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血色战旗_第六百九十三章东北风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三章东北风云 (第5/5页)

    9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彭真、康生前去东北,并拟定〖中〗央候补委员程子华亦去东北。

    继〖中〗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彭真、陈云等首先飞往东北后,许多奉命赴东北的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纷纷行动起来运用各种方式迅速进入东北。

    然而,东北战场上的军事统帅至此仍未明确。9月19日,中共〖中〗央委员林彪以及候补〖中〗央委员萧劲光一行抵达河南,此时中共〖中〗央及刘少奇并没有考虑让他俩去东北。从延安出发时,毛泽东原准备先让他俩分别担任山东军区的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的,原因是山东军区的老底子是八路军115师发展起来的而林彪则是这支大部队的指挥员。

    林彪因抗战初期遭国民党军阎锡山所部用枪误伤后,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后到苏联养病,健康仍难已恢复平时面色苍白,但是打仗却不含糊。这一次毛泽东把山东军区交给他管他当然十分满意,当在晋南与刘伯承、郊小平握别后,便与萧劲光昼夜兼程地向山东进发,就在口月19日这一天,他才收到中共〖中〗央令他转赴冀东负责冀热辽军事工作的指示。

    林彪与毛泽东同为抓枪杆子起家的苏区干部,关系非常深厚。在井冈山时期,就是毛泽东的手下。20多岁当上了红一军团军团长。

    又曾毕业于黄埔第4期,有一定的军事水平,很能打仗。在党内几次关键的是非问题上,他基本上支持的是毛泽东,因此毛泽东一直十分器重林彪。1942年10月,林彪由重庆返回延安。毛泽东得悉后特地起了个大早,亲自下山迎接。

    而毛泽东以往甚至连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远途归来时,也不曾有过如此举动。所以毛泽东麾下那么多战将却偏爱林彪,绝非偶然。

    9月25日,林彪等率部北上冀东,10月17日才奉命开赴东北,于10月28日到锦州,29日到达沈阳。

    实际上真正能打硬仗的要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黄克诚的新四军第3

    师。“黄3师”(走进军东北部队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也是闯关东的过程中,最辛苦的一支了。

    黄克诚是湖南永兴县人,生于190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他又参加北伐战争,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1928年,黄克诚参加了湘南起义。红军时期,他的最高职务是军政治部主任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

    长征结束、抗战开始后,他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

    不久,为支援华中抗战,黄克诚奉命率领所部南下,转战江苏北部地区。1940年,他配合新四军陈毅的部队打开了苏北的抗日局面,并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华中各地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当时,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5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他被任命为师长兼政委。以后,他又兼任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是朱德、陈毅的部下,与彭德怀共事多年。极善独立思考,为人刚正不阿,敢说真话,好办实事。当他于口月初闻讯八路军先头部队已进入东北后,立即向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饶漱石建议,给〖中〗央发报。要求派大部队去东北。饶漱石则不以为然,认为这不属于新四军和华中局管辖范围的事,不同意发电。为阑明自己的观点,黄克诚以个人名义,于13日向中共〖中〗央发出了那份著名的建立东北总根据地的电报。当9月23日黄克诚接到中共〖中〗央命令要他率部新四军第3师4个主力旅、3个特务团共35

    万人开赴东北后,他首先想到了几万人长途跋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井好充分准备。为此,黄克诚作了周密的考虑。

    黄克诚用最短的时间做好了北上准备后,便与哥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暨全师大部踏上了千里征途。由于临行前,黄夹诚坚持部队要全哥武装,因为他实在放不下心来,不太情愿按照中共〖中〗央通报办理,由此招来一些非议。当3师经过山东时,新四军军部又要求他协助山东部队作战,黄克诚又一次“抗命”并直接获得〖中〗央军委的批准,未在山东担负战斗任务。全师以3000减员的代价,历尽千辛万苦,由苏北淮阴,经山东、承德,出冷口,于同年11月10日到达河北玉田境内,11月25日到达锦州附近地再。

    罗荣桓和毛泽东也是同乡,湖南衡山人。大萃命失败前夕”他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共产党。1927年口月,他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鄂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即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三湾改编时,毛泽东首倡将支部建在连上,并在连一级设党代表,罗荣桓也被分配到一个连里担任党代表,从此开始了他在萃命军队里做政治工作的漫长生涯。

    此后,罗荣桓历任营、纵队、军、军团的党代表、政委或政治部主任。抗战开始后,又担任过11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兼代师长。

    总之,做政治工作,他走出了名的。

    1939年,罗荣桓奉命率领八路军n师开到山东后,对山东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在山东工作期间,他独当一面,把山东这块重要的敌后解放区搞得有声有色,因而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赞赏。

    这一次,延安既然下了决心要大力经营东北,当然需要得力干部,而罗荣桓又最熟悉这些部队,〖中〗央理所当然地选中了他,让他率领山东主力挺进东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