薛禄也不禁暗赞赵威乃是名将之才!薛禄甚是怀疑,南宫少秋究竟是如何找到这些好帮手?难道南宫世家果然有如传言一般深不可测?若是薛禄得知赵威等人的身世,恐怕会哑然失笑!

    当晚薛禄立刻写下一封信,将目前济南的状况告知宣宗!信上还极力称赞南宫少秋运筹帷幄之力,让济南免去一战!宣宗读完信后,又惊又喜地问道:“少秋!莫非你早有安排?”南宫少秋这才将当日淮北战后,自己和徐承祖的密约说出!宣宗和众大臣听了,无不高兴万分,众人连说大事可成!

    这时,夏原吉读了汉王羽檄,见到上头,汉王说非杀不可的第一人就是自己!于是夏原吉立刻除下乌纱帽,向宣宗请罪!宣宗立刻笑道:“夏卿何出此言?莫非是在替高煦请命?朕自小熟读史书,七国之乱,景帝诛晁错又有何益?难道朕还会重蹈覆辙吗?

    高煦找不出朕的错处,只好藉着夏卿之名为口实,此事休再提起!”

    夏原吉先谢了宣宗之恩,然后说道:“陛下!此刻既然汉王已反,就当即时命大军星夜前往!配合上南宫大人先前的安排,必然可以一举荡平!”张辅立刻说道:“陛下!

    这汉王有勇无谋,外强中干!请陛下让微臣带兵两万,一定可以把汉王抓来京师问斩!”

    杨荣却跟着说道:“陛下!张太师虽然有此能力,但这件事却不适合如此做!李景隆的事,殷不远!张太师之能,虽非李景隆可比,但此事还是小心为宜!”

    李景隆乃是开国功臣李文忠之子。靖难时,建文帝委任李景隆担当主帅,抵抗燕军!

    但李景隆被太宗打得落花流水,却还屡次传回假捷报,欺骗建文帝!到了最后竟然还是李景隆联合谷王朱穗,打开南京城门让太宗攻入!

    杨荣提出李景隆的事,并不是说张辅也会像李景隆一样,只是在提醒宣宗,像这种讨伐叛逆的事,皇帝若是不能随时掌握住真正的战况,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宣宗听了杨荣的话,问道:“杨卿之见,该当如何才是?”杨荣说道:“此事莫如皇上御驾亲征!”宣宗啊了一声,问道:“此话怎讲?”

    杨荣说道:“陛下,微臣认为,在高煦心中必然会想,陛下登基只不过一年,国基尚未巩固,陛下必然不会轻离京师!然而,此刻若是陛下亲率大军,以雷霆之势围住乐安,高煦的胆气必然沮丧不少!更何况高煦手下,并非人人都是叛逆!若是听说陛下亲临,南宫大人安排的人手一鼓动,对他们反正归来,更有号召力!”

    宣宗听了此言,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