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讲精忠岳飞 (第1/4页)
第十四讲 精忠岳飞 宋金交战主要是两大战场,一个是关陕,一个就是中原。关陕战场,是吴玠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中原战场,就是岳飞大显神威的舞台。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一代名将,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那么,岳飞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父母亲又给予他什么样的教育?他又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士兵逐渐成长为抗金名将的?岳飞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被称为中兴四将,他们虽然同朝为官,但是岳飞却不像其他三人那样被朝廷所重用,岳飞一腔热血,精忠报国,忠肝义胆,天地可鉴,但为什么就是得不到皇帝的认可呢? 岳飞这个人,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武将,在民间传说当中,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就他的实际军事才能而言,他也应该在中国古代算得上是最杰出的军事统帅。我个人认为,跟他的能力不相上下的,大概只有明朝的戚继光。一般来讲,我们看在民间,总是把岳飞跟关羽相提并论。北京就有一个关岳庙,供奉这两位相当于咱中国的军神战神。但实际上,我们看三国的关羽,他的武功有多高,他的文化修养有多高。当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恐怕不好衡量。我看三国时的小说、演义,关王爷读书,夜读《春秋》,什么时候关王爷读书,都在读一本《春秋》,好像关王爷一辈子,就读过这一本《春秋》。那么岳飞他留下的《满江红》《小重山》这些词,是豪放派词人的风格,水平是相当高的。岳王庙,他的一幅真迹“还我河山”那几个字写得,那个气势。关岳庙把这两个人并称,大概在一点上,我觉得这两个人是可以比一比的。甭管是文治还是武功,其实岳飞呢,我觉得在中国历史上,不能说绝无仅有,反正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岳飞出身于一个河南农家,他是今天河南汤阴人。他在小的时候虽然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可是他上过村塾,受过教育,他也是非常爱读《春秋》,爱读《孙子兵法》。因为《春秋》这本书是相传孔子所作,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他讲的都是忠孝节义的历史上传统的美德。所以读《春秋》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忠义之心。岳飞他还精于骑射,膂力很好,拉弓射箭很好,武艺高强,而且他眉宇之间就能看出,他有一股英武之气,为人特别守约,重义气,行事特别磊落。在他小的时候,岳飞父亲看到他这个样子,岳飞的父亲就感叹,你长大之后,应该做一番大事,而且你可能为国死义,你会为国尽忠的。父亲就看到他这一点。 岳飞投军的时候,据说他的母亲在他的后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现在也有人说,刺的是尽忠报国。当然这个只能是传说了。父母对他的这种影响,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对他一生也是非常有作用的。 岳飞是一位名将,由于家境贫寒才被迫投军。起初在宗泽帐下只是一名小兵,因为御敌有功,所以宗泽提拔他做了军官。但是后来却发生了一件事,让岳飞连这个小小的下级军官都做不成。那么,岳飞当时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岳飞这个时候就给高宗皇帝上疏,他就跟高宗皇帝讲,不要南迁,要北上,要迎回二圣,要恢复中原。结果当时执政的这两个宰相,就是汪(伯彦)黄(潜善)这两个人,前面咱们讲过这两个jianian臣。哪来这么一个小兵丁,就敢给我上疏?撤了他的职。岳飞就被撤成小兵了。原来还是个下级军官呢,现在什么都不是了。什么都不是之后,宗泽就介绍他去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岳飞到了河北投奔张所,张所一开始一看,来了这么一个小兵投奔我,走宗泽的门路,张所很慢不经心地就问岳飞,说你能抵挡多少敌人,岳飞慨然回答,将在谋而不在勇,我,万人敌。张所一听,马上整整衣冠,君非行伍中人,必大将之才。你可不是一般的老粗出身的那种人,你必然是大将之才。张所也很重用他,让他跟八字军的将领王彦一起出兵,去攻打金军。 当时王彦出兵的时候,有七千人去攻击金军,金军有五六万。所以仗打了几天几夜下来,宋军非常吃力。本来当时金军战斗力正盛。因为王彦的部将是河北义军,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凭着一股士气,跟金军僵持这么几天几夜,再打下去很困难了。王彦害怕被金军合围,所以王彦准备撤军,命令手下的部将,咱们趁夜或者趁着金军的空挡,咱们突围。结果岳飞拒不听令。你让他撤他不撤。他率领自己的部将五六百人,又杀入金军的阵营,跟金军又打了起来。据说岳飞很厉害,史籍记载,大英雄手执丈八铁枪,一个人杀入金营,几进几出。这跟评书演义里面说的赵子龙、张翼德是不一样,那个是评书演义,这个是正史记载。三国时代的武将,因为战马没有马镫,所以他骑在马上,两只脚是悬空的,他必须一只手挽缰绳。所以那个时候的骑兵的作用,其实主要是用来奔袭和侦察,并没有作为主要兵种,不可能有双手直握的长兵器。如果双手直握这种长兵器的话,他骑在马上,没有马镫,他一使劲儿就掉下去了。可见评书演义上的很多东西,像张飞的丈八矛、吕布的方天戟,这可能都是不实之词。那个时候的骑兵所使用的武器,还是应该以当时就是合今天一米多的长刀,环首刀,应该以那个为主。岳飞真是双手直握的,丈八铁枪,身上十几处受伤,裹伤再战。然后他向王彦请求援兵。王彦恨岳飞不听将令,就你能,我让撤军你不撤,你这几百人进去,我为救你这几百人的话,我的大部队再搭进去,就不值了。所以王彦不发救兵。但是岳飞并不气馁,你不发救兵,我就凭我这几百人,照样能跟金兵血战,而且擒杀了金兵的一员大将,还活捉了一员大将,抓了一个,杀了一个,然后突围而走。 岳飞突围了之后,知道王彦恨自己,因为他不听将令,怕回到王彦那儿,没好果子吃,于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