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_卷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七 (第4/4页)

统治百姓。如果要满足人心,就该立永康王。”耶律洼觉得有理。适逢耶律安抟前来,其想法与耶律吼相合,于是议定立永康王,这便是世宗。

    不久,因功升任采访使,被赐给宝器财物。耶律吼推辞说:“臣官位已高,怎敢再求富裕!我的族弟耶律的王录的儿子们因犯事遭籍没入官,陛下如能怜惜他们而放他们出来,那么就算是赐给我最多的东西了!”皇上说:“耶律吼舍弃重赏,为族人之事求请,其贤明远过众人。”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赐给他宫户五十。当时有人择取当世名流做《七贤传》,耶律吼列入七贤之一。天禄三年(949)去世,年三十九岁,子何鲁不。

    耶律安抟,曾祖父岩木,玄祖之长子;祖父楚不鲁,为本部夷离堇。父迭里,幼年时多病,当时太祖任挞马犭戊沙里,常常加以抚养照料。神册六年(921),迭里任惕隐,随从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党项立有战功。天赞三年(924),任南院夷离堇,征讨渤海,进攻忽汗城,俘虏斩首甚众。太祖崩逝,淳钦皇后称制摄政,想让大元帅继立。迭里上言说“:帝位应该优先由嫡长子继承;现在东丹王到朝里了,应当立他。”因此忤逆了皇后旨意。因为偏袒依附东丹王,诏令将他下狱,审讯,并且加以炮烙之刑。他拒不伏罪,被杀,籍没全家。

    安抟从幼年起就显得像个成人,居服父亲之丧,悲恸哀绝,伤毁身体,超过了常礼,见到的人都哀怜他。太宗多次给以慰抚晓谕,曾经说:“这孩子必定会成大器。”成年之后,很少言笑,看重对他人的承诺,行为举止遵守规范,事奉母亲极其孝顺。因为父亲死于强加之罪,一直不能下葬,所以对于宴饮逐欢之事一概不参与。世宗在藩国时,对他给以特别的怜悯存恤,安抟暗地里也与世祖相交好。

    太宗讨伐晋国归来,到栾城而崩逝,诸将想要扶立世宗,因李胡及寿安王在朝中,犹豫不决。当时安抟掌宿卫,世宗暗里召见他请问计之所出。安抟说“:大王您聪智娴雅宽大仁恕,又是人皇王的嫡长子;先帝尽管有寿安王为嗣,然而天下人心多归于大王。现下如不能当机立断,将后悔莫及。”适逢有人从京师前来,安抟便诈称李胡已死并传报于军中,大家都信以为真。于是安抟到北、南院二大王处计议。北院大王耶律洼听说,便赶紧站起来说道:“我二人正商议此事。先帝曾想将永康王立为太子,今日之事有我辈在,谁敢不听从!只是担心不报告太后而立新皇,可能为国家挑起争端。”安抟回答说“:大王既然知道先帝想以永康王为太子,况且永康王贤明,人心乐于归附。现在天下刚刚平定,稍稍滞缓一下,则大事去矣。如果告知太后,必定是立李胡。何况李胡残酷暴虐,路人尽知,如果真的继承帝位,将置社稷于何地?”南院大王耶律吼说:“这话太对了。我计议定矣!”于是整顿队伍,召集诸将拥立世宗即帝位于太宗灵柩前。

    世宗即位,以安抟为心腹,总管宿卫。同年,与太后、李胡相约和解于潢河横渡。太后问安抟说“:我与你有什么过节?”安抟答以父亲之死,太后无言以对。及至设置北院枢密使,皇上下令由安抟担任,赐给奴婢百人,宠信任用无以复加。大事都由他参与决断。然而性情过于宽和,处理事务按照草率疏简的原则,对于强横狡猾之辈不守法纪,恣意妄为的举动不能辖制禁止。天禄末年,察割率兵进犯御帐,又不能讨伐他,因此内外官员都责备他。

    穆宗即位,因为倡立世宗之故,不再得到任用。应历三年(953),有人诬陷安抟与齐王罨撒葛阴谋叛乱,下狱死去。侄儿撒给,为左皮室详稳。

    耶律洼,字敌辇,隋国王释鲁之孙,南院夷离堇绾思之子。少时富于器局和才识,众人寄之以三公宰辅之期望。

    太祖时,尽管未任官,太祖还是经常让他承办事务。太宗即位,被任命为惕隐。天显末年,皇上救援河北,耶律洼任先锋,败张敬达军于太原北面。会同年间,迁任北院大王。及至讨伐晋国,又任先锋,与梁汉璋交战于瀛州,击败之。

    太宗崩逝于栾城,南方州郡大多反叛,人马困顿疲乏,军中不知如何是好。耶律洼与耶律吼等定策扶立世宗,于是号令诸将说:“大行皇帝升天去了,国家神位无人主持,永康王乃人皇王嫡长子,是天意人心所在,应该即位;如有不服从者,以军法从事。”诸将都说:“好。”世宗即位,赐给耶律洼宫户五十,拜为于越,不久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耶律挞烈,字涅鲁衮,六院部郎君袅古直之后。朴实稳重,足智多谋,有担负重任之才。四十岁还未出来做官。

    会同年间,任边部令稳。应历初年,升任南院大王,平均赋税徭役,劝导百姓耕织,部人得到化育,户口大量增殖。时逢周人侵犯汉国,由挞烈总率西南道军马前往援救。周已攻下太原等数城,汉人不敢交战。及至得悉挞烈兵马前来,周主派郭从义、尚钧等率精骑拒战于忻口。挞烈击败之,擒获其将史彦超,周军逃回,挞烈收复了失陷的城池,汉主到挞烈处致谢。及至汉主崩驾,宋军前来攻讨,皇上命挞烈担任行军都统,派出诸道兵马前往援救。大军出雁门关后,宋人谍报得知消息,宋军退兵。

    保宁元年(969),升任兼政事令,辞官。乾亨初年,皇上召见他。见他须发俱白,精力却仍然强健,向他请问政事,对他深加礼遇。后因病去世,年七十九岁。

    挞烈用兵之时,赏罚严明,言出必信,深得士卒欢心。河东势力单弱,之所以长时间内未被周、宋并吞,与挞烈的援助不无关系。他在治所内不大兴土木,百姓无不称道其惠政,粮食也屡屡丰收。当时耶律屋质在北院,挞烈统领南院,均政绩赫赫,朝议称他们为“富民大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