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2/3页)
的天兵神将。 这支敌方兵马来得如此突然,确实让黑岩城守将吃惊不小。 战争中任何一方指挥者对局势的运筹都是有其逻辑边框的。例如双方军队的运动速度有其限度,战斗方式、武器射程和精度、战力强弱有其范围,各层次的防护有其强度,双方军队对环境的运用有其局限等等。 这些逻辑边框构成了思维的有效模式。但这些逻辑边框一旦被打破,对方的思维便会散漫失形,无法运转。兹波林率领大军出征,前往鸡鸣镇迎战强敌,远在遥遥后方,距离战场十万八千里的黑岩城,几乎不可能受到任何威胁。即便对方从鸡鸣镇营地出发北上,且不说途中会遭到塞尔进击部队的察觉和围堵,进军旅程中要克服诸多地形障碍,光时间上说,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杀至城下。 黑岩城城防坚固,没有几倍于守军压倒性兵力优势,绝难攻下。 对方仅两千来人,悉数都是骑兵,没有带任何攻城器械,几乎没有攻下城池的可能。但他们信心十足,士气昂扬,又不免叫人疑神疑鬼,揣度这只是敌军的先头部队,尚有大批人马将紧跟而来。 眼下的这支部队,绝非塞尔人以前在沦陷区遇到的专打游击,以暴民为主体构成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正规军劲旅。 精良的铠甲和武器,也许谁都能够装备,但严明的军纪、精湛的骑术、高超的战术素养,却绝非一日能够练成。 塞尔人以前从未听说过自由军团里尚有这样的部队,今日却不知从哪里猛然冒了出来。 常识被颠覆、理性被推倒、思维逻辑框架被粉碎后,幻想和臆测就会趁虚而入。 当几个方面看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都在自己的眼前真实地发生了,黑岩城守将的脑海中,也不免产生了与身旁的普通战士们同样的错觉…这支精锐的正规军骑队,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还是从天上飞下的? 仿佛在验证守将的疑虑,远处的斜阳下风奔尘走,跛子别亚率领八千剽悍的骑兵,如豹腾虎掀,以傲睨群伦的气势,呼喝着飞驰而来! 这道金色的洪流,同样正对着北门,正对着奈丝丽静静矗立的骑阵,奔腾如电,汹涌而来。 骑兵的奔速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让人怀疑他们会与前方奈丝丽的战阵撞在一起! 然而,就像歌剧舞台上的变换佈景一样,骑队在即将与前方的骑阵相撞时,战士们拨动缰绳,微转方向,陡然叉成两支,自骑阵侧后扑出。 就像激流沖上顽石,也如参天古树张开双臂,一万轻骑兵写出了一个动感十足的“丫”字。 被劈开的水流朝旁侧飞溅,金色的手臂不断向两边伸展。两只手臂越伸越长,越展越阔,最终将黑岩城的东、北、西三门悉数环抱在内。 当别亚完成了他富于创意的布阵后,刚才还棱角分明的“丫”字,此时变成了圆润包容的马蹄铁状的“U”字。 轻骑兵将黑岩城团团包围,彻底堵死了城内守军的逃路。 此刻,夕阳几乎完全落到了地平线处,只余一缕微弱的光亮。 在遥远的天边,大地上昇起一片铺天盖地的滚滚红尘,在夕阳的余光下看不真切,隐隐约约有无数人马践踏着大地,朝着黑岩城而来。 到了现在,城防守将已经不再有任何怀疑了。尽管不知道敌人是从哪里、用什么方式闯进来的,但他却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一场艰苦卓绝的守城战役。 眼前这一万轻骑,仅是攻城敌军的前锋部队,意图围住城市,封堵守军退路,敌方尚有不计其数的大队人马正在赶来的途中。 城内仅有一万守军,兵少将微,只能堪堪守住三面城墙,虽有坚固的城防设施可供依託,但面对着蜂拥而来、训练有素的敌军,到底能顽抗多久,却殊难预料。 危急关头,经验老到的塞尔守将果断地下达命令…立刻向习博卡二世和兹波林发去紧急军报,彙报黑岩城危殆的形势,要求马上派军增援;将城内的治安预备队从三千人减少为五百,其余所有守军一律上城头驻守,卫护城墙。 接到命令后,久经沙场的塞尔士兵马上行动起来,高效而坚定地贯彻主将的意图。只是,没想到这两条命令,却正中跛子别亚的下怀… 阿施塔像一头沖进鹤群的雄鹰,在塞尔前哨骑兵中进退腾跃,足有一人高的大塔盾被一只手牢牢地擎在手中,挡住一记又一记刁钻狠辣的劈刺,另一只手舞动着一把已经钝了口子的重剑。 这把跟铁棒没什么区别的重剑,在夕阳下的每一次闪亮,就有一个带血的塞尔骑兵头盔滚落到马蹄之下。 在他的周围,盾抵着盾、刀碰着刀,人抱着人、马匹惊厥,战旗折断,鲜血和屍体装饰着大地,武器的猛烈斫击淬出星星点点的火花。 按照巴维尔的指示,阿施塔的留守部队只需坚持到兹波林主力到来,就可以立刻撤退逃命。毕竟,他们只有三千人,面对的却是数十倍的敌方正规部队。 鉴于留守惑敌任务危险极大,生存机率极小,留下的战士都经过了特殊的挑选。他们并不是军中的精锐,但全都是了无牵挂的单身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