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七 (第2/4页)
楚不鲁,为本部夷离堇。父迭里,幼多疾,时太祖为挞马狘沙里,常加抚育。神册六年,为惕隐,从太祖将龙军讨阻卜、党项有功。天赞三年,为南院夷离堇,征渤海,攻忽汗城,俘斩甚众。太祖崩,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宣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由是忤旨。以党附东丹王,诏下狱,讯鞫,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其家。 安抟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太宗屡加慰谕,尝曰:“此儿必为令器。”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太宗伐晋还,至栾城崩,诸将欲立世宗,以李胡及寿安王在朝,犹豫未决。时安抟直宿卫,世宗密召问计。安抟曰:“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今若不断,后悔无及。”会有自京师来者,安抟诈以李胡死传报军中,皆以为信。于是安抟诣北、南二大王计之。北院大王洼闻而遽起曰:“吾二人方议此事。先帝尝欲以永康王为储贰,今日之事,有我辈在,孰敢不从!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安抟对曰:“大王既知先帝欲以永康王为储副,况永康王贤明,人心乐附。今天下甫定,稍缓则大事去矣。若白太后,必立李胡。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南院大王吼曰:“此言是也。吾计决矣!”乃整军,召诸将奉世宗即位于太宗柩前。帝立,以安抟为腹心,总知宿卫。是岁,约和于潢河横渡。太后问安抟曰:“吾与汝有何隙?”安抟以父死为对,太后默然。及置北院枢密使,上命安抟为之,赐奴婢百口,宠任无比,事皆取决焉。然性太宽,事循苟简,豪猾纵恣不能制。天禄末,察割兵犯御幄,又不能讨,由是中外短之。穆宗即位,以立世宗之故,不复委用。应历三年,或诬安抟与齐王罨撒葛谋乱,系狱死。侄撒给,左皮室详稳。 耶律洼,字敌辇,隋国王释鲁孙,南院夷离堇绾思子。少有器识,人以公辅期之。太祖时,虽未官,常任以事。太宗即位,为惕隐。天显末,帝援河东,洼为先锋,败张敬达军于太原北。会同中,迁北院大王。及伐晋,复为先锋,与梁汉璋战于瀛州,败之。太宗崩于栾城,南方州郡多叛,士马困乏,军中不知所为。洼与耶律吼定策立世宗,乃令诸将曰:“大行上宾,神器无主,永康王人皇王之嫡长,天人所属,当立;有不从者,以军法从事。”诸将皆曰:“诺。”世宗即位,赐宫户五十,拜于越。卒,年五十四。 耶律颓昱,字团宁,孟父楚国王之后。父末掇,尝为夷离堇。颓昱性端直。会同中,领九石烈部,政济宽猛。世宗即位,为惕隐。天禄三年,兼政事令,封漆水郡王。及穆宗立,以匡赞功,尝许以本部大王。后将葬世宗,颓昱恳言于帝曰:“臣蒙先帝厚恩,未能报;幸及大葬,臣请陪位。”帝由是不悦,寝其议。薨。 耶律挞烈,字涅鲁衮,六院部郎君甗古直之后。沉厚多智,有任重才。年四十未仕。会同间,为边部令稳。应历初,升南院大王,均赋役,劝耕稼,部人化之,户口丰殖。时周人侵汉,以挞烈都统西南道军援之。周已下太原数城,汉人不敢战。及闻挞烈兵至,周主遣郭从义、尚钧等率精骑拒于忻口。挞烈击败之,获其将史彦超,周军遁归,复所陷城邑,汉主诣挞烈谢。及汉主殂,宋师来伐,上命挞烈为行军都统,发诸道兵救之。既出雁门,宋谍知而退。保宁元年,加兼政事令,致政。乾亨初,召之。上见须发皓然,精力犹健,问以政事,厚礼之。以疾薨,年七十九。 挞烈凡用兵,赏罚信明,得士卒心。河东单弱,不为周、宋所并者,挞烈有力焉。在治所不修边幅,百姓无称,年谷屡稔。时耶律屋质居北院,挞烈居南院,俱有政迹,朝议以为“富民大王”云。 赞曰:立嗣以嫡,礼也。太宗崩,非安抟、吼、洼谋而克断,策立世宗,非屋质直而能谏,杜太后之私,折李胡之暴,以成横渡之约,则乱将谁定?四臣者,庶几《春秋》首止之功哉。 部分译文 耶律屋质,字敌辇,世系上出自孟父房。资质简约沉静,富有器局与见识,看重对别人的承诺。遇到仓猝间发生的突然事变,能够从容处置,他人无法想象。博学多识,通晓天文。 会同年间,任惕隐。太宗崩逝,诸大臣立世宗,太后听说,十分恼怒,派皇子李胡派兵迎击,与安端、刘哥等人相遇于泰德泉,兵败而回。李胡将世宗之臣僚家属全部抓住,对看守的人说:“我要是没有获胜,先杀了这伙人!”人们都惊骇无比地互相传言说:“如果真的打起来,那就是父子兄弟互相残杀了!”大军驻扎于潢河两岸,双方隔着河岸互相拒战。 当时耶律屋质跟随太后左右,世宗因为屋质善于筹划,想离间他与太后的关系,便写了想侍奉太后的书信,来试探太后。太后得到书信,拿给屋质看。屋质读完信,说道:“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死力来辅助。如果太后对我有疑心,我就是想要尽忠,能行吗?现下可行的办法,不如通过言语沟通来和解,事情一定能成;要不然就该赶紧交战,以决定胜负。然而人心一旦动摇,给国家酿出的祸患一定不浅,还请太后明察决断。”太后说“:我如果对你有疑心,怎么会把书信给你看呢?”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帝位又不是转移到了外族,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太后就应该考虑个长远之策,与永康王和谈。”太后说“:谁可以出使呢?”回答说“:太后如果不疑心我,就请让我去。万一永康王听从劝解,就是祖宗国家之福祉了。”太后便派屋质将信送给世宗。 世宗派宣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