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章他的执念 (第2/3页)
! 韩沉摸出烟,偏头点了一根,甩了甩火柴,丢进垃圾桶里。然后吸了一口,抬头看着周小篆:“什么是犯罪心理?我没听说过。” 周小篆愣住了。 而白锦曦看着韩沉的侧脸,只有一个念头: 真是…混蛋啊。 这时,韩沉将脚印的照片从桌上抽出来,丢到他们面前:“步长26公分,步幅76。现场是较为材质松软的黄棕壤土,脚印深0。3。根据这几项推断,疑犯身高178公分左右,体重70-72公斤*。三个人里,只有曾方平符合条件。” 白锦曦和小篆同时“哦”了一声。 两人对视一眼。 这是步伐追踪的技能。官湖派出所没有懂这个的,但是他们都看市局的同事使用过这个本领。只是当时那名刑警现场采集数据后,回办公室用电脑综合计算了几个小时,才得出精确结论。韩沉就在现场看了两眼,然后就在脑子里算出来了? 小篆盯着韩沉,眼睛里露出新的崇拜。而白锦曦心想,他用传统刑侦手段,她用犯罪心理,没想到最后还殊途同归了。 这时韩沉也看向了她,眼睛里很沉静。 既然统一了结论,剩下的工作就是重新梳理案情,寻找是否有遗漏的线索和证据。 锦曦和小篆同时看向房间里那块白板。 上面是一手非常漂亮的小楷,书写着每起案件的基本信息—— “1、马小菲案2、纪雅馨案3、赵曼曼案 时间:8月2日星期六8月6日星期三8月13日星期三 地点:道里巷10号道南巷5号绵阳巷17号 作案特点:…” 韩沉单手夹着烟,搭在扶手上,另一只手翻看着腿上的卷宗。 小篆第一个有发现:“我想到了!三次案发的晚上,都是晴天,无雨无风。” 韩沉和白锦曦都没说话。这是必然的。罪犯当然要挑好天气作案,否则不方便,也容易在屋内留下痕迹。 白锦曦想了想说:“第一次案发是周六,第二次周三,第三次又是周三。”她抬头看着白板:“这其中有什么关联吗?” 韩沉抬手吸了口烟:“嗯。”锦曦翻翻手里的卷宗,又摇摇头:“哦,他们那个班,三班倒,这两个日子正好休息。”看来没什么特别。 屋内又静了一会儿,小篆开口:“那个…还有一点,不过可能没什么用。周三、周六,正好是陈离江的前妻许莹,以前每次做导游时,离开家的日子。她跑的是省内线路,每周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 锦曦和韩沉同时转头看着他。 锦曦:“继续说。” 小篆:“呃…没了,关于许莹的资料不多。她现在不在江城,离婚后,就搬到洪瑜县去住了。” 锦曦:“立刻去找她详细谈一谈,了解陈离江的情况。如果日期的选择,真的跟前妻有关,那只能说明陈离江的执念真的很深。一个罪犯执念越深,心理就越扭曲;越扭曲,他就越会希望在行为中达成自己的执念。他选择哪一天作案,他会把工具偷偷藏在哪里,他会在哪里留下痕迹,都可能与这个执念有关。说不定我们就能找到定罪的证据。小篆,干得好!”她讲话的时候,韩沉一直看着她。而小篆用力点点头,立刻推门出去了。 房间里就剩下两个人,重新恢复宁静。 锦曦看着他:“继续?” 他点点头,将烟头戳熄在烟灰缸里,又敲出一根。 白锦曦伸手过去,手心朝上摊开。 “抽完了?”他指的是上次被她顺走的大半包。 “嗯…”他丢了一根到她手掌心,自己点燃后,把火柴盒也丢给她。白锦曦点了烟后,在手里玩着火柴盒:“这盒给我吧,反正你很多。” “嗯。”白锦曦就把火柴盒揣进裤子口袋里。凉凉的yingying的盒子,摸着居然很有质感。 两人一起抽着烟,继续看卷宗。 这时已经是上午九、十点钟,阳光格外的好,屋子里也显得格外地静。白锦曦看了一阵,还是没有头绪。其实这些天,她只要一有时间,卷宗都不离手,已经不知看了多少遍。所以一时要找到突破点,不是那么容易。 正叼着剩下的一小段熄灭的烟头,左思右想,突然就听到韩沉的声音响起:“不看了。” 白锦曦抬头看着他。 “读。”他将卷宗丢到她面前“开始吧。” “啊?” 韩沉往椅子里一靠,伸手揉了揉眉心,闭着眼睛说:“眼睛的阅读速度太快,很多讯息还没经过大脑仔细加工,就看过去了。一字一句念出来,放慢速度,一是给大脑一个反应时间;二是刺激的是我们的听觉;三是口供里记录的很多东西:声音、气味、画面,光靠眼睛看文字形成不了直观感受,读出来更容易刺激大脑产生联想,发现线索。” 白锦曦听得高兴起来:“很有道理啊,这招不错,你从哪儿学来的?” 韩沉笑了笑:“以前有人…”他的声音突然顿住。 以前有人不喜欢看卷宗,总是要他读,还说这么一堆大道理——这句话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脑海里。 而现在,他破了那么多案子,在深夜里读过那么多卷宗,k省第一神探的声音,却再也没有人聆听。 见他忽然不说话了,白锦曦也没太在意,拿起卷宗,翻到第一宗案件受害人陈述那里,读了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