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喧嚣着地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3页)

年排在升学第一位的,永远是赫桥。用那句在各个地方有各个主语的话来说“考取XX,你的一只脚就已经迈进大学”XX在这里,就是赫桥。

    虽然柯壹壹觉得,自己原先踏出去的那只脚,已经收回来了。她停在原地。

    别人前进到了很远的地方。她却动弹不得了。

    当初自己考取赫桥时父母的笑容,甚至比眼下他们的沉没还要清晰。每次拿着不及格的试卷和老师严肃的评语时,他们都会更加清晰。

    拓印在去年夏天里轰轰烈烈的欢喜,红色的录取通知书,家里打了三十几个报喜的电话,不会喝酒的父亲甚至破天荒地喝醉了。柯壹壹听他语言开始有些不连贯,女孩表面上皱着眉,内心却软塌塌的。

    是了,接下来,秋,冬,春,之后,夏天。又是夏天。

    连父母都已经习惯了她惨烈的试卷分数,眼下正在努力习惯老师三五不时打来的电话,里面淡漠地说着“你们女儿,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换来随后饭桌上的静默。比父亲更加沉不住气的是母亲,在柯壹壹吃饭是先拖开椅子时会突然大声朝她喊:“你到底想怎么样!”

    女生先是吓的一哆嗦,随后便立刻绷紧了脊背,压低下颌,斜看出去。做母亲的以为那是为了体现“不屑”的故意姿态,会忍不住扬手打过来。

    于是柯壹壹反射性地挡,于是父亲扔下筷子出来拦,于是母亲哭着不罢休地挥动手臂。

    乱乱糟糟。

    乱乱糟糟。

    眼下连她好容易攒钱偷偷买的裙子,也成了带着不整齐毛边的“残缺品”

    柯壹壹站在卫生间,锁了门后大口大口地吸鼻子。

    【原谦·贰】

    明敬高中一年7班的班长原谦有了女朋友的消息,在传出后第一时间内得到的反馈"是他?怎么可能?”随后寻着机会扫向这个黑发男生的目光,想要从那张英挺分明的脸上找到一丝恋爱后的甜蜜痕迹,却总会被冷冷地瞪回来。

    那个最初的小道消息便因此很快就夭折在了风里。

    这让发现者非常沮丧:“是真的啊,我看他对隔壁班那女生可亲切咧!上次不还特意集了校徽帮她忙吗。”

    下午第三节的地理课上,原谦看见那女孩又被两个人拖着拐到了教学楼后。他把目光在那里放了几秒,又转回来。

    黑板上投影着老师带来的幻灯片。在白布上有些模糊的地球,花花绿绿的色彩。原谦捏了捏鼻梁边的xue位。

    今次的状况是被拿走了所有的零用钱,而钱包被扔到卡在了树上。

    ——这不是对方告诉自己的,但不用想也知道。既然等原谦下课后走到那里,看见是女生一跳一跳想够住树枝的场面。

    男生将右手的书包换到左手,站到树下后跃起将白色钱包抓下来。

    “给。”

    “…谢谢。”

    “还有车钱回家么。”

    “有的…”摸出口袋里的一把硬币。

    “那就好。”原谦将刚刚说话时同样从自己身上找出的两枚硬币放回去“我也没钱借你。”

    女生想着那大概也是他的车费,可随后才察觉对方应该是骑车上下学的。

    “你不愿意说,我也不会强迫你讲,”把钱包还回去时,男生这样说到“只是至少把自己准备得强大些,以免事后给他人添麻烦。”

    “…我可没求你来帮忙啊。”女生听到后句,一下急红脸。

    “我说的不是你。”收过意义含混的话音,原谦将空出的右手插进裤子口袋。指尖触到的还是两枚长期放在那里的硬币,已经变温热的边缘。

    父母离异在他读初一那一年。面对大人决定的事实,小孩子没做过多反抗。惟一一次是母亲离开后的冬天,13岁的原谦从学校放学后突然决定去mama那里看一看。他坐了40分钟电车赶到母亲的住处,也见到mama的新爱人,新组成家庭的两人对他很亲切。不过母亲没有留他吃晚饭,那位叔叔也说“时间不早了,为了路上安全还是要早点回去啊。”

    原谦便识相的告辞了。一直到他走出这片住宅,来到车站时才发现,因为先前已经用完了车钱,自己这时身上已经没有多余的路费回家。

    当时五官轮廓还留着孩子青涩的少年,返回到母亲所在的大楼下面,却站了很久还是没有踏进去。

    mama的新家在高层住宅第21楼。

    从底层数上去,差不多到第14楼的地方,无论怎么眯起眼睛,也已经看不清了。越往上的越无法分辨。混在了一起的窗和阳台。

    男孩揉了揉眼。用的力气太大,眼睛红开一圈。

    最后他向路口杂货店里的老板娘借了两元钱。第二天再回来还给她。

    第一个后续报道是,在多日后与母亲的重逢里说起自己曾经到访的那一回时,母亲很惊讶地说:“怎么是冬天呢?明明是四月底,已经很暖和啦,那天你还穿着单衬衫呢。”

    “是么。但…我记得——”男生最初露出不相信的表情,但迅速地撤换了。

    是啊。在等老板娘回身从抽屉里找硬币时,自己曾经冷得打了一连串哆嗦之类,也可以是很主观的感受,也未必就说明那段记忆发生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