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_卷二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三 (第2/3页)

,石烈太师阿里底杀其节度使,西奔窝鲁朵城,盖古所谓龙庭单于城也。已而阻卜复叛,围图玉于可敦城,势甚张。图玉使诸军齐射却之,屯于窝鲁朵城。明年,北院枢密使耶律化哥引兵来救,图玉遣人诱诸部皆降。帝以图玉始虽失计,后得人心,释之,仍领诸部。请益军,诏让之曰:“叛者既服,兵安用益?且前日之役,死伤甚众,若从汝谋,边事何时而息?”遂止。会公主坐杀家婢,降封郡主,图玉罢使相。寻起为乌古敌烈部详稳。以老代还,卒。子双古,南京统军使。孙讹笃斡,尚三韩郡王合鲁之女骨浴公主,终乌古敌烈部统军使,以善战名于世。

    耶律铎轸,字敌辇,积庆宫人。仕统和间。性疏简,不顾小节,人初以是短之。后侵宋,分总羸师以从。及战,取绯帛被介胄以自标显,驰突出入敌阵,格杀甚众。太后望见喜,召谓之曰:“卿戮力如此,何患不济!”厚赏之。由是多以军事属任。俄授东北详稳。开泰二年,进讨阻卜,克之。重熙间,历东北路统军使、天德军节度使。十七年,城西边,命铎轸相地及造战舰,因成楼船百三十艘。上置兵,下立马,规制坚壮,称旨。及西征,诏铎轸率兵由别道进,会于河滨。敌兵阻河而阵,帝御战舰绝河击之,大捷而归,亲赐卮酒。仍问所欲,铎轸对曰:“臣幸被圣恩,得效驽力,万死不能报国,又将何求!”帝愈重之,手书铎轸衣裙曰:“勤国忠君,举世无双。”卒于官,年七十。子低烈,历观察、节度使。

    论曰:初,辽之谋复三关也,萧惠赞伐宋之举,而宋人增币请和。狃于一胜,移师西夏,而勇智俱废,败溃随之。岂非贪小利、迷远图而然。况所得不偿所亡,利果安在哉?同时诸将抚绥边圉,若迂鲁忠勤不伐,铎鲁斡高情雅韵,铎轸虽廉不逮萧惠,而无邀功启衅之罪,亦庶乎君子之风矣。

    部分译文

    萧惠,字伯仁,乳名脱古思,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

    初时因为是中宫亲眷,为大国舅帐下详稳。随同伯父排押征讨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依靠险阻拒守,萧惠力战,破之。待到进攻开京,以军纪严整闻名,授职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开泰二年(1013),改授南京统军使。不久,为右夷离毕,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议认为辽东乃是军事重地,非勋臣国戚不能镇守,圣宗便命萧惠知东京留守事。改为西北路招讨使,封魏国公。

    太平六年(1026),萧惠征讨回鹘阿萨兰部,自各路征兵,只有阻卜酋长直剌后到,萧惠便将他立即斩首示众。进军至甘州,围城攻之三日,不克而回。当时直剌之子纠集人马前来袭击,阻卜酋长乌八暗地将情况告知萧惠,萧惠不肯相信。适逢西阻卜反叛,袭击三克统军官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率兵三千来相救,遇敌于可敦城西。谐里、阿不吕战死,士卒溃散。萧惠仓猝间列阵迎敌,敌人出其不意地进攻我军。众人请示乘机挥兵迎击,萧惠认为我军疲敝,战斗力不强,不听众人建议。乌八请求于夜里去劫敌营,萧惠仍不准。直到阻卜兵撤军回师时,萧惠才预设伏兵攻击之。前锋刚与敌交锋,敌人便败走了。萧惠担任招讨多年,屡次遭到侵犯掠夺,人马均疲惫困顿不堪。七年(1027),谪迁为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不久迁官为南京统军使。

    兴宗即位,萧惠知兴中府,历任顺义军节度使、东京留守、西南面招讨使,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郑王,赐号推诚协谋竭节功臣。重熙六年(1037),又任契丹行宫都部署,加守太师,徙为赵王。拜南院枢密使,改封齐王。

    当时皇上想要混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会集群臣计议。萧惠说:“两国的强弱情势,皇上心中自然尽知。宋人西征已有数年,军队劳困,百姓疲乏,陛下亲率六军前往,获胜是势所必然。”萧孝穆说“:我国前朝与宋和好,现在对方无罪而我国前去攻讨,是其过错在我;况且胜负尚不可逆料。希望陛下能审慎地考虑此事。”皇上听从了萧惠的话,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诸军于燕地。萧惠与皇太弟率军逼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求和。萧惠因为首倡用兵之功,进封为韩王。十二年(1043),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任北枢密使。

    十三年(1044),夏国李元昊引诱山南党项诸部叛附于夏,皇上亲征。元昊害怕,请求投降。萧惠说:“元昊忘弃我朝累世之恩,心生jianian计,皇上御驾亲征到此,他仍不全数归还所掠之物。上天诱惑其心,使他前来迎接陛下。天与不取,后悔何及?”皇上从其言。次日晨,全军进发。夏人列马阵拒战于河西,以盾蔽身而立,萧惠击败之。元昊逃走,萧惠指挥先锋及右翼军邀击之。夏人千余从包围圈中溃败而出,遭到我军迎击。就在此时,忽地刮起一阵大风,飞沙迷住双眼,军队阵形大乱,夏人乘机反击,我军被践踏而死的不可胜数。诏令班师。

    十七年(1047),娶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为驸马都尉。次年,皇上再次征讨夏国。萧惠自河南进军,战船粮船绵延数百里。进入敌境之后,侦察到敌人在不远处行动,便将铠甲载于车上,士兵不得乘马。诸将都请求防备不测,萧惠说:“李谅祚必定会亲自去迎接车驾,哪有工夫顾及我们?无缘无故地设防,只不过自缚手脚罢了。”一连数天,我军都没有立营垒。直到探子报告夏国军队已到,萧惠这才自责称罪,谅祚军从山坡上冲下,萧惠与部人来不及穿上铠甲便四散奔逃。追杀者用箭射击萧惠,萧惠因之几乎未能免死,军士死伤尤其惨重。军队回国后,因萧惠之子慈氏奴阵亡,皇上下诏释免其罪。

    十九年(1049),因年老请求辞官,诏令恩赐坐肩舆入朝,可扶杖上殿。萧惠再次递上奏章,皇上便允准其辞职,封他为魏国王。诏令冬夏都要赴行宫所在,参与决断疑难事务。他回乡以后,皇上接连不断地派人赐给他汤药及其他赏赐。每逢生日,则赐诗以示尊宠。清宁二年(1056)去世,时年七十四岁,遗命家人薄葬。讣告传出,道宗皇上因此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