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讲战端再起 (第1/4页)
第二十一讲 战端再起 公元1138年底,宋金议和,两国以黄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并且年年交纳岁贡,史称“天眷议和”议和之后,金国将河南等地归还南宋,于是宋高宗赵构认为从此就可以安享太平。然而宋金两国交战多年,积怨甚深。此时在南宋和金国的朝野上下,都有人反对两国议和,那么一心想要收复失地的岳飞,能说服宋高宗赵构发兵进取中原吗?而一直反对宋金议和的金国大将完颜兀术又能善罢甘休吗?一年之后“天眷议和”墨迹未干,宋金两国烽烟再起,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两国重燃战火? 宋金第一次议和,也就是按照金国的年号,就是“天眷议和”在宋金两国朝廷内部,都有激烈地反对,最后,两国的皇帝拍板了,这个事成了。成了之后,反对的声狼并没有压下去,相反它等于这股潜流被压制了,早晚有一天,它要喷出来的。那么,谁先喷出来呢?咱们讲,两个人反对得最激烈。在金国是完颜兀术,在宋朝是岳飞。 这次议和完了之后,河南地要归还给宋朝,所以高宗皇帝派了七路使臣,带着人马去收复失地,而收复的这些土地里边,西京河南府一带要归岳飞所有。等于岳飞的防地就扩大了,辖区就扩大了。辖区扩大之后,按礼,岳飞要给皇帝上表谢恩。结果岳飞在上表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捭燕云,终欲复仇而保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称藩。”什么意思呢?我虽然把西京府收回来了,我不满足,我绝对不满足,我要定谋于全胜,仅仅把河南陕西拿回来是不够的,我要收地于两河,我最起码要把黄河以北原来宋朝的土地要收回来,我要唾捭燕云,而且,我要复仇,我要保国,我要让金国人向我们磕头称臣。稽颡,颡,就是额头,稽颡以称藩,我要让他稽颡,就是磕头,称藩,让他称臣。给我这河南地挺好,没完。别以为拿这点蝇头小利就可以收买你岳爷爷。所以你给我这地,太好了,我以这个为基础,我要出兵两河、燕云,我打得你给我磕头称臣,打得你给我岁贡,这才算完。 皇上一看岳飞这个上疏,就急了,你这什么意思?你这不公然破坏和议吗?咱说好了,河南陕西地归还咱们,咱就不打仗了,这事就了了。你可到好,给我来这么一封上疏,就是说这事不算完,你给我这地儿不算完。皇上看着就很为难,岳飞怎么就这么不能仰体圣意?你怎么就不能明白我什么意思?看来岳飞对这个事是坚决持反对态度的。所以这事怎么办?皇上一想,岳飞的志向远大,你不能说他的志向不对,没法公开指责。皇上拿岳飞是一点辙儿都没有,所以皇上在心里面对岳飞的那种恨意,简直是,君臣已经到了马上就要决裂的地步。皇上拿他一点辙没有,皇上所想到的只有一招,就是给你封官。那我只能是这样,你想要收复中原,想要迎回二圣,那按道理讲,你要立下天大的功劳,你显然是要有报酬的,那先在就这样吧,我提前把报酬给你,这功咱甭立了,成吗?皇上下旨,收复失地,举国同庆,尤其在前线出生入死的这些大将们,功劳最大,因此把岳飞升成正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 这个官衔,在中国古代的文官街里面,是排第一等的。十年前,甚至不到十年前,岳飞刚是什么?七品东京留守司统制,短短的十年的功夫,您由七品升到一品,一个县团级干部,一下升到正大军区级,十年都不到,你不对皇家感恩戴德吗?你还不能明白我什么意思吗?我对你够好了。皇上都已经是讨好岳飞那个劲头,曲意逢迎。我明明知道你给我不是一条心,我还给你加官晋爵,我这良苦用心,你不能理解吗? 宋金第一次议和之后,在南宋朝中仍然不乏反对议和的声音,其中以岳飞的态度最为坚决和激烈,于是宋高宗赵构为了安抚和讨好岳飞,竟然一下就把岳飞升为从一品的高官,可谓是皇恩浩大。那么岳飞能够理解赵构的良苦用心吗? 岳飞不能理解。岳飞给皇上上表,无功不受禄,我不要,敬谢不敏。吴玠他要是他的事,我志向远大,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唾捭燕云,直捣黄龙,这是我的志向。我不是为了当官。岳飞更冤,皇上你怎么就不理解我?君臣俩谁也不理解谁,永远踩不到一块儿去,没有灵犀,也没法一点通。这官我不要,我不当了,敬谢不敏。皇上一看急了,你什么意思?吴玠兴高采烈,人家接受这官职了,你不要,你这不等于公开跟朝廷对抗吗?所以皇上又下旨,不许辞职,不要不行,必须得要,这官你必须得当。 岳飞被迫升了官之后,岳飞又出招了。他给皇上上表,我请求去洛阳,考察敌情,你不是让我升了官吗?我就要尽到忠臣的本分。皇上是希望什么,你当了官了,你给我老老实实在家待着,你享受去,你做这么大官,你不得会去显摆显摆?你给我享受,你手下的部将都有升赏。皇上是想着,岳飞官做大了,手下的部将官做大了,官一做大,俸禄就优厚了,俸禄一优厚,家产就丰富,家产一丰富,进取心就减退了,惹事的这个可能性就少了。所以我为什么要给你升官?我就是为了让你别惹事。结果没想到,岳飞跟皇上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他来一蛮拧,你给我升官,那我更得好好报答你,我更得忠心报国,所以我申请去洛阳考察敌情。岳飞又上表“北虏自靖康以来,以和疑我者十余上矣。不悟其jianian,受祸至此”从靖康以来,金国人假装说跟我们谈和,十多回了。其实岳飞说着话,说句实在的,真有点昧心。每一次议和都是宋提出来的。“今复无事请和,此殆必有肘腋之虞”现在,平白无故他又要跟咱们谈和,而且“无功之赏,祸之先也”“臣等量带轻骑,随二使袛谒陵寝,困以往观敌衅”请求带上骑兵随使臣,一个是金国的使臣,再一个就是宋朝的送金使、伴送金国的使臣,我随二使袛谒陵寝。我就是到河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