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讲康王赵构 (第2/3页)
就有人喊,陛下,臣愿往。只见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钦宗定睛一眼,正是年仅19岁的康王赵构。宋钦宗特别高兴,也非常感动,他走下御座,拉着赵构的手说,金乃虎狼之国,他们不讲信义,不像辽国久沾王化,这一去是九死一生,你再好好考虑考虑,真的愿意去吗?说罢充满期待地看着赵构。赵构说,我身为皇族,国家有难,理当挺身而出,为江山社稷何惜一死?宋钦宗听后更加感动了,说那好吧,你先回王府跟家人告别,次日起程。 去金国做人质是有生命危险的,很可能有去无回。宋徽宗有31个儿子,却只有年仅19岁的赵构挺身而出。而正是因为赵构敢于为国赴难,不但在靖康之变时幸免于难,而且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那么,赵构到了金国之后,都遭遇了些什么事情呢? 赵构回家跟夫人告别后,进宫去见母亲。宫人报告说韦妃去了太上皇的寝宫,赵构赶紧跟了过去。他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跪在地上,正抱着太上皇的腿失声痛哭,头上的首饰掉了一地。太上皇神色尴尬,还有几分不耐烦。徽宗说,九哥有胆有识,你应该为生下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他愿意为国尽忠,你干吗不让他去啊?韦妃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要是死了的话,我也没法活了。言外之意,陛下您有31个儿子,他对您来说只是三十一分之一,就是死了您也不心疼。太上皇说,这样吧,我现在就晋封你为贤妃,你的寝宫可以安在孤家的寝宫边上。如果赵构能够平安回来,封他做太傅,加节度使。可韦妃还是抱着太上皇的腿哭个不停。赵构走过去,向父亲行了个礼,又把母亲搀扶起来,说孩儿是自愿的,能为国尽忠我很高兴,母亲不要哭,也不要为难父亲了。宋徽宗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尴尬的局面可算解除了。赵构又向徽宗施礼,说儿这一去有可能就回不来了,请父亲多保重,说完就告辞了。 第二天,宋钦宗带着文武百官为赵构送行。分别时赵构跟宋钦宗讲:“朝廷若有用兵之机,勿以一亲王为念。”如果朝廷有机会出兵,不要管我,该打就打,死了我也认了。跟他一起出使的宰相张邦昌一听这话,当场就吓哭了。赵构回过头,冷冷地看了张邦昌一眼,说相公你这算何意啊?大丈夫报国是理所当然的,我刚19岁,年纪轻轻的都不怕,你那么大岁数,头发胡子都白了,你哭个什么劲儿呀?张邦昌一听,脸上挂不住了,只得赧然一笑,无可奈何地跟着赵构去了金营。 金国人知道宋朝重文轻武,又跟宋军打了几场仗,很清楚宋朝领兵的大将们是什么情况。宰相肯定是文官,亲王又才19岁,宫里长大的毛头小孩,肯定没见过大世面,心想一定要吓唬吓唬他们。于是金国的武士在大帐门口排成两列,刀出鞘,箭上弦,横眉怒目,杀气腾腾。 金国与宋联盟灭辽之后,发现宋朝的官员个个怕死,宋军毫无战斗力。所以金国大军意欲南下灭宋。现在宋朝派年轻的亲王来做人质,金军当然要显示一下威风。面对金军杀气腾腾的“欢迎仪式”赵构是如何表现的呢? 来到金军大营,赵构昂首挺胸地往前走,张邦昌哆哆嗦嗦地跟在后面,恨不得躲得别让金国将帅看见。史书上记载,说“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其中用了“意气闲暇”四个字来形容赵构。金国的统帅完颜斡离不的汉名叫完颜宗望,斡离不是女真语。斡离不把赵构留在军中十多日,赵构每天该看书看书,该练武练武,一切若无其事。张邦昌则是每天都哭,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看到赵构整天悠哉游哉地念书,斡离不感到很奇怪,装作很随意地踱进帐中,斜着眼看赵构,问他看的是什么书,赵构说看的是《孙子兵法》,斡离不一听仰天大笑,说你们宋朝人学什么兵法都没有用,就你们那样的兵将,看什么也不过是我们的刀下之鬼。赵构反问说,是吗?然后手指斡离不身后的一张宝弓说,这张弓是你的吗?斡离不说,是我的这是张铁胎宝弓,在大金国内除了我没人能把它拉开。赵构说要试一下,斡离不随手把弓递给赵构,说你当心,别把手指头割下来了。赵构神色自若地搭上箭,拉满弓,突然间对准了斡离不,吓得斡离不赶紧窜出帐外。赵构面色不改,将弓竖起,一箭穿透大帐射了出来。 斡离不一看,这么一个19岁的小孩居然能把铁胎宝弓拉开,他倍感诧异,又隐隐不服,便说你敢跟我比试比试射箭吗?赵构欣然应允。斡离不立了一个箭靶,说咱俩一人射三箭,看谁射得准。斡离不先射,他第一箭高于靶心一寸,第二箭正中靶心,第三箭低于靶心一寸,三箭在一条线上。射罢,他将弓递给赵构,一副胜券在握、得意洋洋的样子。赵构微微一笑,拉弓扣弦,连发三箭,围着靶心成“品”字形排列。 当赵构在金营做人质的时候,宋朝各路勤王兵马云集京师。有人提出趁着金国人立脚未稳,夜袭金营,打他们个大败亏输,并定下由宋将姚平仲率军袭营。袭营原本是做得越隐蔽越好,可袭营的军士们认为此去九死一生,归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纷纷跟家人道别。如此一来,袭营之事在开封城内传得无人不知。金国在开封城里安插了不少细作,得知了这一消息,早就做好了应对之策。果不其然,宋军劫营惨败,几乎全军覆没,统帅也不知所踪。 这次劫营之后,金国人非常生气,就来质问赵构和张邦昌。南宋史书记载:“邦昌恐惧啼泣,帝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说张邦昌吓得大哭,而赵构则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斡离不感到奇怪,问赵构到底是不是王爷,赵构说当然是。斡离不觉得宋朝在骗他,认为赵构肯定是将门虎子冒充的王爷。所以他跟宋朝说,这个人我不要,你们把徽宗第五子肃王赵枢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