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夙敌怨 (第5/5页)
见证人?他们怎么竟把这种事作为可以夸口的好事而乐此不疲?这种事不提便罢,提起来就让人恶心不是?他想抬起屁股走人,但马萧萧突然从手包里拿出一件礼物送给他:“鹰捉,这是德国非常知名的工艺品——金丝编织的胸花,送给弟妹吧,我知道你已经结婚了,而且弟妹很能干,我祝福你们!”马萧萧把礼物举到范鹰捉眼前。范鹰捉当时心情十分复杂。还能立马拂袖而去吗?他是个最怕别人敬的人。人家敬他一分,他便感动十分。结果,那天他不仅没走,还把羊脂玉的玉坠回敬给了马萧萧,并且陪着那两位喝了不少酒。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各个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一点不错。马萧萧那天挺不简单,喝完酒就回家了,没跟着武苍穹走。而柴大树回家以后意外见到马萧萧,也格外兴奋,他可能官升一级以后心胸开阔,尽弃前嫌,总之是破天荒地抱住马萧萧亲热了起来。那马萧萧亲热就亲热吧,却偏要在兴奋时乱说,她说,她送给范鹰捉一个金丝胸花,没想到范鹰捉给了她一个更值钱的羊脂玉。这就惹祸了。柴大树问:“你几时见的范鹰捉?怎么不回家却先和他见了面?”马萧萧不假思索就说出了整个过程。在国外生活久了的人都会犯这个错误,就是实话实说,因为国外的人们都直来直去的。但马萧萧实话实说,就惹祸了,柴大树狠狠给了马萧萧一个大嘴巴。而且对着窗外破口大骂:“范鹰捉,你这个浑蛋!” 转天他就找范鹰捉谈话了。当然,他谈的不是这件事,而是逼宫。他说:“鹰捉啊,咱机关里处级以下的没有超过三十五岁的,你也快到三十五了,是不是早做打算,免得事到临头找不到好单位?”范鹰捉多聪明啊,这不就是硬撵吗?肯定是马萧萧回家以后把事情说漏了,否则柴大树哪儿来这么大的气? 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范鹰捉立马去找书记了,如此这般述说了一遍。书记想了想说:“我倒有个主意,每年咱们平川都往西藏派遣援藏干部,而且凡是援藏三年以上的,回来以后都官升一级,你何不考虑考虑?只是要吃点苦,受点罪。”范鹰捉暗想,事到如今还犹豫什么?团市委这个地方有柴大树做副书记,自己还待得下去吗?他二话没说就告诉书记,说:“您给我报上名吧,我能吃苦,受点罪也无所谓,跟老红军比不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吗?”书记道:“我就爱听这话!好吧,回头我就给你报上去!” 就这样,范鹰捉援藏去了。一走就是三年。他去的地方正是孔繁森待的地方,西藏阿里。阿里位于西藏最西端,地处青藏高原主体的最高部,藏文典籍称之为“堆阿里”“堆”意译为“上部”“最高处”平均海拔4500米,面积31万平方公里,占西藏面积四分之一。境内拥有喜马拉雅、冈底斯、昆仑、喀喇昆仑等气势磅礴的著名山脉。究竟有多艰苦,空气多么稀薄,人畜怎么生存,只有范鹰捉最清楚了! 在范鹰捉去西藏的三年里,柴大树的工作又发生了变化,他从团市委副书记的位置直接去了市政府,做副秘书长。位置比原来显要了,应该说是往上走了。而范鹰捉因为在西藏表现出色,年年都受到表彰,还被中组部评为“优秀援藏干部”回来以后便直接安排在市政府当副秘书长了。这么一来,他们两个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这可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他们俩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分别提了常务副市长。范鹰捉事事防着柴大树,但工作上该配合还配合;那柴大树恨不得立马把范鹰捉弄下去,怎奈总也找不到确凿的把柄。 随着现任秘书长于清沙年岁增大,想临退休再官升一级,享受高干待遇,柴大树感觉机会来了。他信誓旦旦答应于清沙,说一定给他帮忙,但需要他助力将范鹰捉掀翻下去。而于清沙对范鹰捉收受钻石胸花和古旧砚台的事了如指掌,便写了署名举报信。他是真心实意要帮柴大树这个忙的,因此就署了自己的名字。怎奈一时疏忽没及时把举报信寄出去,而是被窃贼偷了。这件事让于清沙整日里提心吊胆,精神恍惚,仿佛做贼一般。 那柴大树与市政协主席老傅也是好朋友,还真对老傅说了于清沙的愿望和打算,就是来市政协做副主席。老傅想了想说,我本人没什么意见,而且,市政协一个老同志马上就该退了,要上来一个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是应该让谁上来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那个老同志还没退,还在兢兢业业地干着,而排队等着顶替他的人已经不计其数了。谁都知道,市政协属于二线岗位,既拿一样的工资,享受一样的待遇,又不至于像书记、市长那样在前边顶雷,承担吓人的责任。所以,要求来市政协的领导很多。于清沙想进市政协难度很大。柴大树对老傅说:“老哥,咱们之间私交不错,我跟你说句掏心窝子话——再有半年你也该退了,你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退路,只要你把于清沙安排好了,你退下来以后我请你给我当顾问!” 老傅知道柴大树跟范鹰捉有矛盾,就摇摇脑袋说:“不行,如果别人提这个问题,范鹰捉或可考虑,如果你提,范鹰捉肯定不同意。他现在是市长,市政府想聘谁当顾问,不能不请示他。”柴大树很自信道:“老傅,问题就在这里,就因为范鹰捉与我有矛盾,所以他轻易不敢否定我的意见,这一点你信不信?这就叫旋涡中心、灯下黑!”老傅一想还真有那么点道理,便暂且答应下来,说:“我这边肯定没问题了,刘百川书记和范鹰捉市长那边你还得努力。” 老傅虽然答应了柴大树可以考虑让于清沙进市政协,但一想不对,他不能“隔山买老牛”别说为人处事,就连于清沙的脾气秉性他都不了解,将来怎么合作共事呢?于是,他便提前把于清沙找来谈了一次。通过交谈,他感到于清沙其实与柴大树之间并没有太深的交情,那么柴大树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帮于清沙的忙呢?他便刨根问底,于清沙就透露了他将站到柴大树一边的意思,当然他不敢说出为此写了举报信的事,那会在领导者之间臭出八里地去,并最终落个孤家寡人。老傅跟范鹰捉关系本来也很铁,眼见于清沙倒戈(政府秘书长必须与市长保持一致,那是没商量的事),倒向了副市长柴大树,老傅突然就一个激灵!这是犯忌的,也是相当危险的!于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约范鹰捉来谈,他要让范鹰捉知道,你这个市长现在正坐在火山口上,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