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月河 (第3/3页)
…”我早该做聪明人,我早该知道的。而她又不肯这样想,她似乎是叫喊着对自己反抗“我不要孤独,我不要做聪明人,我要爱,我要爱…即使爱把我毁了…” 5冬天来了,常常有些寒意的风刮过窗子。她把头靠在窗槛上注视着院角一棵摇晃的树梢。满园的圣诞红都开了,红得教人心乱。 那天,她有些伤风,早晨起来就觉得对自己厌倦,什么事都不想做。她呵了口气在玻璃窗上,然后随意用手指在上面涂画着,她涂了好多莫名其妙的造形,其中有一个是近乎长方形,右边的那一道忘了封口,倒有些像是两条平行线了。她忽然一下敏感的把自己和沈反映上去了,一心惊,随手把它们统统抹去了。谁说是平行线呢?平行线再怎么延长都是不能相交的。我们不是平行线,她把头抵着窗槛,不能再想下去了。真的,好几个月了,他一封信都没有来过。他们的关系根本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这该不是结束吧?她清楚在他们之间的默契,她也明白,有时,会有一种情cao不需要结果而能存在世界上的,而那又往往是最坚强的,甚至连生命的狂流也无法冲毁的。 她想着想着,忽然又觉得有一股好大的酸楚在冲击着她,她想,也许产生那种情cao的意念只是一刹那间的酸葡萄所造成的吧。至少,她曾经渴望过在这样的男孩子的胸怀里安息,再不要在那种强烈的欢乐而又痛苦的日子里迷失了。 在世俗上来看,沈,是一个她最最平淡的朋友,而她居然对他固执的托付了自己。 6她拒绝了好些真正的朋友,有时她会找那些谈不来的女孩子们一起去逛街,看电影,然后什么也不感觉的回家。有时阿陶他们碰到她都会觉得生疏了,她不知道为什么要在最难受的日子里逃避那些被她珍惜的友情。 她只想靠在窗口吹风,再不然就是什么也不想的抱着猫咪晒太阳。也许我是有些傻,她想,何必老是等那封没有着落的信呢?她看得很清楚,她对自己说:“我们该是属于彼此的。”想到他那没有什么出色却另有一股气质的外型,她更肯定自己的意念了。她爱他,爱他,不为什么,就是那么固执的做了。 7整十点,那个小邮差来了,她从窗口看见,开门去接信,一大叠圣诞卡,国内的,国外的,还有一封是彭从巴黎寄来的。想到彭,她有些歉然了,他比沈迟一个月出国,给她写过信,她只简单的回了他一张风景明信片,在国内时他一直像哥哥似的照顾她。 小邮差按铃,另递给她一张邮简,抱歉的说:“忘了这一张。”一下子,她把门碰的一声带上了,丢了那些卡片,往房里跑去,她矛盾的想快快读到沈的信,而手里的裁信刀又不听话的慢慢的移动着,哦!那么多日子的等待,她期待了那么久的信却没有勇气去拆阅它。她知道若是一切正常的话他不会那么久才给她来信。了草的铅笔字,写得很模糊——“珊:不知道在那部电影里听过这句话:人生岁月匆匆,在平淡中能寻取几丝欢乐,半段回忆,也是可调遣你半生的了。当时我的感觉还不止此,有多少人是需要被慰藉的,而又有多少人是为生活奔波而被现实的担子压下来的,生活实在不易,而人又要为这些事情劳苦终日,终年,甚至终其一生的岁月…我很难回忆近几个月的种种感觉,就好像在根本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硬要把自己生根…想当年的狂热和所谓好气质的自傲都被现实洗刷殆尽…一直想写信给你,我曾一再的想过,也许台湾的种种都只能属于我从前的梦了,就像你在小时候会对一只纸船、一片落叶,所发出的绮梦一样…也许我要否定那些从前被我珍惜的事物和记忆了…这不是对你个人如此,而是对一切都改变了…我一直的怀念你。” 她看了一遍,她又看了一遍。真的,我们已经结束了,她喃喃的平静的告诉自己。她知道沈已经先她一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有许多感受她能完全体会,却再也没有法子引起共鸣和默契了。也许她需要他领到他的园地里去,也许不,总有一天她会不再是个女孩子,她会成长,她会毫不逃避的去摸索自己的痛苦,幸福的人会感受到某些人一辈子都尝不到的苦果。 她有些想哭,又有些想大笑,她知道她错过了一个强过她太多的朋友。其实谁又能说她几个月来日夜渴慕的不是她另外一个“自我”呢?她笑着,流着泪,她对自己说:我永远摆脱不开自己,即使是爱情来叩门时也选择了一个与我太接近的男孩。 她知道沈没有写什么伤害她的话,但当沈写完了这封信时他一定也会知道他们之间已经永远封闭了,就像两个恋人隔着一道汹涌的大河,他们可以互相呼应却再不能跨进一步。她凄怆的闭起眼睛,仿佛看到他们站在另一个世界里,有月光照着河,照着他们。她又看到他们彼此张着手臂隔着两岸呼叫着… “但是,船在你那边,沈,只要你试一试…沈,什么时候你会放你的小舟来渡我?”她捂着脸低低的说着,她知道自己不会写回信了。真的,船在他那边,在我,只有年年月月的等候了。 一方斜斜的太阳照进来,她坐在窗口浴在阳光里,有暖暖的伤感晒着她,她拂了拂头发自言自语的说:“也许,明天我该对生命、对世界有另一种不同的想法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