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云中山城 (第2/5页)
要听这歌词,明明是冲着我们来的。” 方璧君望着他,微微一笑道: “大概是冲着你来的。” 范君瑶俊脸一红,笑道: “我又不认识她…” 方璧君道: “她昨天住在这里,教小桃姑娘唱歌,而且还说要有蟋蟀替她弹琴,才会唱的好,这明明是算准咱们今晚会在这里落店,唱给咱们听的了,她今天一早动身,说要赶在前面,去等一个朋友,我和三弟都没有这样一位姑娘的朋友,她说的朋友,自然是大哥了。” 范君瑶道: “我哪里有这样一个朋友!” 修灵凤咭的笑道: “大哥仔细想想看,我认识的人中间,有没有一个会唱歌的姑娘?年纪只大概有十六七岁。” 范君瑶迟疑道: “会不会是束姑娘的两个使女,紫云或是紫霓?特地向我们示警来的。” 方璧君微微摇头道: “不像,哦,对了,据说,她是跟他爷爷一起来的,她爷爷昨天出城有事去了,只有她一个人住在店里。” 范君瑶突然灵光一动,说道: “难道会是她。” 方璧君、修灵凤听大哥口气,果然认识这样一个姑娘,不由异口同声问道: “谁?” 范君瑶道: “她叫小敏。” 方壁君、修灵凤又同声问道; “小敏是谁?” 范君瑶道: “她是万里飞云侯耀堂的孙女。” 当下就把自己前往少林途中,在南阳遇上姓申的祖孙,怀疑他们是盗去“易筋经”杀害明善大师的凶手。自己被武当逐出门墙之后,就专程赶去南阳,找姓申的祖孙,才知道老者就是万里飞云侯耀堂,小的叫小敏,是侯耀堂的孙女等情,详细说了一遍。 方壁君道: “可能是她。” 修灵凤道: “她一定是缀着我们来的,不然为什么要叫那小女孩唱歌?” 方壁君微微一笑道: “人家可能是一番好意,用歌声示警。” 修灵凤道: “这是什么好意?” 方璧君笑道: “她对大哥情有所钟。” 范君瑶被她说的不禁脸上一红。 修灵凤突然“啊”了一声道: “万里飞云姓侯,侯延炳也姓侯,他们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范君瑶听的一怔,点点头,矍然道: “不错,师妹怎么会想到的?” 修灵凤欣喜的笑了笑,才道: “侯延炳用天毒丹害死少林明善大师和我爹;但万里飞云侯耀堂也无巧不巧的在南阳出现,他们自然是一路的了。” 方璧君轻笑道: “看来小妹子也出道了。” 一宵易过,第二天早晨,祝士义会过店账,四匹马分班出得西门,一路直向云中山进发。 范君瑶就把昨晚听到歌声之事,告诉了祝士义。 祝士义道: “如此说来,会主要找的云中,就是这里了,这样就好,咱们不用再跋涉到忻县去了。” 中午时光,已经赶到云中山脚下,大家下马休息,祝士义取出干粮,分给三人吃了,就继续上路。 入山渐深,四顾都是起伏的山岭,草长过人,不时传来野兽的吼声。到了这里,已是人迹不到之处,连羊肠小径都已没有,沿途悬崖断壁,险阻难行,涉涧翻山,已非马匹所能胜任。 只好割断缰绳,纵马自去,四人继续朝山中走去。 祝士义走在前面,每到一处,都在岩石、树根或隐蔽之处,留下了胜字会的秘密记号。 正行之间,只听方壁君口中轻咦一声,住足叫道;“祝老丈,咱们走的不对了,咱们该往北去才是。” 大家朝她手指处看去,果见右首石崖上,有人用白粉画了一片飞云,冉冉向北! 修灵凤低啊一声,念道: “一片飞云来接引,只有仙人好往还——她果然用飞云给咱们引路。” 祝士义仰首望了一眼,白粉画的这片飞云,正好指向北首一座山峰,这就点头道: “咱们不妨姑妄信之,登上这座山峰再说了。” 他在石崖角下,留下了连络暗号,当先朝山峰攀登而上。 这座山峰,既无路径可循,到处部是没胫荒草,山势十分陵峭,但一行四人,个个身怀武功,手足并用,不消顿饭工夫,便已攀援而上。 到得峰顶,但觉四外青山隐隐,峰峦重叠,此身已在万山之中! 云中山,这些峰峦,自然全是云中山的范围,你又到哪里去找云中山? 不识云中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大家正在伫看之际,发现左首一棵合抱大树树身上,又有一片白粉画的飞云,指向东首。 此人自然是有意指引,这片白粉画的飞云,就在极为显眼之处,大家随着白云指点的方向上来,自然也随着“飞云”指点的方向行去。 这一路翻山越岭,只要遇上山间岔路分岐之处,都有白粉画的“飞云”指引,而且不用你找,每次发现“飞云”都在极为显眼之处。 因此一路深入,并无耽搁,半个时辰,差不多又走了三四十里远近,始终不见一个人影。 四人依照“飞云”指示,穿行过一片浓密的森林,突听水声洪洪,势如万马奔腾! 祝士义首先掠过树林,但见两山夹峙,中间一道十余丈宽的山涧,一道瀑布如玉龙倒挂,从一处山岩间直泻而下,水势湍急。 自己立身之处,正有一条石梁,通向对崖。仰首望去,隔涧一座插天高峰,巍峨雄伟,几乎有一半以上,高耸入云,被云层所掩蔽。 修灵凤喜的叫了起来: “范师哥,我们终于找到了,这座才是云中山咯!” 范君瑶道: “不错,咱们过去。” 祝士义道: “会主且慢,还是让属下先过去瞧瞧。”说完,纵身一跃,飞落石梁,当先朝对崖走去。 这条石梁,下临千寻,横跨两山之间,似是天然生成,只不过终年罕有人迹,石梁上遍生青苔,人行其上,自然目眩心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