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循迹追踪 (第5/6页)
” “卓公了,为何不投刺往见?” “不可能的。”他摇头:“名刺上没有什么大名衔可具,贵长上不会接见的,贯长上交往的人,都是达官巨贾名贤富绅。而且,贵长上何时在家,在下还没调查清楚呢!白跑几次岂不自讨没趣。” “区区不才,为公子于敝上前先容,为公子引见,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陈老兄的好意,似乎在下不宜拒绝呢?” “对。敝上今天恰好在家,卓公子何不随在下一同前往一晤?敝上必定倒履相迎!” “不急不急。”他笑笑:“这可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在下今天另有约会,不能失约于人,改日再具贴往拜,当然是确知贵上在家才前往拜会,贵上是个大忙人。” “恕在下冒昧,公子要见敝上,但不知所为何事,能否见告?在下虽是郝府一位师爷,但蒙敝上抬爱委以重任,凡事皆可酌情作主。” “原来陈兄教武兼师爷,失敬失敬。呵呵!陈师父是不是明知故问了?” “卓公子之意…” “那支三株凤钗。” “哦!对,小桃红的三珠凤钗。” 双方表面上客客气气;不带丝毫火气怒容,骨子里有讽有刺,外柔内刚。 “我卓天威很年轻,不敢自以为是好人,但相当讲理。”他正色道:“我要知道的事,那支珠钗的来源。从现在开始。在下已经表明了来意。郝四爷这支珠钗,如果来清去白,那就免去一切的麻烦,甚至没有麻烦,如果他不愿意说,他瞧着办好了,反正下不达目的,绝不会罢手。陈师爷,在下说得够明白了吧?有何疑问,在下洗耳恭听,我说过我是一个相当讲理的人。” “好,我请教,这支珠钗是你的?” “不错。 “你怎能证明是你的?” “每颗珠皆由名匠以毫刻了一只凤凰,细小如粟,但栩栩如生,位于珠孔的侧方,如不细心观察,不易发觉。金钗本身,凤嘴的吊环是所谓含环珠转球式的,可以任意八方旋转,这种雕刻术天下无双,天下名匠会刻的找不出第二位。那是我卓家的传家至宝,天下间绝对没有第二支。陈师父还有什么疑问?” “被盗了? “可以这么说。” “如果钗归原主,公子就不追究了!” “很抱歉,在下必须追查来源。天下任何奇珍异宝,都是身外之物。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支钗算不了什么,在下本来就无意拥有,它的价值已经消失了。我说过我是相当讲理的人,我要和取走这支钗的人讲理。” “好,在下认为你卓老弟很明事理,这就回去向敝上禀报。” “在下静候回音。”他站起送客:“在下不希望在贵地闹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所以也希望回音是好消息。” “但愿如此,告辞了!” 这次会谈可说双方都极有风度,气氛友好,任何人都会想到事情并不严重,双方皆有和平解决的诚意。 卓天成的要求是合理的,并不要求钗归原主,郝四爷没有拒绝说出来源的理由,除非郝四爷是盗钗的人。 他希望郝四爷拒绝,拒绝等于是承认盗钗人,以后不必浪费时日,跑遍了天下寻找线索了。 树小墙新,暴发户正是找寻对象。 一等三等,郝家毫无动静。 陈师爷不再见面,而客店中却多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出现。 气氛渐紧,暴风雨欲来。 采取主动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强的一方,而往往是心虚理亏的一方。 早餐时光,客店的食厅中人声喧哗,要离店的人显得急躁些,吃过了好结帐离店。 卓天威是长住的旅客,不需匆匆进食,因此食客已走了一大半,他还在慢条斯理进食,神色从容风度极佳。 两个青衣中年人到了他的食桌旁,在左右拖出长凳落坐,目光灼灼地狠盯着他,像是伺羊的狼。 “两位是传口信的?”他放下碗筷:“陈师爷好像没有来。” “传口信是不错!”右首那位有一张债主面孔的人说:“与陈师父无关。”“哦!与谁有关?”他颇感意外。 “吴中一龙,阁下不陌生吧?” “不错,一点也不陌生;江南数英雄,吴中一龙可说是英雄中的英雄。似乎,在下并不曾与吴中一龙有什么瓜葛,我卓天威不认识他吴中一龙,好像并不犯法吧!对不对?” “在天平山,阁下打了宗政老太爷的朋友。” “原来如此!有这么一回事。”他恍然大悟,郝四爷不给回音,八成儿与吴中一龙有关的:“可是,阁下似乎说错了,应该说宗政老太爷的朋友,无缘无故向在下挑衅,下毒手想要我的命,所以被打了,对不对?” “对不对已无追根究底的必要。” “呵呵!谁强谁有理,是吗?这是人之常情,你老兄的话毫不足怪,吴中一龙的作法也不足为怪。现在,阁下可以将回信说出来了。” “请阁下在日落之前离境,有一份薄礼请笑纳。” 另一青衣人从怀中掏出一只匾匣,往他桌前一推,顺手打开匣盖。 是四格小礼盒,里面是四色礼物:枣(早)梨子(离)姜(疆)芥子(界)。中间,有一把八寸小刀。 这是说,如不早离疆界,就用刀子对付。 “宗政老太爷真够宽宏大量的,他居然隐忍着等了好几天才送这份礼。请转告宗政老太爷,在下深领盛情,容后图报。”他含笑收下了礼物:“这是回帖。” 他将四色礼物倒在脚下,明白地拒绝离境。将小刀一折两段,放回到盒中,淡淡一笑将匣递回。 两大汉脸色一变,愤然推凳而起。 “好不识抬举,阁下。”债主面孔大声沉声说。 “你最好乖乖回去禀报,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他冷冷地说:“在下以绝对不信你两位有厉魄怨鬼高明,更没有竹林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