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2/3页)
以肯定,蛮族联军已然散伙。” “游牧民族虽然在草原上游来荡去,但一般而言,大族还是有自己的相对稳定基地和大致势力范围的。尤其是冬天即将来临,各族必须有一块能提供水草的相对稳定的冬令营地,以保证畜群和人众的生存。沃萨人的基地在中部的鹰王山脉;鸠蛮人的基地在西部的圣鹫崖;蒂奇斯人的基地在北部的迷雾森林;格立西在草原东北;古雷托在东南;胡狼人的基地最近,在离此三百多公里的灰狼谷。这些基地四散在草原各个方向,故而各族也正是依这些方向逃窜的。” “我之所以提出骑兵集中追击就在于此。我军尚剩骑兵约莫九万左右,可分东、北、西三路进行追杀截击。因沃萨、胡狼两个大族都在北路,因而北路要人数最多,为五万左右,东西两路各为两万。三路骑兵可以连续追击,卡住他们的主要逃亡要道,最大限度地歼灭和俘虏蛮族兵众。” “不过,光是骑兵,无法完成整个追击任务。蛮族人数依然不少,故我们的骑兵必须集合行动。蛮族肯定仍会通过四散而逃的方式加以躲避,牺牲小部,保全大局。但是,这样一来,正中我军下怀。” “我方骑兵虽然只能保持一个进攻方向,却能起到三大作用:歼灭逃逸蛮族的主要反抗力量;迟滞蛮族的逃跑速度;杀散蛮众,令其向各个方向奔窜。如此,我前面提出的步兵分头追击的意义也就显示出来了。小股小股往各个方向、沿各条路线逃跑的蛮众,恰好被我们的各个步兵纵队追上,轻松加以歼灭。” “唔,不错,好主意。”丹西不由得连连点头:“骑兵聚,步兵分,骑兵快,步兵慢,骑兵重击截断,步兵撒网捕捞。两相配合,适合草原的特殊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杀伤敌军。” “凉秋已至,寒冬不远,草原又处于苦寒的北部,将士们必须多带徵衣御寒。”安多里尔提醒道:“除此以外,我看这大草原比较贫瘠,荒地多,水草肥美的地方少,各处地形又很复杂,粮草和设施可得带足呀!” “东西带多了,行军就走不动。”贝叶解释道:“本次我们的马车队随军带来了一个月的粮食。我之所以提出追半个月再回头,也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至于其他设施,我看就算了吧!还有,万一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大家就得靠抢掠和打猎来解决肚皮问题。” “嗯,倒也是。”安多里尔点头道:“蛮子不也是这么解决补给问题的吗?” “贝叶先生熟悉草原情况,恐怕还得有劳先生辛苦一个月。”丹西点头道:“至于军师大人,年事已高,就不要再去奔波了。你和尤里奇两人率一万重步兵驻紮死亡峡谷北口,扼守这一险阻。我已经通知了纽卡尔总督前来议事。重建阴风堡、开发大荒原、发展草原贸易,还有许多重要事务,需要你来出谋划策呢!” “承蒙领主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自当…” “报告,坎塔将军送来紧急战报!” 酒鬼军师尚想酹鬚谦虚两句,斥候队长菲尔已经飞马赶来。 “虎儿、豹儿危险了!”丹西接过书信大惊失色! 破蛮冈军营周遭,火光熊熊、箭雨纷飞,两军在军营的垒墙处进行着惨烈的争夺。不怎么顾忌伤亡的鲁道夫,连夜强攻敌营,坎塔率军拚死抵抗。 壕沟已经被填平,营墙已被突破。游牧蛮兵和猛虎军团将士的屍体,一在墙外,一在墙内,几乎绕着环形的营墙摆了一个大圈儿。 破蛮冈军营经过大军几个月的修筑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野外宿营地,而几乎成了一个小型的城堡式要塞。 整个军营成圆环状布列,依托破蛮冈的山势,连竖三道环形营墙。 墙外是佈满蒺藜,深达两米的护营壕。营墙高四米,厚两尺,由石块、土砖和着粘土砌成,刀插不进,非常坚实。 环绕着营墙,到处是射击孔,每隔三十米立起一个瞭望箭塔,远端武器攻击范围覆盖到整个营区周遭两三百米远,没有任何射击死角。 一般而言,这种坚固的营寨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了,攻方要想强攻,必付出沉重的代价。不过这一次,他们遇到的是蛮勇凶狂的游牧战士,是不计伤亡又熟悉攻城作战的鲁道夫,而破蛮冈与真正的城池比起来,到底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清扫完营地外围障碍后,鲁道夫即发起了全面总攻。他的进攻很毒辣,把普通军营当作城池来攻打。 赤拉维的“黑鹰队”以伤亡过半的代价把壕沟填出二十几条可直抵墙下的土径。鲁道夫待在一旁冷眼看戏,连远射支援也不给,把赤拉维气得几乎吐血。 随后,鲁道夫才亲自指挥大部队往前围攻。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蛮兵们经鲁道夫一指点,就寻摸出破蛮冈军营的弱点所在。 这营墙虽高,墙体虽厚,可墙的根基却不怎么结实,与正规城池的城墙那深深的墙基来,根本没得可比。这是凯鲁初建营地时种下的苦果。 当日在破蛮冈上临时修筑营墙时,因蛮军来袭,时间紧迫,墙基挖的不深就在上头垒石头砖块了。后来丹西的大军抵达后,虽然进行大举扩建和整固,却没有彻底推倒重来,把墙基都换掉。 这也不难理解,猛虎军团守如泰山,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