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话雾 (第1/4页)
第八话 雾 我看见小哥哥牵着一个小meimei的手慢慢的走远了、、、、、、、 1 夏日的午后,四周一片静悄悄的,家人们都在午睡。只有庭院中树上的知了时断时续的鸣叫着,方晓华径直穿过一条雕梁画栋的长廊,走进了一个小院落。庭院中绿荫遍布,凉爽而充满夏日的感觉。 他看上去不到十岁,唇红齿白,眉清目秀。穿着较宽松的绸衣绸裤。他走进屋里,见meimei正面朝里躺在床上午睡呢,就坐到床沿上用手去推她:“晓蓉,起来,陪我玩儿去吧!” 女孩子被弄醒了,翻身坐起,有些睡眼惺忪的说:“娘不是教我们睡一会儿午觉的吗?” “娘现在已经睡着了,我们睡不睡得她也不知道。”方晓华坐在床沿上,满不在乎的说:“我要财叔给我做了一根钓鱼竿,咱们到池子边钓鱼去。” “嘿!太好了!”晓蓉兴奋地跳下床,拉住哥哥的手:“鱼竿在哪儿呢?” “就在池子边放着呢,快走。”两兄妹手挽手来到池边,池边种满了柳树,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假山、杨柳以及周围盛开的鲜红的石榴。 兄妹俩就坐在池边的柳树荫下,晓华收拾好鱼竿,把它伸得长长的,再把鱼食挂在鱼钩上。只见他用力一甩鱼竿“嗖”地一声鱼线就被远远地甩在了水里,鱼钩沉入水中。顿时,水面泛起一圈圈银色的波纹。 方晓蓉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水面,忽然,晓蓉看见鱼漂沉入水中不见了。“哥哥!快点,快点,鱼儿上钩了!”晓蓉高兴地喊, “嘘!嘘!嘘!别叫,别叫!”晓华用一根食指放在嘴边,做了个阻止的动作。刚要去收线,忽然听见身后一声断喝:“好啊!敢情两人在这儿呢!” 兄妹俩吃了一惊,赶紧回头:“刘嬷嬷,是你啊!”刘嬷嬷穿着一套淡青色对襟衣褂,圆圆的脸显得很慈祥:“太太醒了,正找你们呢!原来俩人躲在池子边玩儿,又没有人跟着,掉下去了怎么办呢?”刘嬷嬷是他们的娘,虽然责备,语气却并不太严厉:“快上来,跟我一起见太太去。” 方成氏此时正坐在花厅的软榻上喝着茶,身旁站着一个丫头在给她打着扇,方成氏见他们兄妹俩进来,略一抬眼,淡淡的问:“干什么去了?” 晓蓉说:“我才和哥哥在池子边钓鱼玩儿?” 方成氏吃惊掸起头:“池子边?谁跟着呢?” “钓个鱼有什么好跟着呢?”晓华满不在乎的说, “胡闹!”方成氏把手上的茶杯往跟前的茶几上一放,生气的说:“万一滑进池子里了怎么办呢?你还把meimei也带到池子边玩儿,你好大的胆子。” 晓华见母亲生气了,乖乖的站在那儿。刘嬷嬷忙上前笑道:“我才过去找他们时,见他们的确是规规矩矩的坐在那儿钓鱼,并没有疯疯闹闹的。” 方成氏微微欠身,认真的对站在跟前的儿子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种事儿千万不能有下回。不能私自到池子边,水塘边去玩儿,知道吗?”回头又对身旁的一位小丫头福儿说:“福儿,你去告诉私塾的刘先生,请他务必对哥儿严着些。” 福儿答应着转身出去了。方成氏又对儿子说:“叫你认真读书你听不见,整天领着meimei瞎逛。你觉得挺悠闲的是不是,回去将【论语】抄给我看,一篇一篇的抄,听见没有?” “是!”方晓华恭恭敬敬的答应着。回头却对晓蓉做了个鬼脸,晓蓉只是低着头,抿着嘴笑。 2 穿过一条小径,就是一座幽静的院子,那是方家的私塾。此时,正是上学的时候,里面书声琅琅。私塾里只有七八个孩子,都是方家的子孙。 正中间有一个高高的靠背椅,戴着老花镜的吴先生握着一卷书,摇头晃脑的在教孩子们读《论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孩子们也学着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的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先生起身在孩子们中间踱着方步,看见方晓华将书竖在面前,却趴在桌子上睡得正香。 “方晓华!”吴先生忽然大声喊了一声,孩子们都向晓华看去,不禁嗤嗤的笑起来。旁边的晓蓉忙扯扯他的衣襟,晓华马上坐正了身子,拿着书大声的念起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孩子们又是一阵大笑,先生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孺子不可教也’”又叹了一口气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现在教的是儒家经典呢?你居然如此不恭敬,趴在桌上睡大觉,问起来也是前言不搭后语,你知道孔子是何等样人吗?” 晓华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孔子是个女人。”孩子们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先生气得直摇头:“黄,黄,竟然如此侮辱圣贤,成何体统?” 晓华大声说:“子曰‘沽之哉,吾待价而贾者也’,他不是女流,怎么会‘待嫁’呢?” 孩子们更是一片哗然,先生气得拂袖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