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_卷二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二十六 (第3/3页)

兵器,仁先率领属吏近侍三十余骑结阵于行马之外。及至交战,贼众大多投降。涅鲁古中流矢坠马,被活捉,重元带伤而退。仁先觉得五院部萧塔剌居所最近,赶紧召他来,分头派人会集诸军。黎明,重元率领奚人两千人前来攻打行宫,萧塔剌的兵马正好赶到。仁先料想敌人势必不能持久,等待他们气馁时再行攻击。于是背着营垒结阵,瞅准机会奋勇出击,贼众奔逃溃散,仁先率兵追杀二十余里,重元与数骑人马逃跑了。皇上握着仁先的手说“:这次平乱都是你的功劳啊。”加号尚父,进封为宋王,担任北院枢密使,并亲自为他制文以示褒奖,又诏令绘制《滦河战图》以表彰其功劳。

    咸雍元年(1065),加于越,改封辽王,与耶律乙辛共同主持北院枢密事务。乙辛倚恃宠幸,违法行事,仁先阻止他,因此受到忌恨,出贬为南京留守,改为晋王。仁先存恤孤独,禁绝jianian恶,宋人闻风震慑畏服。论及他的人认为自于越休哥之后,可令宋人畏服的,只有仁先一人。

    阻卜塔里干背叛王命,仁先担任了西北路招讨使,赐给鹰纽印及尚方剑。皇上晓谕说:“你此去离朝廷太远,如果每次都奏明后再行事,恐怕会失去机会,你可以随机行事,先斩后奏。”仁先严密设置斥候(。。望台),扼守敌人的要塞,对于顺服的部族加以笼络安抚,各种政务都整治得有条有理。塔里干又来侵犯,仁先迎击,追杀八十余里。大军接着赶到,又击败了塔里干。别部把里斯、秃没等人前来援救塔里干,见他屡次挫败,不敢交战而投降了。北部边境便得以安宁。

    八年(1072),仁先去世,年六十岁,遗命让家人薄葬。弟义先、信先,子挞不也。

    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使你将来见识过人,年纪也老了。现在如果赶紧出来做官,还行有余力。”耶律良说:“困窘还是通达,都是命中注定,不是你所知道的。”没有听友人的话,留在南山过了几年才回。

    重熙年间,补为寝殿小底,不久做了燕赵国王的近侍。因为家境贫穷,诏令乘坐官府厩马。迁官修起居注。适逢兴宗皇上出猎于秋山,耶律良进献《秋游赋》,皇上十分嘉许。

    清宁年间,道宗临幸鸭子河,耶律良做《捕鱼赋》。从此受到恩遇渐渐隆盛,迁任知制诰,兼知部署司事。上奏请求编纂道宗御制诗文,书名《清宁集》;皇上为耶律良诗集命名为《庆会集》,亲自为他做序。不久,担任敦睦宫使,兼权知皇太后宫诸局事。

    耶律良得知重元与其子涅鲁古图谋叛乱,因为皇上更信任自己亲近喜爱之人,不敢立即上奏,暗里向皇太后说明。太后假托有病,召来皇上告知此事。皇上对耶律良说“:你想离间我们兄弟骨rou之情吗?”耶律良奏道:“我如果胡乱发言,情愿伏斧钅质就死。陛下如果不早做准备,恐怕堕入贼人的jianian谋之中。如果征召涅鲁古而不来,可以推断此事。”皇上听从了他的话。使者到涅鲁古门前,涅鲁古想杀他,扣留于帐下。使者用佩刀割破帐幕逃出,赶赴行宫将实际情形奏闻皇上。皇上这才相信。待到重元之乱平定,耶律良因功升迁汉人行宫都部署。

    咸雍初,任同知南院枢密使事,又任惕隐,出京任知中京留守事。不久去世,皇上感叹哀伤,派遣重臣赠资助祭,并赐给葬具,追封为辽西郡王,谥曰忠成。

    萧惟信,字耶宁,楮特部人。五世祖霞赖,南府宰相。曾祖乌古,中书令。祖父阿古只,平州知州。

    父高八,富于谋术,博览古今。开泰初,任北院承旨,渐升为右夷离毕,以干练敏捷著称,拜为南府宰相。累迁倒塌岭节度使,兴中府知府,再度担任右夷离毕。陵青引诱众人作乱,事情败露,由高八审讯,只诛杀首恶,其余一概释免之。回头上奏,甚合皇上心意。

    惟信天性沉着坚毅,专心于学业,擅长辨析论说。重熙初开始出来任官,累迁至左中丞。十五年(1046),改任燕赵国王傅导,兴宗晓谕他说:“燕赵王左右大多是当面恭维的人,他听不到忠言,渐渐养成习性。你应当以正道对他加以规劝教导,让他知道君父之大义。如果他左右有人不适合居于王府,你写上他们的名字奏闻。”惟信以礼义对燕赵国王加以辅导。十七年(1048),迁任北院枢密副使,因事获罪免官。不久复职,兼任北面林牙。

    清宁九年(1063),重元作乱,干犯滦河行宫,惟信跟随耶律仁先击破之,赐为竭忠定乱功臣。历任南京留守、左右夷离毕,又重任北院枢密副使。大康年间,托言年老请求辞官归田,皇上不准。枢密使耶律乙辛诬陷致使太子被废,内外官员都知道太子冤枉,无人敢于论辩,惟信多次在朝廷上争辩,皇上没有答复。告老还乡,加守司徒,去世。

    姚景行,初名景禧。祖父汉英,本为周国将领,应历初来访我国,用敌国之礼仪,皇上发怒,扣留了他,隶属于汉人宫分。及至景行贵显之后,才出其宫籍,定籍贯为兴中县。

    景行博学。重熙五年(1036),提升入进士乙科,任将作监,改任燕赵国王教授。没几年,升为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性情敦厚,清廉正直,深得人心。

    道宗即位,多次接受咨询,任北府宰相。九年(1063)秋,辞官回乡,途中听说重元作乱,便招集行路旅客得三百骑前往勤王。待到赶到京城,贼乱已被平定。皇上嘉赏他忠诚,将谋反者的财产赐给他。咸雍元年(1065),出京任武定军节度使。次年,皇上以驿马征召他拜为南院枢密使。皇上从容向他请问治国之道,领他进入内殿,取出御书及太子书法给他看,赐予器物和车马仪仗。皇上有心进攻宋国,召景行问道:“宋人喜欢在边境滋事,怎么办才好?”景行回答说:“自从圣宗皇帝凭借声威与德行怀柔包容远方各国,宋朝修治职贡,迄今将近六十年了。如果因为小过就对宋用兵,恐怕有违先帝与宋人所订的旧和约。”皇上觉得他的话有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辞官,没过一月又官复原职。遭逢父丧去职,皇上起复他续任,兼中书令。皇上向他询问古今儒士之优劣,景行作答,甚合皇上心意,任为兴中府知府,改朔方军节度使。大康初,移镇辽兴军。因上京积压案件甚多,皇上命他为上京留守,没几个月,以监狱变空闻名。

    多次请求辞官,皇上没有批准。又请辞,皇上答允了,加号守太师。去世,皇上派使者前往吊唁祭祀,追封为柳城郡王,谥文宪。寿隆五年(1099),诏令为他建立祠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