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第5/6页)
种皇家气派。红豆馆主是位全才,论表演,生、旦、净、末、丑‘文武昆乱不挡’;论戏剧音乐,吹、打、弹、拉,‘六场通透’,甭说是票友,就是专业人士也可望而不可及啊。” 井上村光皱起眉头:“贵国的事情很奇怪,业余爱好者居然比专业人士成就更高,他是怎么学出来的呢?” “银子堆出来的呗,哪出戏,谁演的好,红豆馆主就把角儿请到家里好吃好喝住两天,临走的时候,合现在的数目赠送大洋一百块,外加一包大烟土。和他打交道可比在戏园里唱戏舒坦多了,收入也不菲,所以名角儿都趋之若鹜,毫无保留地给他说戏,像陈德霖、梅雨田、谭鑫培、姚增禄、俞菊仙,这些都是他的老师。” “噢,博采众家之长,不过,请恕我直言,和我听过的其他名伶相比,红豆馆主的嗓音不够好。” 张幼林的眼睛不觉一亮:“您快成行家了,不错,平心而论,红豆馆主的天赋条件是不太好,嗓音略带沙哑,不够嘹亮。您听…有时运转的不能尽意,但是,他的气质弥补了嗓音的不足,就是能让看戏的都迷上他,跟着他演的人物,悲、喜、沉、落,您不觉得,他那沙哑的嗓子反而别有一番韵味儿吗?” 井上村光听了一会儿,遗憾地摇摇头:“抱歉,我对京剧刚开始接触,还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他转了话题:“听说,由国民政府汪主席提名,要请溥侗先生出任蒙藏委员会委员。” 张幼林半信半疑:“真有这事儿吗?” “确有其事。”井上村光的回答十分肯定。 “井上先生消息很灵通啊,这会儿恐怕溥侗先生自个儿也还蒙在鼓里吧?” “您不是和汪主席有些私交吗?可以问问他呀。”井上村光仿佛是不经意说出了这句话。 张幼林顿时警觉起来:“井上先生,您好像什么都知道,汪先生眼下为国事正日理万机,这等小事儿犯不上麻烦他。” 井上村光知道有些过头了,赶紧往回找:“您是琉璃厂的名人,自然传闻很多,我也想证实一下,您参与营救过汪主席,是真的吗?” 张幼林摆摆手:“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后面的戏,张幼林再也不能专心致志了,他犯起了嘀咕:这个日本人…到底是干吗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儿,王仁山确实比张喜儿能干多了,可也有让张幼林窝心的地方,旁的不说,就徐管家给贝子爷卖画那件事儿,就让张幼林憋闷了好几天。 自从皇上退位以后,贝子爷经历了人生的巨变,虽然他不像额尔庆尼被三郎和七姨太整得那么惨,可架不住坐吃山空,加上不会算计,眼下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徐管家还是不错,无论富贵也罢,贫贱也罢,这些年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贝子爷,不但没偷他的东西,而且还净为一家老小的吃喝发愁了。 那天,都快到晌午了,贝子爷已经画了好几个钟头了,肚子开始“咕咕”作响,他放下毛笔,唤来了徐管家:“晌午吃什么呀?” 徐管家愁眉苦脸:“贝子爷,我这儿正发愁呢。” “发什么愁呀?”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贝子爷还全然不知。 徐管家道出了实情,贝子爷的火儿“腾”地就蹿上来了,他手臂一挥:“接着当!” “您老让当,瞧这里里外外的,还有当得出钱来的东西吗?” 徐管家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可句句都砸在贝子爷的心上。他不禁仰天长叹:“唉!想不到,我堂堂大清国的皇亲贵胄,如今会落到这步田地!”贝子爷低头在画上又补了几笔:“拿去,到荣宝斋卖了。” “荣宝斋不收现成儿的,得先有人预订。”徐管家面露难色。 贝子爷不耐烦了:“让你拿去你就拿去,哪儿那么多废话!” 徐管家不敢再言语,他卷起画,匆匆赶往荣宝斋。到了荣宝斋的大门口,徐管家没急着进去,他定定神,擦了把头上的汗,又整整衣襟,这才迈着四方步踱了进去。 徐管家把贝子爷的画在柜合上展开,拿腔拿调地说道:“我们贝子爷昨儿个兴致好,随手画了两笔,我一瞧,哎哟喂,真把我吓着了,这简直是惊世骇俗之作啊!要是有心去画,十有八九许画不出来,我怕贝子爷随手当废纸给揉了,赶紧给您送过来,您好好看看。” 伙计们没人愿意搭理他,云生只好走过来,指着徐管家的鼻子说道:“徐管家,跟您说多少回了?有人订的时候再让贝子爷画,没人订就先别劳这份儿神,荣宝斋又不是收破烂儿的,逮着什么要什么,您倒是不怕跑道儿送来了,我们上哪儿打发去呀?” 话音未落,张幼林和王仁山走进来,徐管家像见到了救星,快步迎上去:“哎哟,张先生!” 张幼林在他面前站住:“贝子爷还好吗?” “托您的福,好,好,贝子爷净惦记您!” “改日我去登门拜望。” 徐管家喜笑颜开:“好嘞,您的话我一准儿带到!” 张幼林转向了云生:“云生,你刚才怎么说话呢?贝子爷是荣宝斋的老朋友,眼前不过是遇到点儿难处,你到柜上先支点儿钱,把画儿收下来嘛。” 王仁山在张幼林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张幼林的脸一沉:“好好好,经营方面的事,由王经理说了算,我不说了,我不说了…” 徐管家眼瞧着到手的钱又飞了,实在不甘心,他又乞求王仁山:“王经理,您瞧,画都画出来了,您好歹给点儿,多少都行…” 王仁山从兜里掏出一块钱放在柜台上:“徐管家,真对不起,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儿小意思,让贝子爷千万别嫌少,这画儿呢,您先拿回去,等有人订画儿时再说,徐管家,不是我驳您的面儿,荣宝斋的规矩是我订的,要是我带头把自己订的规矩给破了,您说,我还好意思在琉璃厂混吗?” “王经理说的是,规矩我懂,规矩我懂…”徐管家赶紧把钱揣起来。 张幼林对张喜儿说道:“我没带钱,先从柜上支两块,算是我借的。” 张喜儿拿钱递给张幼林,张幼林把钱塞在徐管家手里:“徐管家,对不住了…” 这件事让张幼林心里憋闷了好几天。王仁山有他的道理,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荣宝斋是家做买卖赚钱的铺子,不是慈善堂。可他是个念旧的人,也是个热心肠,虽说贝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