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7页)
。” “呦,老爷子的病好点儿了吗?”林满江心里一直惦记着老掌柜张仰山。 张幼林还没顾上回答,张仰山的孙子,现任掌柜张山林的儿子张继林进来了,张继林比张幼林大一岁。 张幼林赶紧问:“继林,你爸爸呢?” “我爸爸,我爸爸…”张继林支支吾吾。 张幼林急了:“快说啊!”张继林趴在张幼林的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走,赶紧找他去!”林满江还要再问,张幼林拉着张继林已经匆忙跑出了大门。 潘家伙计见跟林满江实在是要不出银子,只好作罢,他低着头,沮丧地走出了松竹斋。潘家伙计心里窝囊,走着走着,抬起手来自个儿抽了自个儿一个嘴巴:“我真他妈的没用!” 这一切被茂源斋的大伙计庄虎臣看在眼里,庄虎臣从茂源斋里出来,紧走两步追上潘家伙计:“我说,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啊,能把咱爷们儿难为成这样儿?” “虎臣兄啊,真不好意思,让您瞧见我现眼了。”潘家伙计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我瞧见您刚从松竹斋出来,能有多大的事儿呀?得,当哥哥的我请您喝酒去,给您顺顺气儿…”就这样,庄虎臣把潘家伙计拉走了。 张幼林在帅魁轩蛐蛐馆门口堵住了二叔张山林,张山林刚赌输了上午设的局,正琢磨着到哪家馆子好好吃一顿冲冲晦气,被张幼林不由分说地拉回了家。 老爷子张仰山半躺半靠在卧榻上,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一个劲儿地咳嗽。 张幼林的母亲张李氏关切地给老人捶着背:“爸,我让幼林去叫山林、继林父子了,他们马上就到,您别着急。” 张仰山吐出一口痰,喘息了一会儿,瞧着儿媳,带着歉意说:“幼林妈,张家可真是对不住你啊!”“爸,这话您说哪儿去了?” “唉,你就让我说吧,再不说,怕是就没机会了!梦林走得早,你年纪轻轻的拉扯幼林,伺候完了梦林妈又伺候我,我是想起来就心疼啊,唉,我真恨不得早点儿…” “爸,您要是这么说,就是没把我当咱张家的人。”张李氏给张仰山端了杯水来,让老人漱了口,接着说“侍候公婆是媳妇的本分,梦林他把我们娘儿俩撇下了,可咱这一大家子谁不照顾我们?这是多大的福气,儿媳可是知道的!爸,您要是真心疼我,就安心养病,只要您yingying朗朗的,就比什么都好。” “幼林妈,我如今还有一件事,得要你答应我。”张仰山恳切地望着张李氏。 “您说吧,爸,但凡能做到的,我都答应您。”张李氏的眼睛里涌上了泪水。 张仰山直视着儿媳,一字一顿地说出:“好!我要你,等我过去之后,把这个家,还有松竹斋,接掌过去!” 张李氏一惊,赶紧跪下,眼泪夺眶而出:“爸,您说这话可要吓死儿媳了,您这病过两天就没事儿了,您肯定能长命百岁…” “你的孝心我明白,可我这身子骨儿…我心里有数儿。”张仰山喘息着“我想你是知道的,我最不放心的就是咱们松竹斋这块招牌,我不过才活了六十多年,它可是有两百年了,咱张家几代人的心血,最后就成了这块匾啦!要是梦林还在,我也就不cao心了,可山林这样子…他的心思就不在这儿,继林和幼林又都没成人…唉,老张家这副担子,就只能托付给你啦!”张仰山说着给张李氏作了个揖。 张李氏泪如雨下:“爸,儿媳无德无能,但就算拼上一条性命,也一定不让松竹斋断送在晚辈们手里;继林、幼林都是懂事的孩子,二弟也会帮我,您就放心吧!” “有你这话,我就踏实了。”张仰山欣慰地闭上眼睛休息。 张李氏悲伤不已,不停地用手帕擦着眼泪。 这时,张山林蹑手蹑脚地走进来。张山林进了门没看父亲,而是先去找嫂子的眼神。幼林、继林跟在他后面也进来了。 张李氏赶紧招呼:“二弟,快来,爸等着你呢!” 张山林这才探头看了看垂危的张仰山,有些不知所措,张李氏把他让到卧榻边。 张仰山睁开眼睛,看了看张山林,目光垂下,停在张山林的手上不动了。 张山林顺着父亲的目光往下一看,蛐蛐罐还在手里,心里不禁一阵慌乱。张李氏接过蛐蛐罐,嗔怪地看了张山林一眼,把罐放到一边,连忙打着圆场:“爸,您瞧把二弟给急的,手里拿着东西都忘了。” 张仰山无奈地叹了口气,半晌才开口:“幼林,扶我起来。” 张幼林赶紧上去,把爷爷扶起来靠在自己的身上。 张仰山运了一口气,缓慢地说:“今天把你们都叫来,你们心里可能多少也有点儿数,我是要把家里的事儿交代了。”张仰山吩咐继林从卧榻下面的暗柜里取出了那个雕刻精美的樟木盒子,讲述了这两幅书画的来历。 大家听得目瞪口呆,只有张幼林提出了一个问题:“爷爷,这真是宋徽宗的手迹吗?” “问得好,如今,恐怕只有宋徽宗赵佶再世,才能分得清哪些是他亲笔所作的‘宣和体’,哪些是翰林图画局代笔染写的‘院体’了,后来的人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没有定论,就一概都算作是徽宗的宣和体,这幅《柳鹆图》就是如此,它和怀素和尚的《西陵圣母帖》,均为稀世之宝,是多少大家、皇族梦寐以求之物啊,你们能拿在手上,实在是三生有幸啊!”张仰山环顾众人“刚才我跟你们讲了这两幅书画的来历,你们要记在心里,并传示于子孙。” “那您后来就再没见过郑大人吗?”张幼林好奇地问。 “元培兄转战南北,一开始我写过几封信,但三十多年过去了,从未见到他回信,只是听说,他随僧王爷去了山东剿灭捻匪,后来僧王被俘被杀,他的部下因而七零八落,算是再没有这一支了。再后来,之谦兄从老家得来消息,说郑氏一族几乎惨遭灭门!只有个孙女,被奶妈偷着带走了…唉!元培兄一世英雄磊落,精忠报国,他万万不该落得如此下场啊!”张仰山叹息着,眼光落在两幅字画上。 张山林看着父亲问道:“爸,您让我们看这两幅书画,有什么要嘱咐吗?” “当年我和郑大人同时得到的这两件国宝,我曾请他任选一幅作为纪念,但郑大人坚辞不受,声称救命之恩已经难以为报,岂敢再打书画的主意?” “爸,我会好好保管的,您放心吧。” “我说让你保管了吗?你这个人整天提笼架鸟,斗鸡走狗,今后恐怕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把这两件宝物交到你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