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王朝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3页)

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方是取胜之道,脱离本国、本族实际的临摹仿效,只能画虎类犬,适得其反。

    游牧民族确实具有很多军事上的天然优势,但定居民族在科技文明、武器锻造工艺、阵地和城池攻防方面也具有自己的长处。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一个强盛的国家能够抵御来自草原的威胁,只有在整个王朝腐朽没落、内乱纷起的时候,这种威胁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灾难。

    作为一个蓬勃兴起的新国家的领导人,丹西一方面努力增强本国的骑兵,弥补短处,另一方面尽量发挥步兵的长处,而在战术方面,则一以贯之地坚持多兵种合成,协调配合作战的原则。

    即便这次冒险出击,分兵齐进,依然不改初衷,每一路出征部队都是骑步配合,协同作战。唯一有所变化的,是这一次让步兵充任前锋,骑兵搁到后部,致使冲击力有所减弱,进军速度则大大降低。

    前哨战已经结束,轻骑分队的幸存战士打马归来,从步兵方阵的间隙中穿过,奔往后方歇息和疗伤。防御力超卓,对弓箭免疫的重步兵集团,开始踏步前行,开向战场。

    刚才那些毫不留情扑上去砍杀猛虎军团前哨骑队的蛮族战士,此刻也因敌制宜,改换武器。他们还刀入鞘,从背上拔出投枪,从肩上取下骑弓,从箭囊抽出绑有油毡的矢枝,从怀中掏出火石。一边备好战具,一边还要调整队形,迎著对手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弓形弧面。

    经过几个月的对峙交锋,猛虎军团开过来的这种“铁皮人rou罐头”蛮族联军已经不再陌生。这些家伙有铁甲护身,不怕箭射,刀砍难入,对付之法,莫外用投掷标枪,用有毒的火箭齐射。

    如须剿杀歼灭,就必须想办法从方阵薄弱的侧翼突进去,搅乱其阵形,把四四方方的大铁块砸成一块块形状不规则的碎片,然后再聚兵围攻。若是鲁莽地发起正面冲击,等若白白送死,不仅损失大得令人咋舌,更难以取得成效。

    当然,丹西对此也做了准备。行进中的步兵方阵,转向不灵活,很容易遭到来自侧面的突击,这是用步兵发动冲锋的劣势所在。

    丹西的对策是,一方面步兵方阵放缓攻击步伐,保持对侧翼的警戒,另一方面派出小队重骑兵和箭手进行保护。

    看起来,戈勃特无意在此时进行血淋淋的,损耗极大的近身搏杀,蛮族骑兵一边用投枪和火箭掷射,一边催马后撤。向后撤退的同时,一些蛮兵讥笑怒骂,作出各种挑衅动作,另一些人则装出惊竦慌张的样儿,有意在敌军的长矛阵前晃哒转悠,既不让敌人的矛头戳著,又保持著若即若离的间距。

    这些有经验的草原猎手,试图通过持续不断的远端打击,使对手阵形散乱;通过挑衅行为,激怒敌人;通过诱敌动作,挑逗敌军来追。

    所有的这一切,为的都是乱敌心、骄敌志、怒敌气,令其行为失序,动作变形,从而创造出有利的战机。

    不过,常年征伐的猛虎军团,可不是像自由军团那样的沙场初哥,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情绪。他们意定神闲,不骄不躁,不紧不慢,听从指挥官的号令,跟著旗手的战旗,踏著鼓点的节奏,齐整地列队而进。

    时不时有人中枪仆地,有人掩鼻晕倒,后排的人紧步向前,填补空位,左右的战友则娴熟地调整间隔,保持阵形完整。

    方阵间隔区内的游击射手、紧跟在方阵后方的布鲁斯长弓手,也边走边射,朝蛮族骑弓手发箭,减轻战友的压力。

    这种大部队间的动态近程对射,伤亡不大,场面却颇为壮观。

    猛虎军团五路大军,在广袤无边的大荒原上徐缓推进,就如五根金色的笤帚,扫到哪里,哪里就惊起大片的鸦群。鸦群发出“咕咳”“咕咳”的叫声,逃离笤帚扫达之处,向东飞去,在不远的地面上又重新扑落立定。

    这又像五个巨大的活塞,缓慢而坚定地向东捣进,把平静的大荒原推得水波荡漾,波纹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展,一直到天地相接的远方才告消失…

    今天这种打仗方式只怕在战史上亦是难得一见的奇观。丹西和戈勃特都因为摸不清对方的底牌,弄不明白敌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谨小慎微。

    丹西从未见过鸦兵撒星阵,他左瞧右看,琢磨著这里头到底有何玄机。

    戈勃特也是满头雾水。看到丹西骑步错位,全线平推,他就像望见一位倒骑著驴子作战的骑士那样讶异。

    两人心中都有疑团,又未曾发觉对手有什么可资利用的破绽,自然不敢轻举妄动,随意地大打出手。

    而他俩又都不愿意就此脱离战场,丹西主动发起进攻,当然不肯就此退却或停顿,戈勃特亦不想撒马逃窜,错失野外歼敌的好机会。

    就这样,两位统帅的心情变得颇为相似。疑虑、不安、侥幸和期盼等等矛盾的情绪同时在两人的心头翻滚,想打又止,欲走还休,两方都陷入了虚实难判,举棋不定的尴尬境地。

    故而乾脆,两位指挥官同时做出决定,好好地观战一日,任其所为,看对手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于是乎,一种古怪的战争场面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猛虎军团迈著老爷步,不急不忙地发起进攻;游牧蛮骑颠著细碎的小马步,边打边撤。战局陷入了一种动态的平缓的黏著,就像那拌了口角的小情人,一个三心二意、磨磨蹭蹭地在后头追,一个羞答答地在前头掩面而走,却又不肯慧剑斩情丝,就此大步逃逸。

    两边的指挥官都在冷眼静观其变,各自试探敌人的应手。参战人数多达七十余万,战场范围宽达数十公里,战场上呼喝连连,烟熏火燎,场面儿非常壮观,可折腾了一整天,两边死伤人数皆不足两千人。

    唯一像点样儿的战果,不过是丹西把战线往东推进了十来公里左右的距离。

    猛虎军团小富即安,非常知足。丹西看看天色向晚,摇旗吹号,传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宿营。

    游牧战士回头一瞧,嘿,怎么停了?他们立刻调转马辔,回身反咬,祭出他们的老法宝--sao扰疲敌战术。

    游牧蛮兵狂呼乱叫,绕著敌军的宿营地不住奔跃,将军营周遭的绿草地上踩出一圈圈的蹄印来,不时有人冲进箭矢射程,对著猛虎军团发射火箭,扔掷投枪,让对手劳动,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